阳城高跷走兽非遗传承人段铁成在创新中传承发展非遗文化
翟建平/文
日前,在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村民段铁成的庭院里,段铁成正与几位巧匠专心致志地制作年兽头。他们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的国家级传承人,还有省级和市级传承人。
高跷走兽是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盛行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有约300年历史。阳城高跷走兽艺术是当地人民祖祖辈辈经过辛勤的劳作,结合丰富的想象力,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创新这项非遗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薪火相传贵在精神。阳城村一群有心人抱团立会,相继成立了阳城庙会理事会和高跷走兽保护中心。大家凝智聚力,始终坚守着这块文化高地。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6年5月,稷山阳城高跷走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12月,段铁成被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段铁成自幼随父亲学习高跷走兽技艺,精通高跷走兽道具制作、化妆等。多年来,他和大家一起致力于挖掘保护高跷走兽这一文化遗产,在走兽的制作、表演和伴奏等方面不断守正创新,并不遗余力传道授业给一批批青年。他和大家举办高跷走兽进校园活动,手把手传授孩子们绑跷技巧和基本动作。2023年春节,他们还为阳城小学的杨高将等同学颁发了“传承高跷走兽 弘扬中华文明”奖杯,起到传帮带作用。
今年4月份,段铁成和大家又积极探索高跷走兽新的表现手法和技艺,努力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以前的独角兽、麒麟、梅花鹿等八类走兽的基础上,他们开始设计年兽,把阳城高跷走兽的种类扩增至九类。
年兽,又称“年”,是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残害百姓的猛兽,头长犄角,眼若铜铃,来去如风。时日久了,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火光和鞭炮声等,就在除夕年兽到来之时,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祈愿平安度过除夕。慢慢地,就有了过年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敲锣打鼓,互相拜年,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年5月份以来,他们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制作年兽头,先根据年兽图片,做出骨架模型,用软布麻纸经胶多层裱糊、阴干,取模并修饰,再用油漆上色。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他们以传承非遗的责任担当,不计苦累,现已制作出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年兽头。他们计划再做两个,展现出年兽各种生动表情,然后再做出同样精致的兽身,为阳城高跷走兽增添新鲜血液。
阳城村和高跷走兽艺术的非遗传承人们,将不断大力传承传播这一非遗文化,集思广益、与时俱进,让高跷走兽更有神韵和灵气,助推阳城高跷走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本地文旅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