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变迁 坐在葡萄架下,品着浓浓的茉莉花茶,
坐在葡萄架下,品着浓浓的茉莉花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不禁思绪万千。我家在九原山下的古堆村,父亲兄弟四个各奔一方,我父亲为老大,带着爷爷奶奶四处流浪谋生,新绛解放后,辗转流落到白村。由于初来乍到,家徒四壁,村里分给我家两间半房屋,就这样,一家6口人凑合生活着。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党的政策实施,我们这个小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神文化的飞速发展,还得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看戏、看电影、听广播是我的一大嗜好,就连串村游说的说书人,我都了如指掌。当时,由于客观条件和经济拮据,家里很难满足我的小小诉求,我便缠着父亲在家安装一个小广播。记得那年冬天下着雪,父亲驾辕我拉车,将满载着萝卜的小平车拉到新绛老城南门集市上卖。父子二人啃着事先带的干粮,吆喝着,直到天黑,一车萝卜卖了7块5毛钱。父亲花了5块钱给我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小广播。
次日,鸡还未鸣,我就请村里略懂电器的师傅搭梯子、拉电线,安装好小广播后又奔走相告。晚上,院里虽然很冷,但座无虚席,街邻和我们这个小家一样享受了一顿美滋滋的文化大餐。
后来,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小广播、收音机、电视机到电脑、手机,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不出门就能和千里之外的儿女谈家情、论国事,享受着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物质生活发生着巨大改变。70年代前后,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7人同住在不足70平方米的几间土瓦房,人口多,再加上生活用品和锄、犁、锨、耙等农具的存放,空气都要见缝走。在我的再三申请下,村里批了3分宅基地给我家,我们夫妻拿出全部积蓄800元起建,连借带赊花了3000余元,总算盖起了属于自己的5间瓦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又盖起了15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小楼房,室内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空调应有尽有,门前笔直的柏油马路,繁茂的花草树木,整齐美观的两行路灯,真是美不胜收。
闲暇时间,我和老伴在村广场跳跳舞,在健身器材上练练身。如今,3个子女在外都买了楼房,每逢星期天朋友同学聚聚餐,节假日一家人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br>标题 : 我家的变迁薛玉明 随笔<br>作者笔名 : 薛玉明<br>图文 : <br>联系人:我心永恒760<br>手机号:我家的变迁<br>微信:我家的变迁<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