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8-9 11:26:22

引进智慧操作系统,让胡天妮这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来到芮城县远鹏智慧农场,一片片翠绿的玉米地映入眼帘,雨后的玉米地里传出阵阵蛙鸣。“我们农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之前已经收了一茬小麦,现在种的是玉米,还种了几十亩桃树。”芮城县天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远鹏智慧农场负责人胡天妮跟记者说道。胡天妮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农业工作,现为芮城县天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芮城县远鹏家庭农场(也称芮城县远鹏智慧农场)负责人,是今年的“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之一。35年来,胡天妮始终坚持奋斗在农业一线,从一个农业种植的“门外汉”成为现在的行家里手、种粮大户。

“我高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果树,靠种果树的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谈起刚从事农业时的场景胡天妮如是说。2004年,胡天妮机缘巧合之下承包了四百多亩杨树地,杨树让正常的种植模式在这片土地上无法进行,当时的胡天妮想到了间种模式,这才得以让这四百亩多亩杨树地顺利完成种植。胡天妮不局限于人工种植模式,常年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他看到了农机的发展前景,敢想敢干的他开始大量购置农机用于生产和租赁,并于2009年创办芮城县天宜农机专业合作社。

此后,胡天妮在合作社里不断引进新型农机,并经常进行农机改进,让农机更实用、作业价格更优惠。该合作社在全省率先引进了高地隙植保机,由于这种农机与当地小麦、玉米地融合度不够,于是胡天妮想到把机器的轴距加宽、轮胎缩窄,这一改进使得这种农机与当地土地融合度显著提升,这种“本土化”的农机成为了当地最挣钱的农机,也带动了当地农机产业的发展。

随着农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合作社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具有前瞻性的胡天妮看到了农机的另一条出路,那便是自己开办农场,将农机用于农场的耕种。于是胡天妮于2016年创办了芮城县远鹏家庭农场,现为芮城县远鹏智慧农场,农场的开办解决了农机合作社留下的问题,但又给胡天妮出了新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让农场实现盈利。

“农场前几年的盈利能力并不高,大致收支平衡。我看到山东、河南等地的智慧农场模式后,心想这个我们也能搞,于是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后,在2019年我们引进了智慧操作系统。”谈到农场的发展胡天妮说道,现在远鹏智慧农场是全省第一个引进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的农场,也是该县第一家引进6台喷灌设施的智慧农场。

引进智慧操作系统后,远鹏智慧农场陆续建成了20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科学灌溉和施肥给该农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该农场小麦的亩产由原来的四百五十多公斤增加到了六百多公斤,玉米亩产也增加了五十多公斤,并且实现了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准确操控2000个摇臂式喷杆喷灌设备,用100个小时就能完成原来需要15天才能完成的800亩小麦喷灌任务。现在的远鹏智慧农场不仅拥有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还拥有病虫害监测系统、无人驾驶系统。

吃水不忘挖井人,取得了不俗成绩的胡天妮也用他的力量助力芮城农业发展。在经营中,他紧盯社会发展规律和农户现实需求,创新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不仅在合作社内部解决了种植户找不到农机误农时、农机户发愁没活干的难题,还实现了流转土地5000亩、托管土地15000亩。他鼓励合作社社员把家里缺劳动力、缺技术农户的土地托管起来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与村、组或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实现了农业生产“六统一”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当地面临的“无人种地、种不好地、不愿种地”问题。

“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农村生态环境也好,宜业又宜居,相信未来的农村一定大有可为。”正在田埂上疏淤泄水的胡天妮如是说。

记者 吴 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引进智慧操作系统,让胡天妮这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