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秋天情思_王玉美讲故事
南山体育公园“王维”雕像
王维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立诗坛。在他笔下,秋天是绚烂的,是静谧的,是闲适而安宁的,它给人以最美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品味藏在王维诗句里的秋天情思吧!
王维在秋天,是怡然自得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传世之作,堪称唐诗中的山水名篇。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古人说:诗言志。全诗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王维在秋天,是安闲悠然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是王维写给裴迪的酬赠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首联和颈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你看,诗人拄着拐杖伫立于柴门之外,迎着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陶渊明多么相似。唯有从容的人生,才能消解世间所有的喧嚣与纷争。只有淡定的心境,才能面对尘世所有的挫折与坎坷。
王维在秋天,是积极乐观的。“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据说,这首《赋得秋日悬清光》是王维写的一首应试诗,是一首异于他人的乐秋诗。诗的开头,王维便极力的赞美秋日: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为全诗定下乐秋的基调。古时,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尾联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王维却说: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王维在秋天,是隐逸悠然的。“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写作这首《早秋山中作》时作者四十多岁,当时朝政日坏,王维郁郁失志,所以向往隐逸生活,以此抒发一个隐士的情怀。他想回到东溪守着故居,到了秋日,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黄昏时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
王维在秋天,是凄清思念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是一首写秋夜相思的诗。前两句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王维在秋天,是孤独神伤的。秋雨之夜,不免孤独,王维也不例外。《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王维他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个秋夜,他在空堂时独自坐到很晚很晚。他听到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看到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时光流逝,青丝变白发,王维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清除七情六欲,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秋天是美丽的,它没有浮躁,没有喧嚣,有的只是宁静、深沉与成熟,它让我们在时序更替中学会了从容与淡然。
王玉美/文 刘亚/图 来源:《山东工人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