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8-22 11:16:03

集邮_小说_李英利





 “你玩票吗?”
“什么票?”被询问者一脸的迷茫。
“老土,当然是邮票了。

我是咱们班的集邮爱好者了。”这位男生骄傲地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真的?我也喜欢集邮。”“那我们就是票友了。

咱们的刘老师也是我们的铁杆票友。”……

这是课间,我们班的宋小亮亲热地与新转来的马玉良在对话。看到他们那相见恨晚的深情,我的心里释然了许多。

回想去年暑假刚接任这个班的时候,心里着实忐忑了好一阵子。听以前的任课老师介绍,这个班的学生活泼好动,还有几个很难驾驭的“调皮蛋”,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一旦闹起来,连雷厉风行的班主任也措手不及。 



 我用什么办法才能接近他们,带好这个班呢。经过几番思索之后,我决定先耐心观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慢慢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于是,我全天候地“坐”在教室里,其他老师的课时,我就坐在教室一角随堂听课,课间十分钟,我也静静地候在教室里,一边看书,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我的严密关注下,班级倒也风平浪静,孩子们的自觉性和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

没想到,不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的心绪又紧张起来了。

那天早晨,我刚来到校门口,班级的才女萧潇悄然地来到我的身边,她小声告诉我:“刘老师,教室里有些男生在炒票。”

“炒票?小小年纪就炒股票吗?”我不解地问。

萧潇神秘地对我耳语:“他们在炒邮票。”说完,她的身影消失在校园里。

我心想:几角钱一张的邮票,任凭他们怎么抬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他们能炒出什么花样来?

走进教室,一片朗朗的读书声。整个上午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我很为自己的冷静、严密、细致而高兴。 

三 

下午两点钟,王林的爷爷急匆匆地来到学校向我反映情况,孙子从家里偷走了一个首日封——1977年发行的,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首日封。那是大学同学留给他的纪念品,请我务必帮助他问个水落石出。

我们正在交谈,程文彬的妈妈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说儿子拿了她的银行卡,还刷走了1000元钱。

我正在一筹莫展,猛地想起萧潇神秘的告知。我立即找来萧潇了解详细情况,并劝慰两位家长不要着急,回家等候我的信息,我保证他们的首日封和钱都安然无恙。

送走家长后,我把程文彬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你很喜欢集邮吗?”

他点了点头。“我也喜欢集邮,而且有两大本集邮册。”

“真的吗?”他惊奇地问。

我认真地点头,试探着问:“你有一个首日封?”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花了不少钱吧?”我继续追问他。

“1000元呢。”他显出志在必得的样子。

“从哪里淘到的?”“票友的。” 

四 

“是王林的吧。”我单刀直入,“其实,这个首日封不是王林的,他无权处置。

这个首日封是王林爷爷的大学同学留下的纪念品,无论多少钱也替代不了的。”

程文彬不再得意,他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按照我的建议,王林把钱退给程文彬,收回首日封还给家长,并分别向自己的家长承认错误,并道了歉。

一场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事情过后,我在班级召开了“集邮”主题班会,并成立了“票友”协会,会上大家一致推举程文彬做“票友”协会会长,并制订了“会员章程”。

果然程文彬不负众望,定期出主题板报,还把自己的邮票带到班级里举办邮展,和大家交流收集邮票的经过和感想。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们的票友,把自己的两本集邮册带到学校,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交流,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邮票带到学校里,由“票友”协会组织“集邮读票会”,相互交换邮票,探讨集邮知识。

邮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集邮读票会”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邮票是造型艺术中,面积小、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孩子们欣赏绚丽多彩的邮票,能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自己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欣赏邮票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去了解,探寻邮票背后的许多故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集邮读票会”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读书的热情。“集邮读书栏”里贴满了“票友”们推荐的与邮票中图案相关的好书,学生们相互借阅,交流体会,产生共鸣,有了许多共同的谈论话题。

后来,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地画起了“邮票”,以本地最具特色的景点“双塔叠影”“峨眉花开”“观枣九月”“北辛苹果”“黄河古渡”等为主题设计邮票,自己动手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记载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林浩同学设计的“阳光玫瑰”、张凯同学设计的“樱桃红了”,惹人喜爱,孩子们还把集邮活动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写在日记里,用手中的笔记流露真挚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完成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爱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如指掌。一个好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悉心引导他们成为有志向、有智慧的人。做学生的票友,让我顺利地完成了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邮_小说_李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