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复“老把式”董养明承修万荣飞云楼
飞云楼一角
醉心古建修复的董养明
飞云楼的飞檐翘角
随着国产3A(高质量、高体量、高成本)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游戏背景中的山西古建筑也冲上了热搜。
据不完全统计,该游戏在国内有36个取景地,其中27个来自山西。目前所知,包括福胜寺、永乐宫、飞云楼、秋风楼、广仁王庙等运城古建都在游戏中得到了还原。
这次重点说说这飞云楼,以及承修飞云楼的古建修复“老把式”董养明。
行业沃土出匠人
比较权威的相关资料显示,飞云楼位于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荣县东岳庙内,是我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
飞云楼整体建筑共5层、32个飞檐,屋檐下的椽子粗细不同,越靠近翼角处构件越细,斗拱则多达345组,每层斗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如云朵相拥、花团锦簇一般,各飞檐翘角给人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
而且,飞云楼的屋顶飞檐采用了彩色琉璃瓦,在阳光的加持下,更多了一份精致。
“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以上就是人们现在看到的飞云楼盛景。或许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是,飞云楼是董养明耗时3年之久、“与古人对话”“修旧如旧”的杰作。
万荣里望一带的古建修复技艺,在业界的名头是比较响的,这大概离不开像董养明一样的工匠师傅一代又一代传承、钻研与革新。
1964年的里望乡北阳村一普通农家,董养明出生了。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他很早就放弃了学业,开始在当地的传统行当里摸爬。
干活踏实、头脑灵活,还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这样的董养明,得到了老师傅的赏识。于是,这个年轻人“命运的齿轮”被拨动了。
木工、瓦工、泥塑、木雕、油漆彩绘和琉璃烧制……老师傅把这些传统建筑技术,悉数教给了董养明。学成之后的他,还在国营琉璃厂工作了一段时间。
但没过多久,他就顺应大势,成立了自己的古建筑修复工程队。该工程队就是如今山西万唐龙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唐龙公司”)的前身。
古建筑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历史的客观见证和传统文化的具象载体。古建筑修复技术及理论的研究、整理和弘扬,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市古建文物众多,其中国保单位102处,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所以,我市是理所当然的古建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发展的主战场。
背靠河东极其丰厚的古建筑遗产资源,董养明结合修复实践与理论学习,对行业的研究不断深入。重修飞云楼,就是最好的明证。
斗拱榫卯铸匠作
初秋时节,万物并秀。
走进万唐龙公司,仿古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摆满了各类造型独特的砖雕、石雕、灰陶等仿古构件。
在一座藻井极其精美的仿古建筑内,陈列着一座制作精良的飞云楼模型。
这个模型,是飞云楼的缩小版,可以帮助人们零距离欣赏飞云楼的斗拱榫卯之美。当然,这也是董养明用来深入理解古代建筑工匠技艺和艺术巧思的法宝。
那是2012年,董养明中标飞云楼修缮项目。
“民间传说飞云楼是鲁班修的,说明它在大家心里很传奇。”董养明当年对飞云楼修缮项目志在必得。首先,因为他对这个行业有了使命感;其次,不能错过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定要看看飞云楼的结构究竟是什么样,要通过修复来理解古代工匠的工艺。”他说。
在修复过程中,董养明发现,飞云楼的营造者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是纯粹的。他说,飞云楼并不是为了让人们登高望远而建,早期内部没有楼梯,粗大的永定柱上阻止人攀爬的铁钉保留至今,“这座楼就是让人从远处和底下瞻仰欣赏的,所以工匠特别注重外形美感的设计”。
他以檐下椽子为例,印证了飞云楼的美感设计。他说,飞云楼飞檐下的椽子,粗细不同,靠近翼角处的明显更细。椽子也并非一根根整齐排列,而是越靠近翼角的越轻微外伸,一列椽子的外沿近似弓形,这样的设计令飞云楼的檐角看起来更加出挑、楼体看起来更加轻盈。
修缮飞云楼耗时3年,超出了原本规定的工期,但董养明觉得还是“操之过急”了,“其实,真正修好需要5年”。他说,理想的情况是先用一年至两年时间勘察、探测和研究所有的结构和构件,“应该在拆的过程中认识它、理解它,如果仅仅是拆下来就修复,很可能要修坏了”。
面对古建修复,虽然常常是施工方,但他并没有被这个身份限制,而是自然而然地“进化”为古建保护和修缮行业更新的推动者。
传承创新育匠心
在古建修复一行,浸淫30多年的董养明,曾承修了平遥古城墙、绛州大堂、稷山大佛寺、洪洞广胜寺下寺后大殿等古建,社会反响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他承担的晋城高平二郎庙修缮工程、万荣稷王庙修缮工程先后获得“全国文物保护修缮十佳工程”荣誉;2016年,他协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蒙古国建造了传统的砖瓦窑;2017年,他帮助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完成了一座山西民居木雕门楼的安装、补配、修缮项目。
长期的学习与经验的累积,让董养明思考得更多了。
古建筑基本上都没有留下图纸,修复时只能通过勘测、观察和思考来了解当年工匠的技艺和巧思。“修复就是古今心与心的碰撞,要了解古代工匠的魂,要通过现存的这些构件找到他们的灵魂。”董养明说,修缮施工必须要回答古人为什么要那么做,想要表达什么,必须要真正理解这些问题。
他再次强调,古建筑修缮的勘察和测绘非常重要。修缮古建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最小的“干预性和逆转性”,要坚持“原材料”“原工具”“原工艺”,最后达到“原型状”。
这些术语有些专业,但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道理。
再过一个多月,董养明就年过花甲了。但从他的精气神里丝毫看不出年龄的沧桑,有的全是对古建修复的钟情与热爱。“工匠”一词的神韵,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展示。
“还要继续干,还要培养更多新人,还要传播新的理念,要为珍贵的古建修复与保护多作贡献。”这个“老把式”也有了新期待。
景斌/l图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