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廉吏张廷相
武芳荣/文
穿过岁月的巨轮,沧海横流,这份铭记在时光中沉淀成一种精神的美,流芳百世。垣曲廉吏张廷相,守己爱民、忠肝义胆、保民如子、清廉自律、保举贤能,在垣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成为千秋万代敬仰的楷模。
出任垣曲 守己爱民
张廷相,字君佐,大梁杞人也,今河南杞县一带人。明嘉靖四年腊月捧檄莅任垣曲,明嘉靖九年九月离任。张公年少时屡次参加科举屡次落榜,转为在射宫跟随诸生学习艺文。嘉靖四年,他手捧官府任命书出任垣曲县副职县丞。
垣曲,距省城千里许,僻在万山中,穷山僻壤,几乎很少有来这做官的,他来到垣曲,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作风简朴、忠诚坦率,俨然有着儒家风范的精神气质。无论饮食和穿着,虽釜不给炊,身无完衣,仍能处之欲也。遇上贤士大夫,略备薄酒,盛情款待,一边询问民生疾苦,一边寻求谋划救灾之术。在刚胜任第三天,谒城隍祠,对众誓曰:“廷相莅官,受人一钱,神毋令还乡。既而榜其廨门云:敢有以一米一菜私馈者,罪之如法。”张廷相在神灵前起誓,若拿人一分一钱,神下令永不返乡。他廉洁自律,遵循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尺度,心系百姓,不妨农务,以身作则,“天理人心,宜与其诚”。
忠肝义胆 保民如子
嘉靖八年,岁值蝗旱,民不聊生,人们背井离乡,逃荒要饭,荒郊野外,饿殍遍地。张廷相看到一片狼藉惨景,忧心忡忡,作为垣邑县的父母官,他立刻向朝廷上疏奏章,请求朝廷下发粮食赈灾济民。奏文中还例举了成化年间饥民啸聚山林为盗贼一事,奏章言辞恳切,真实。上司常姓都宪以“惊惑上下”之罪将其治罪。张廷相面对道狱卒怒斥打骂、拳打脚踢、严刑拷打,坚定答道:“保民命尔,他非遑恤。”答词与前并无二致。最终,朝廷放粮赈灾。百姓得以活命者千口有余。铭曰:“民饥犹已,奏疏极诚。词犯总宪,屈服峻刑。忠肝义胆,濒死靡惊。”这是他忠诚、担当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他用勇气谱写了一首生命灿烂之歌,在历史的天空久久响彻。
保举贤能 辞官归乡
因为民请命一事,他在当地被炒的很有名望,朝廷也因此很器重他,委任他兼职负责邻县奏折,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百姓更加崇敬他的气节德风,欲加爱戴。一日,布政、知州两位大人莅临本县,百姓听到此事后,商议在街上围聚两位知州大人,希望他们能够保举贤能,向朝廷上奏提拔重用他,张廷相从别人口中听闻此事,他立即面拜两位上司,以其德不配位,予以婉拒。淡泊名利的人生将爱民之心与高洁谱写成一段精神的赞歌。不久,从老家来信,家中的老母亲病丧,他急匆匆赶回河南老家,当地百姓俯首拜地,感恩戴德,声势浩大,其壮观也,无不感人。
《张廷相去思碣铭》碑刻上的玉洁冰清、忠肝义胆、德音犹馨的篆书,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对我们后人起着很好的廉政警示教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