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槐南白关帝庙_散文_王小燕
那天,我听到了垣曲县槐南白关帝庙修缮工程竣工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县域内终于有了一座像样的关帝庙了。槐南白关帝庙,位于垣曲县皋落乡槐南白村,离县城只有20分钟车程。趁五一假期,我来到槐南白。进村子一打听,方才得知,庙里只塑了神台,神像还没有请回来。走到庙前,果真铁将军把门,感觉有点扫兴。
返回途中,我突然发现村委会大门和舞台门牌上都写着“倚亳”村。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想一探究竟,便推开了村委会的大门。值班村干部名叫武秀全,他明白了我的来意后,笑着说:“倚亳村就是原来的槐南白村,是槐南白、武家沟、南联、上南才、李家窑、老屋沟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部依然设在槐南白。”稍停,他又抱谦地说:“我是武家沟人,年纪不大,知道的甚少。”于是,他打电话请来村里的老寿星栾好善大爷。栾大爷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手里掂把镰刀准备下地劳动。他问明情况,摆出一副长谈的架式,侃侃而谈:“运城是关公故里,我们这里习惯称关帝为‘关爷(ya)’。文化大革命时说敬神磕头烧香是迷信,其实这是百姓的一种信仰,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能被敬为爷(ya),肯定有可敬之处。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庙里的两座神像都被人从庙里‘请’了出去。20世纪50年代,该庙为村级小学使用,至70年代末学校迁出。如今的年轻人,只记得这里是学校。”
说起这事儿,栾大爷一脸遗憾地说,他小时候这里香火挺旺的,好多人来这里敬香求雨求平安。他记忆最深的是,庙里敬的有尊女性神仙,叫观音老母,体态微胖,面目慈祥,目光炯炯有神,不管从哪个方位看过去,她总是一脸温情地与你对视,那种沉稳淑贤,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敬完香、烧完钱、磕完头,再看神像,让人安心释怀,有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求必应的感觉。他听老人讲,当时把这尊神像从庙里搬出来,没地方安放,在无目的地移动过程中,失手从庙前高崖上滚了下去,把圆圆的神肚摔破了,从里面掉出一面铜镜,可能就是人们传说藏在身体里的照妖镜。大人们说,镜子是神仙的东西,过去不管啥人中邪,只要往观音老母面前一站,拜一拜,老母便手到邪除。铜镜露面,天机泄露,大家害怕遭殃,于是参与搬神像的那伙人各自逃回家,根本没人敢亲近那面镜,更没人敢捡拾。铜镜后来遗失,不知去向。倒是村里的那些男人们,一个一个无缘无故地就死了,他们的女人成了寡妇。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但传说背后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崇尚精神意义,还是值得思考的。我有点不解地问:“大爷,关帝庙为啥敬观音老母?”栾大爷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他说,在民间一座庙里往往不是敬一尊神,正门坐着关爷(ya),观音老母就在右手边。
听栾大爷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观音为关公改容的故事。关羽本名冯长生,自幼聪慧,练就一身武艺,又爱结交朋友,路见不平喜欢拔刀相助。这天冯长生走在大街上,看到县太爷的儿子当街调戏良家妇女,就上前想教训他一下,可年轻人没有轻重,失手把县太爷的儿子打死了。县太爷哪肯罢休,派官兵到处捉拿冯长生,情急之下,他躲进一座观音庙内。官兵拿着冯长生的画像,到处寻找,他跪在观音菩萨塑像前,不停地祈祷。他的行为观音菩萨看在眼里,又见他相貌堂堂,一脸正气,一脸虔诚,便对着他的脸吹了一口仙气,刹那间,他容貌全变,面如重枣,美髯飘胸,卧蚕眉,丹凤眼。他改头换面,当然躲过一场灾难。为了感谢观音救命之恩,他遂改名为关(观)羽。听我讲完故事,栾大爷拍手说,应该就是这个源缘。我又问:“大爷,能摔烂肯定不是金属塑成的,神像是用泥塑的吗?”栾大爷说,他听老人讲过,关爷(ya)和观音老母的神像,大部分材质是粗布和糨糊。到底是啥做的,现在也无法考证了。
这时,武秀全说,他已打过电话了,叫关帝庙管理员过来。栾大爷随即爽快地说:“走,咱们先到庙外转转,有钥匙了,再到庙里看看。”
栾大爷边走边告诉我一个趣事,口口相传,盖这座庙之前,地址选在离槐南白近1公里处的无名高疙瘩上,并命名“神疙瘩”。人们把准备的建材角柱、檩条、大梁、柏椽等,统统集中搬运到“神疙瘩”。但是很奇怪,过了一晚上,运到那里的建材就都不见了,没有任何搬运的痕迹,大家分散寻找,却在槐南白高疙瘩上找见了。匠人以为这是槐南白的人在捣鬼,于是第二天叫出槐南白的男劳力抬木头,那么粗的木头是好抬哩?嘿哟嘿哟,一根根抬过去,那些劳力累个半死。可是,第二天外甥打灯笼照旧。为了弄明白原因,“神疙瘩”村派去几个胆大的男子,守着建材,看看谁还敢搬走。可这几个人像喝了**一般,到了那里就哈欠连天,晚上来了一阵风,瞬间飞沙走石,大家眼睛睁不开,眯眼的刹那,那些木头又不翼而飞。人们跑到槐南白一看,一根不少,一堆建材又回到这里。人算不如神算,神的旨意谁敢违背啊!所以,这座庙就建在了离槐南白200米处,神仙选出的高疙瘩上。说起槐南白村名的来历,栾大爷用手一指说:“看,槐就是庙外的那棵大槐树,这可有些年代了,没法计算它的年龄,从我记事起,就是几搂粗,树心腐烂成大树筒,但它依然昂扬地站着,年年从树皮上长出新的枝叶。新陈代谢,从树上掉下的枯枝没人敢当柴火烧,所以一堆堆的干柴败叶,又化成腐土有机肥,滋养着古槐母体。南指南才,白,槐南白解放前就叫白马神头。”
健谈的栾大爷,话锋一转,又讲起白马神头的来历:“关帝庙西边不远处,有大约50平米的深潭,是从地底渗出的地下水,蓄满一潭水,正好可以浇下方的一片地。这一片地土壤肥沃,有水可浇,旱涝保收。每年这块地种冬小麦,不管苗稠苗稀,年前就恶咕咚咚地长起来。常言道:‘麦无二旺’,长旺了就要碾压麦苗,遏制它长过头。而每年此时就有牲畜在晚上‘替天行道’,而且啃了苗不伤根,等到开春麦苗儿就攒足了劲儿,绿旺旺地拔节长高。这片地年年好收成。谁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天白日从来没见过。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村里一男子从山上回来晚了,经过这块地旁,隐隐约约看见一匹白马在地里吃‘草’,奇怪,谁家在麦田放牧?我是村里人,为啥从没有见过这匹马?因为是晚上,害怕看花眼了,再说白马正在吃长冒了的麦叶,吃过就不用费劲碾压了,好事一桩啊。这样想着就到家了。天亮了他到麦田里一看,真有牲口啃过的茬口,觉得神秘,就把晚上看到白马吃麦苗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听了信以为真,就告诉了几个妯娌,妯娌又告诉了各自的亲人,这件稀奇事,一传十,十传百,一天时间村里人全知道了。第二天晚上村里几位胆大的男人,决定一起去探个究竟,看看是谁家人做好事不留姓名。若是神仙显灵,全村人都要好好敬献供奉。那天他们藏在关帝庙西方一条小路上,直等到凌晨一点也没有动静,有人小声嘟囔,不用等了吧,也许是那人空口白话造谣哩。就在此时大家同时看见一匹龙头白马,从潭里一跃而起,抖一抖身体,飘然来到麦田里,‘喳喳喳’吃起‘麦苗’来,一眨眼的功夫,长得过旺的麦苗已被啃得所剩无几。大伙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匹白如雪,鬓如丝,海鹤姿,似龙似马的‘神仙’。一村民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快看,龙马!’那匹白马回头一瞥,腾空跃起,飞向龙马潭,一头扎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玉盘似的月亮正好漂移到西边山头,湛蓝的天幕上,出现了一匹四蹄腾空,摆着龙须,甩着马尾,四肢流韵的龙马形象……”故事激荡人心,我听得着了迷。
栾大爷说:“古人以‘乾为龙’,它是天的象征,代表着君王、父辈、祖考……‘坤为马’,象征母亲,包容忠贞……眼见为实,人们都信了,槐南白的潭里有龙马神仙,人们猜测它是庙里观音老母的坐骑。”我探询道:“为啥不是关帝的坐骑?”栾大爷说:“关爷(ya)的座骑是赤兔马啊!”我顿感有点汗颜!栾大爷继续说:“庄稼人靠天吃饭。龙马潭有股神奇的力量,只要天旱不下雨,人们就到潭边敬香磕头。心诚则灵。求来了雨,四村八邻得到福报。人们又一拨拨到这里来还愿,感恩观音关爷(ya)的赐予。求雨有规矩。来求雨的人须是男性,穿新鞋来,用竹篮㧟着献爷(ya)用的诸如香、黄裱纸,大肉等。磕头念诵完了,把黄裱纸一页页平放进龙马潭里,那些纸张如果马上沉下去了,证明求到雨了。等一炷香燃完,脱掉鞋掂在手里,㧟着竹篮急匆匆往回走,不到家雨就下起来了。”“为啥赤脚往回跑?”“穿新鞋是为了敬重神仙,脱鞋是怕下雨把新鞋弄湿沾上泥巴,也是尊重母亲的劳动,母亲穿针引线不容易。”“现在求雨还灵不灵?”“破四旧立四新,人们不敢明着来献爷(ya)了,但遇到旱灾,一些老人还是偷着来。当时皋落有位姓马的老人,经常偷偷到龙马潭求雨,村干部心知肚明,睁只眼闭只眼。当年,我年龄尚小,只是跟着马大爷看稀奇,马大爷磕头,我也跟着磕头,马大爷念诵,我也跟着念诵,全程跟过两次,也就记住了求雨的过程和规矩。后来马大爷过世了,我便接替了这项工作。遇到旱灾,我就组织村里老人,各自带上东西到龙马潭来求雨,把敬神求雨的风俗传承了下来。”
栾大爷讲完这些故事,带我来到龙马潭的旧址。我蹚着地边的麦垅,一走进来就被这里的环境震憾了。太阳向远处的山恋慢悠悠地移去,晚霞染红天边,阳光在麦梢上舞蹈,大块的麦田,齐腰的麦苗,满眼的茁壮与新绿。站在其间,仿佛齐刷刷的麦苗真的是龙马啃过,攒足了劲儿拔节长高。栾大爷告诉我,尽管龙马潭已被填平,但这几块地地下有水,从来没浇过,秋播夏收不缺墒,年年季季好收成。“潭填了,那潭里的水去哪了?”大爷说:“你细听。”咦,我似乎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了。栾大爷说:“这股水,是从关帝庙的山脚下流了出来。”
正在兴头上,关帝庙管理员过来了。打开门锁,推开木门,我眼前是一处由无数块青砖叠加而成的人字形图案的院落,古色古香,显得考究大气。抬眼望,院墙外,那棵古槐老态龙钟,高高矗立,与庙宇齐眉。四周的一座座山,众星捧月般,环绕着、簇拥着这片圣地。透过献殿,看见北殿大门紧闭,大门两边摆放着两台像瓮又似香炉的器具。管理员说,那不是香炉,是防火用的。我走过去探头一看,里边真蓄着水。走近了才看见北殿门槛中间往上半拃处,一把锁用金属拉链锁着两扇门。问过栾大爷,他说,这应该是庙里的规矩,来敬神的人须低头弯腰,表示虔诚。这次修缮只是恢复原样。大殿仿古的檩条那么粗壮,让人生威。靠正门北墙垒起一个神台,栾大爷说,原来关爷(ya)就仙坐在这里。梁脊板上写得啥?我仰头细看,是今年修缮竣工日期。旧梁脊板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模糊,已看不清楚了。据栾大爷介绍,这座庙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为154.76平方米,创建年代形制规模都不清楚,现存建筑有献殿、北殿。北殿为元代建筑,清同治十三年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无抖拱装饰,灰板瓦悬顶,重修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这次修缮,保持了元时期建筑格局,大殿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热心的栾大爷,又带我看了献殿的简介:“献殿,保留了晋南地区极少的元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圆柱圆梁,三十家栿对后乳栿,前檐施用大额枋,额枋上施用粗糙栌斗,枋斗土施单下昂,蚂蚱形耍头。立柱做简单整修,前檐明柱外移,后檐大客有两根大木头对接而成。灰板瓦悬山顶。”栾大爷说:“献殿没有砌墙,显得地方大,是放香炉,行大礼的地方。一次可容纳二三十人敬香。”参观完毕,栾大爷又说:“庙宇前期修缮很到位,可门前的路还没开通,按风水该路应从东面大门前拾级而上。庙里的神仙得赶紧请回来!”顺着庙门左侧石子小路,我从高疙瘩上下来,站在大路上仰望,红墙青瓦的关帝庙巍然屹立。庙外一堵石头塄中间,老槐树的左下方,有一棵对把粗的小槐树,风吹枝摇,似乎在向我招手。大路两边清亮亮的渠水,像是两匹不知疲倦的白马,奔流不息……
作者简介:
王小燕 女,山西省垣曲县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省语文骨干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导报》《中国现代文学报》《奔流》《神州文学》《西部散文选刊》《上海散文》《文学月报》《速读》《青年文学家》《河东文学》等报刊及新媒体平台。参与编创《尧舜禹的故事》。多篇作品获奖,其中《山水相恋小三峡》《望仙成仙》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有作品入选《中国最美游记》《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战疫》等选本。散文集《春声燕语》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br>标题 : 踏访槐南白关帝庙_散文_王小燕 <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凌善慧<br>手机号:踏访槐南白关帝庙<br>微信:踏访槐南白关帝庙<br>
<br>
<br>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