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人二三搅 发表于 2024-9-10 12:04:36

(太方村)家乡枣儿甜_散文_乔有国

“卖枣了!卖枣了!太方口的脆枣,大枣小胡(方言一核),小枣没胡(核)”!随着叫卖声,人们从四面八方把卖枣人围了起来。批发的,零售的,一会儿功夫,一担枣便抢购一空。这是八十年前,潞村城街头经常见到的场景。据说当时有一个卖核桃的,见这样吆喝卖的快,心想我也会这样吆喝。于是便依胡芦画瓢,叫到:“大核桃小仁,小核桃没仁!”人们一听轰然大笑,四处散去。卖核桃人摸着后脑勺,甚是迷惑不解:这是咋的了?

太方口,就是太方村,地处鸣条岗末端。鸣条岗自水头镇往西,峰峦叠嶂,南北没大道可走。到三十多里开外,鸣条岗地势减弱,而太方村地处东西两岭之间较平坦地带,便出现了方圆三四十里,唯一的南北大道从村中通过,是通往安邑、潞村城唯一的车马大道。南来北往的马车到这里都要给牲口打尖,喂些草,饮些水。于是,这里便在村南门口,道路两旁多了几家车马大店。从此这太方口名传遍四方,人们也就淡忘了太方村这个正式的村名。

太方村出产脆枣的历史悠久,枣树很多,村子的东、北、西三面都是枣树,几乎把村庄全都包围起来。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见到一棵枣树,双抱都拢不住。

太方村为什么有这么多枣树?听大人们说:“枣园地,上结枣,下种田,圪里圪啦欧儿蔓。”意思是栽枣树,不耽误种地,边边角角还种一种类似于萝卜的蔬菜。还有民谚说“枣树歇秋不歇夏。”因枣树种棉花时才发芽,收麦时才开花,所以一年中既收了麦,又收了枣,两不误。枣树又是木本果实,可保存,灾年可当粮食充饥。

太方村的枣大部分是脆枣,也有人叫它尖嘴铃枣,还有人叫它鸡心枣,吃着脆。只有一少部分为笨枣,当地方言叫艮枣,吃着肉厚,比较绵,类似于相枣。
太方村的枣因地块不同各具特色,糖园的枣最甜,人们吃完后把枣核含在口中,久久舍不得吐出。村正北的枣,脆甜,咬破里面是青茬。村东北的枣酥甜,咬破里面是白茬。

脆枣以鲜食为主。人们常说七月十五枣圈眼,八月十五穿红衫。就是说七月十五枣就开始有一圈红,有甜味,可以吃了。到八月十五枣就全红了,这时的枣最甜也最脆。那时卖枣人们以担挑为主,开头说的那个卖枣的人叫卫德才。他性格开朗,爱说笑话,力气也大。到潞村城卖枣,一担能挑一百多斤,扁担上肩,一口气能走二十多里路。走起路来一阵风。人都说,行走的追不上担担的,开始时我想不通,现在想起来蛮有道理。

太方村是一个大村,枣一红,全村家家出动,整个潞村城都是太方村卖枣的。所以那时太方村脆枣驰名潞村城,妇嬬皆知。

脆枣除了鲜吃,还可以用酒腌,我们当地叫居枣,居下的枣叫酒枣,可以保存到正月,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还带着酒味,简直比酒心巧克力还要诱人。居枣时把无伤好枣,一个个在酒碗沾上酒,放进瓷罐中,满了再倒入一些酒。最后把碗扣在罐口上,用泥巴封死,保证不漏气。到了冬至节这天,打开封口加入半碗井水。如果不加水,将来酒枣就会变软发皱,不好看也不好吃。再次密封好,到过年时就可取出吃了。罐里剩下的水,带有酒枣的甜味,十分可口,比现在的可口可乐强一百倍。当然,居枣也可拿到城里出卖,换回钱来好过年。

摘枣季节,能够着的用手摘,够不着的用杆子打。绝不能用手摇,听村里老人说用手摇,枣树易连花,也就是现在说的枣疯病。对有破伤的枣还可制做枣汗,这是我们当地人叫法。就是把枣切碎放入锅中熬煮,可得到特别甜的汤汁,类似现在的水果饮料吧。

艮枣釆摘后,放在房檐下吊着的桑条笆上,自然风干,收藏起来可长期食用。人们常常在正月十五蒸枣糕、枣花馍等,喻意步步高升,生活甜蜜。清明节烤枣蛋,上坟时让小孩在坟上滚动,俗称给老人梳头,其实是教育后人,不忘祖宗,孝敬老人。五月端午节蒸晋糕或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枣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居水果之首,号称天然维生素C丸。维生素P含量也多,是降低胆固醇,保肝护肝佳品。有一种说法,叫“一日三枣,长寿不老”。因其含糖量大,有糖尿病的,龋齿严重的不宜食用。
六十年代中期,全国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太方村枣树被一砍而光,只剩下各家各户院落里的枣树得以保留。

改革开放后,临猗县庙上乡山东庄梨枣走红,太方村也随风而动,引栽梨枣,开始每斤能卖一块多钱。后来便有不法商人收回青枣,药物炮制一夜变红,坑害消费者。名声坏了,枣也没人要了。

太方村党支部书记乔跃狮一班人,另辟蹊径,恢复传统品牌,号召全村人寻找挖掘脆枣芽,乔吉堂,卫建设等人率先行动,在有枣树的家户院、老枣树地沟边,找到不少植株枝芽,剪成二寸多长枝段,用石蜡封好,吊在水窖中。第二年春天开始在梨枣树和野酸枣树上进行嫁接。乔跃师和卫建设还建立了一个近二十亩的脆枣苗木繁育基地,为村民提供枣树苗。就这样,太方脆枣又迎来了第二个生命的春天。

人常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这些枣树栽到田间,通风透光好,又有充足的水,肥,科学管理,长势良好,很快成园。一斤枣能卖到三块多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全村人都行动起来了。村东,村西,村南,村北遍地开花,规模前所未有。

卫建设等人在村里又设立红枣收购点,只要一个电话,客商就会开车过来。人们再也不用肩挑,车拉到几十里外去出售。

后来临猗又有冬枣出现,价格更高,乔有名,李卫泽又率先引进。冬枣皮薄,又脆又甜,但不耐雨水。每逢秋雨连绵季节,冬枣会大量裂口,不能出售,使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乔有名又从庙上乡学习技术,他和李卫泽搞起了温棚覆盖。这样不但枣遇雨不裂口,还提前了冬枣的收获期,价格比原来高了许多,效益明显提高。 (感谢卫苏师老人提供相关情况)


作者简介:乔有国,1953年生,山西运城人,大专学历,退休教师。盐湖区诗联学会会员。盐湖文化研究会会员。散文,诗歌作品曾在《运城日报》《美丽盐湖》《山西广播电视报》《都市头条》《运城市德孝文化研究会》《今日头条》《家在山河间》《我在河之东》等报刊和平台发表。座右铭:天道酬勤。<br>标题 : (太方村)家乡枣儿甜_散文_乔有国<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我好人二三搅<br>

<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方村)家乡枣儿甜_散文_乔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