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像一粒坚硬的石子_赵战生
8月28日清早起来,老伴看着手机突然喊:“哎呀不好,常进不在了!”我怕信息有误,匆忙拨通了常进大儿子小龙的电话,只听他说:“我爸87岁了,无疾而终,走得很坦然、很安详,也算是寿归正寝了……”听了这话,我既痛惜又稍感宽慰:人生自古谁无死?能这样不带痛苦、不留遗憾地安然而去,也是一种福分吧!
我与常进相识、相交、相知几近五十年,他比我大12岁,可谓忘年交。老朋友不辞而别遽然远去,给生者留下了无尽的悲伤与思念,我多么想当着他的面,大喊一声:“常进兄,别停下,继续朝前走!”然而,吝啬的老天爷却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逝者如斯夫。但无情的岁月,却抹不掉心心相印者的深情厚谊,历历往事总在眼前浮现,如同只在昨天。
原运城报总编辑党渌与我都是芮城人。20世纪80年代初,一次,我随老党回家乡采访,他在七一百货大楼前的宣传栏里,看见一幅漫画既幽默又传神,便让我去了解作者的情况。我顺藤摸瓜,打听到作者常进本名常振寰,系七一百货商店里的一名职工。
在老党的亲自运作下,常进顺利进入运城报社,成了专职美术编辑。除了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常进还忙里偷闲,创作了不少漫画作品,使报纸版面更加丰富鲜活,富有文字难以达到的鞭丑扬善的特殊战斗力,读者喜爱有加,好评如潮。
新闻漫画成了《运城报》的一大特色,其《漫画之窗》蜚声三晋,乃至全国报界,引起了漫画界大师黄永玉、华君武、方成、英韬、苗地、缪印堂、王复羊的关注。华君武还欣然应邀,为《漫画之窗》题写了刊名。
为了普及漫画知识,广泛培养专业人才,常进在运城报社创办了“漫画函授班”,各地报名者不下百人,许多爱好者学有所成,成了漫画界的后起之秀。他们热情高涨,源源不断地向《运城报》投稿,几乎每天都有作品见诸报端。1982年,《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9月号上,刊发了我撰写的《运城报上漫画多》,引起了热烈反响。
1986年,常进荣调山西日报社,担任美术组组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费尽心力,把我省当年停刊的漫画刊物《虎刺》,移栽到了《山西日报》上。
常进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高白村,乳名“二毛”。从太原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芮城任教、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在芮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许多人都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芮城人。对外界谬传的芮城人“鬼”的说辞,他不仅据理反驳,还画了多幅钟馗的漫画,其隐喻不言自明。其中一幅题曰:《人间不能无此君》;一幅命名:《纳福图》。
看到我对这两幅漫画情有独钟,他特地另画了一幅《钟馗护福图》,并装裱好后送给我。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画作如今还悬挂在我的书房里。
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私欲诉求,更没有利益输送。我与常进深交的,只有书画为媒,心灵相通。我是搞新闻工作出身的,常为他人作嫁衣,虽然留下了一堆文字,却也平淡无奇。常进兄说自己是“玩”漫画的,他玩来玩去,玩了大半辈子,还真玩出了名堂,成了漫坛耆宿。每有新作集册,他都不忘托人送我一本,至今我手里珍藏着他成套的作品集。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每当我有新书出品,也绝不会忘记回敬他一本留作纪念。
我的小女儿幼时贪玩,被她妈数说了几句,便负气离家出走,一个人乘火车跑到了太原。情急之下,我给常进打电话,请他赶紧想办法寻找。他在城里转了好几圈,最后在火车站的警察岗楼前找到孩子,把她领回家。那些年,拐卖妇女儿童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如果不是老常及时将少不更事的女儿找回,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真的难以想象。
常进的老伴杨青,以前也随他在运城报编辑部工作,是位默默无闻、敬业爱岗的资料员。她亲手制作的资料卡片成千上万,且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查阅起来十分方便。那时还没有手机,更无电脑,查找资料很不容易,有了杨青的辛勤付出,编辑们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令人痛惜的是,杨青晚年不幸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难以自理。前两年,家人把她送进运城一家养老院,住了几个月,状况有所好转。这事我当时毫不知情,等到听说后要去探望时,她已出院又回太原去了。
我打电话责怪老常,为啥不把杨青的事告诉我,他解释说:“老杨的病已经那样了,我不想给你和兰英增添麻烦。再说,就是你们去了,她也认不出谁是谁。你们的好心,就由我代领了……”
听小龙说,前些天他爸在医院病床弥留之际,还特别嘱咐他们兄弟三人:“我走后,不要兴师动众通知任何亲朋,丧事越简单越好!”孩子们遵从父嘱,连住在清徐县老家的亲叔父都没告诉,以致事后叔父埋怨不已,说他们像个书呆子,不会变通行事。
这就是常进,一个总想着别人,即使有恩于人,也从不图报的高洁之士。他的漫画弟子众多,对他的总体评价,不约而同,只有一句话:永远的铺路石。他真的就像一粒坚硬的石子,承载着无数后辈的足迹,奔向梦想的远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