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皮袄_散文_李建 在赵伊镇集市上
这是小时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地点在赵伊镇集市上。那时我有六七岁吧,好像还没有上学。赵伊镇一、四、七逢集,集日就和爷爷去赶集,早早地吃了饭,爷爷用担子挑上他要卖的家什,在北街的集市上占了摊位,把货物一溜儿摆开,不用吆喝,自有人前来问价选购。今天爷爷的摊上不仅有常用的农家器具:竹篦子、篦阁子、风箱嘴、锅盖等;有辣子面、挂面,还带来了一件羊皮袄。那个时候,皮袄就不是一般人穿的。农家逢年节把自家养的羊杀了,皮子熟后自己做的羊皮袄。“穿皮袄,吃火烧”那是富人的象征。对于没有养羊的农户和街面上的人来说,只有羡慕的份。一件好的羊皮袄能卖四五十元,每天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乡村人,哪儿能有钱买?穿皮袄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个梦想,就是个说道。尽管那些年的冬天是那样的冷,一般家庭又买不起煤,房间没有火炉,全靠睡在火炕上抵御冬夜的寒冷。如果能有一件皮袄,白天穿着抵挡风寒。晚上睡觉搭盖在身上,该多么暖和呀。
那时我家里就养过羊,年节时把羊杀了,剥下的羊皮,第二年打春后就可以让皮匠熟了做成皮袄。爷爷和奶奶每人都有一件。还有几块羊羔子皮,做成褥子,奶奶的纺车前就有一块,垫在坐墩上。这件皮袄也是爷爷前两年做的,穿了两个冬天,还跟新的一样。今天爷爷就把它摆到摊子上。陆续就有人过来问价,大多只问不买,也有人买其他东西时捎带问的。爷爷说:30元。对方拿起皮袄摸了摸,细细的看了,嘴说:嗯,值。说说而已,起身走了。
一会儿,过来一个50岁左右的壮年汉子,也问了价,就圪蹴下来,细细地摸着看着想着,又用眼睛瞄了一下爷爷的脸,想着怎么还价。随即低声还价:10块钱行不?这是在试探爷爷的底细。爷爷坐在板凳上笑笑:你先看看货,10块钱连布面儿都买不来。汉子无话,只是不走。他一定是看上了皮袄,想着该怎样和爷爷搞价哩。突然就站起了身,要挪步走了,又突然弯下腰,捡起皮袄,往他的身上穿,一穿上身,那自然就不一样了,立马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形象也好像高大了许多。看着周围看热闹的人脸上露出的惊诧表情,知道这件皮袄对他来说是多么需要,再说穿在身上那个暖和劲是别人体会不到的。爷爷慢慢地对他说:看着你想要,我也不给你多说,25元给你。老绵羊皮的,你看皮子熟的多好,又白又软和,如果不是二三月里,真舍不得卖哩。汉子听懂了爷爷的话,又还价说:15块行不?爷爷再不吭声。汉子慢悠悠地把皮袄脱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货摊。后面又有几个人过来问价,都没有成交。俗话说,有钱不置半年闲。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节,有几个人成心买呢。原本爷爷也没有想今天就能卖掉。
快晌午时,集圆了。爷爷的货也卖得差不多了,准备收摊回家吃午饭。那个汉子又懒懒的挪了过来,瞅着摊上的皮袄,脸上就露出了喜色。他一定藏在什么地方盯着我们的。就和爷爷又套近乎:老哥,落落价15块钱,你也省得拿回去了。看看是前头递过价的主,是真想买哩,但15块钱又太少,人家皮匠熟一张皮子还要十块八块呢。爷爷心里想着,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卖给他。其实,爷爷的性格最爽快了,做生意时从不会为块儿八毛的和人家讨价还价。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爷爷豪爽的性格和声誉在赵伊镇集市上是出了名的。这汉子许是从那里打听到了这些,不早不晚,就在收摊的时候讨便宜来了。
突然,猛听得爷爷大喝一声:给你!把站在摊前搓着手的汉子吓了一跳,也引得街上的过往行人扭头来看。汉子没有想到爷爷这么痛快,心想怎么就不再和我搞价呢?一边忙不迭的从衣兜里掏钱数钱,数着数着,汉子的手僵在那儿,低声对爷爷说:唉呀,老哥,这可咋办?我身上只有10块钱了。也许他在集市上还买了其他东西,钱不够了;也许是故意装的。看着汉子着急又尴尬的表情,爷爷豪爽的性格立马突现,又接着大喊一声:给你啦!这一声,直把那个汉子喊红了脸,街上更多的人停住了脚步,心说,这儿发生了啥事啦?汉子也一定在说:今天可捡了个大便宜。一边赶紧递过了钱,喜滋滋的把老羊皮袄穿上了身,喝醉了酒似的回家去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爷爷在集市上的这一声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定格在我的记忆中……<br>标题 :卖皮袄_散文_李建<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压后牙<br>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