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9-23 12:00:41

从短视频博主“山西老宅”看运城文旅发展的民间力量_王新欣


韩强和王亚茹在用手机剪辑老宅修复短视频。

韩强和王亚茹在用手机剪辑老宅修复短视频。

韩强跟着老师傅一起修复老宅

“撒上点白灰,铺上砖更结实。”今年34岁的韩强是一名抖音博主,他和妻子王亚茹从去年开始拍摄翻修山西老宅的视频,经营着抖音号“山西老宅”,韩强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向粉丝介绍着流程,而王亚茹则举着手机对此进行拍摄。

一座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的山西老宅,在遇到这对“90后”青年夫妻之前,荒草杂生,无人问津;遇到他们之后,这座老宅在不断修葺中逐渐呈现原来的面貌,吸引了全国无数粉丝的关注。同时,拉动了当地文旅的发展,让全国各地的粉丝们领略到了山西古建的魅力。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绛县的这处山西老宅,了解这对“90后”夫妻的自媒体创作之路,进而得知,他们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对宣传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以及这支民间力量对于运城市打造山西省旅游热点门户所具有的影响力。

一条视频引来“泼天流量”

杂草丛生而又尽显古朴的山西大院里,韩强在一点一点清理杂草,王亚茹在一旁作着解说……韩强和王亚茹在山西老宅拍摄的第一条改造老宅的视频,便带来了1.9亿次的观看量。

“人去楼空多凄凉,杂草丛生年年旺。破壁残窗思故人,怎奈一去永不返。”“梁上有字证明这家人是何等的不凡。”“中国古建筑在山西。”“说实话,我想打扫干净住进去。”网友们纷纷在视频底下留言,或感慨,或赞叹,这给韩强和王亚茹打了一针强心剂。

“看到这么多人关注这条视频,更坚定了我们继续改造这座老宅的决心。”王亚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底里还是藏不住的笑意。

如果说,原本韩强只是因为热爱而喜欢随手拍摄一些山西古建视频,那这条视频火了之后,夫妻俩更是带了一份责任在身上,那就是向全国各地的粉丝展示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山西古建的魅力。

“当时这座老宅里的草长得都快和房子一样高了,尽管院内杂草丛生,显得特别荒凉,却掩盖不住这座老宅所蕴含的古朴大气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感。巧妙的建筑工艺、精致的木雕、古朴的青石青砖等等,每一处细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对老宅进行了除草,清理掉一些杂物,光是垃圾就清运了18车。清理掉杂草和杂物之后,这座老宅的古朴样貌也逐渐显现了出来。”韩强说,修复老宅的费用都是他们自己出,从去年10月到现在,陆续进行的盘炕、修复围墙、打通便门、修复影壁等工作,前前后后花费了不少钱,这样的坚守,离不开内心的热爱和粉丝们的支持。

说罢,韩强拿起铁锹,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继续打起了地基。据韩强介绍,今天铺设地面的这个老师傅是他们特意从吕梁请过来的,老师傅叫田信功,擅长传统建筑工艺,还参与修复过王家大院,从事古建修复已有20年了。

“像今天铺的这个清代青砖,和现在新砖的砌筑方法不一样,工序会更加繁复一些。从这些老师傅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工匠精神。”王亚茹说,“起初我们也不懂这些修复技术,就自学了《中国建筑图解词典》《营造法式》等书以及《文物保护法》,绛县文物保护中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便。一路走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各方打听修复古建的老师傅们,不会的地方坚决不动,才得以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翻开“山西老宅”的视频,每条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每条视频,都是王亚茹花费几天时间,从几千条素材中一点点剪辑出来的。辛苦的背后,是这对“90后”夫妻对于古建的热爱以及无数老师傅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除了拍摄老宅的修复,在寒冬腊月,老师傅们没法干活的时候,韩强夫妇还会拍摄一些当地的民俗文化。

“年前那会儿,没办法干活,我们就把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输入到视频当中,比如编炕席、迎门神、写春联、打威风锣鼓、捏花馍、画门神等等,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像画门神那期视频,点赞量就有53.2万,还被央视网转载了。”说到这里,王亚茹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展示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找老手艺人可是一件大事。“很多手艺,60岁以下的人就不会,比如盘火炕那期视频,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位快80岁的老师傅。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有些手艺真的会慢慢消失,他们需要被看到。”王亚茹感慨地说。

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越来越多的网友对晋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晋南威风锣鼓那期视频中,韩强夫妇拍摄了乡亲们敲威风锣鼓的过程,并配文“它不只具有震撼人心的观赏性,更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乡亲们个个卯足了劲头,鼓槌敲击出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鼓声。铜钹虽然厚重,但他们拿在手上,动作依然轻巧敏捷、刚劲有力。”

这期视频也让粉丝们大为震撼,他们在视频下方评论,“这些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支持主播。”“这个必须点赞,山西男人敲起威风锣鼓的样子真豪迈。”“不愧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通过短视频,韩强夫妇将古朴的建筑和古老的民俗融为一体,展示了山西厚重的文化历史以及山西人民生生不息的信念,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交流。

仰望天空的同时,也必须脚踏实地。为了使老宅重焕生机,韩强夫妇坚持“原技术、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保护原则,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聘请工艺精湛的工匠。但与此同时,成本也成倍增加。

“老宅在修复完成后,将会被赋予新的生命和功能。”王亚茹坦言。

诚然,文化生产者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创作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进而提升公众的知识素养、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文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接下来,韩强夫妇计划将老宅的一部分空间打造成古建筑文化展馆,用于研学和游客参观,展出一些古建筑模型和各种古建筑构件,如斗拱、瓦当等,为游客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的机会;设立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呈现当地特色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如编炕席、做柳篮、蒸花馍等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昔日的生活场景;邀请村中的巧妇加入,在特定区域展现她们的手艺与智慧,比如纯手工的粗布、千层底布鞋、布老虎等手工艺品,为来访者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在老宅布置一间直播间,通过网络平台出售当地的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增加个人收益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发动民间力量保护和宣传

“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散落着数千座这样的古朴民居。光是绛县,登记在册的古建就有200多处,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世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王亚茹娓娓道来。

许多粉丝以为这座山西老宅为韩强夫妇所有,实际上,他们是通过文物认养的方式,对老宅进行保护修缮的。去年,韩强夫妇在网上看到绛县文物保护中心发布的“文明守望”倡议书,第一时间便联系了绛县文物保护中心,并从发布的认养名单上选中了柳堡张氏宅院,对其进行修缮。

文物保护修缮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为帮助和指导二人更全面地完成好这一善举,把此民居修缮打造成绛县的精品样板工程,以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绛县文物保护中心聘请资质单位对宅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测绘,并严格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为韩强、王亚茹夫妇免费设计了《绛县柳堡张氏宅院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

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拓展利用的实际需求,仅靠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文明守望工程”文物建筑认领认养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重大工程和有力举措。

通过短视频平台,王亚茹与韩强把修缮山西老宅的每一步展现在大众面前,慢慢地,认识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在全网得到了200多万人的关注与支持,这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不只是修缮老宅,更是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了解山西古建,了解这些文化瑰宝,甚至加入古建保护行列中来。

“许多粉丝通过评论区找到了老宅的大概位置,专程过来参观,有来自临汾等周边城市的,也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地过来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对带着孩子过来的夫妻,他们希望通过那次行程,让孩子了解山西古建,了解他们是怎样得以保存下来的,特别有意义。”韩强笑着说,“今年‘五一’期间,老宅客流量已达1000余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老宅修缮这一过程,带领更多人了解山西古建筑的美。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因为我深知,只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行动起来,传统古建筑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与传承,也只有通过主流媒体和民间力量的合力宣传,才能让更多人看得到这些古建遗存。”王亚茹说。

岁月变迁,文脉延续。除“山西老宅”外,运城市还涌现出“河东印记 老乔”等自媒体博主,甚至许多抖音“大V”也对运城市文旅进行了积极正向的宣传。这也启示我们,在运城市聚焦“打造山西省旅游热点门户”的目标下,利用好主流媒体力量的同时,发动民间力量、利用社交媒体对运城市文旅进行宣传,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无疑也是一种明智的“出圈”方式,并能为“国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提供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和鲜活生动的注释。

记者 王新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短视频博主“山西老宅”看运城文旅发展的民间力量_王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