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9-29 17:45:22

子午:持续十几年诋毁运十,这得是多大的仇恨啊?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号称“工业党”大本营的观察者网再一次刊登民航评论员张仲麟贬低、诋毁新中国首架国产大型民航客机运十的文章:



  笔者记不清这是张仲麟先生第几次在观察者网发文贬低、诋毁运十了。张仲麟先生在观网上贬低运十,大概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对比张仲麟以往诋毁运十的文章,《谈谈运十下马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并没什么新意,无非是重弹以前的老调:一上来就是“政治构陷”,污蔑运十是政治产物(以前的文章中曾污蔑运十是“领导专机”、形象工程),“不考虑经济性”;参考波音707,“性能不如707”,“在八十年代已经是个过时的飞机,不具备商业竞争力”;“技术门槛过高、目标不切实际”,“超出当时中国工业能力”……张仲麟这次新提到的一点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张仲麟的这些说法,笔者之前已经多次撰文驳斥过了,现在已经懒得再去多费口舌了。

  一则运十飞机远没有张仲麟等人说的那么“差劲”。运十飞机本体原材料100%国产化,包括所有的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锻件,起落架完全国产,机载附件95%国产化。运十比欧洲空客起步晚两年,成功试飞后,成为美、苏、欧之后世界第四个掌握大型飞机设计制造的国家。连有竞争关系的国外同行都承认:中国航空业与国外大约30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年。

  二则运十飞机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些缺点完全可以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进行升级、改进。重要的是,我们当时围绕运十,已经搭建起来了一整套的科研工业配套体系,培养起来了一大批技术和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整套航空工业产业链,随着一纸下马的命令,辛辛苦苦积累的成果就全没了。

  关于运十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的说法,张仲麟也承认运十计划使用的915发动机(WS8)已经装到波音707上成功试飞,但他又断定涡扇8“离成熟能用还有很大距离”,理由是:

  以我国1975年从英国全套引进的斯贝发动机为例,在有着全套转让的技术材料的情况下,国产版斯贝——也即涡扇9在2003年才获批投产并于2007年最终定型。有这样的经历对照,自研的WS8发动机需要多久才能定型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张仲麟不提涡扇9也就算了,提到涡扇9笔者就更加气愤!

  斯贝项目的定位是军用,在1975-1976年立项之时,原定计划的是吸收英国的发动机技术,做到完全自主生产。为此,当时不仅安排了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西安航空发动机厂还专门添置了一大批进口设备、仪器。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并已经完成仿制试车、正准备完成国产化之际,斯贝项目却于1983年突然被下马,前期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

  90年代中期,因为歼轰7服役的迫切需要,斯贝项目才重新上马,1995年11月被命名为“涡扇9”。起初仍然只是仿制,1999年下半年才启动全面国产化。2001年,涡扇9通过150小时工艺试车,国产化率达100%;2003年,涡扇9型发动机通过了技术鉴定。

  所以,张仲麟举涡扇9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航空发动机从研制到成熟需要很长时间,只是说明航空事业被“造不如买”耽误了很多年!

  涡扇9还算幸运的,随着运十下马,制造915发动机的工厂早已转产,为上汽集团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生产汽车配件,涡扇8彻底夭折!

  张仲麟还有一点非常令人不齿。当初他在为C919不断延期辩解的时候,就声称C919采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诸多子系统是尊重民航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民航工业必须依靠国际合作,怎么到运十这里就成了“罪状”呢?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更何况运十根本没打算去依赖所谓“国际合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部件全部自主生产。

  笔者有一点很费解:张仲麟这样的人,一面极力赞扬国产大飞机C919,一面又拼命贬低、诋毁国产大飞机运十,而且是持续十几年去诋毁运十,这得是多大的仇恨啊?

  说到底,观网的工业党徒们不遗余力地诋毁运十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换个面目继续否定毛泽东时代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路线,另一方面则是继续为新自由主义以来的“市场换技术”辩护,就像观网此前诋毁运十的文章下面的一条精彩评论所说的:“不买美国飞机,换来的就是封锁和围攻”……



  说白了,某些人根本没有真正下定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决心,仍然幻想着“全球化”,幻想着与美帝国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子午 · 2024-09-29 · 来源:子夜呐喊|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子午:持续十几年诋毁运十,这得是多大的仇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