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史有言如泗_冯建国
说到河东文化传承,有一位人物需要提及,他叫言如泗,孔门弟子言偃子游的75代世孙,正宗的圣贤后裔。言如泗字素园,江苏省昭文县人,清代名吏,与河东特别有缘,先后担任过垣曲、闻喜的县令和解州的知州。今天我们游览解州关帝庙时,还能发现言如泗许多遗迹,比如结义碑、“绝伦逸群”匾额、常平“关公故里”碑等。另外像《解州直隶州州志》《安邑县志》等文献,都是言如泗主持修撰的,可谓善莫大焉。
清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举行“临雍”大典,祭祀儒家圣贤,言如泗参与了祭祀活动,被乾隆皇帝赐为“贡生”,从而担任正黄旗官学教习。乾隆十六年(1751年),言如泗调任垣曲知县,从此开始了河东官途之旅。垣曲境内有一条亳河,是黄河的支流,早先曾有过几条用于灌溉农田的引水渠,年久淤积,近于荒废。言如泗上任后,率领百姓采石筑堤,阻挡河水,水患变为水利。百姓们感念其治水之德,把水渠命名为“言公渠”。
三年后,言如泗由垣曲转任闻喜知县,即刻动手重修县衙,亲自手撰《修闻喜县治记》一文。《清史稿·循吏传》中载:“调闻喜涑水湍急,旧渠多圮,别浚新渠,食其利者五村。”同时,言如泗组织乡民捐修县城外的全秸桥,继修城隍庙,并劝谕绅土赵万里等人捐修城垣及城楼。接着,他又相继改建东镇关帝庙,重修文庙东南筑于城上的聚奎楼等,被上级考核为“卓异”。
山西巡抚明德赏识言如泗的才能,就向朝廷推荐。言如泗却因父亲年老多病请求辞官,直到父亲去世后又守孝三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言如泗调任解州直隶州知州,管辖夏县、平陆、芮城、安邑四县及运城镇,领导纂《解州全志》。解州志书前无全志之称,他将本州及州属的安邑、夏县、平陆、芮城等县联系起来修志,其编排次序先州后县及专镇运城,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可分可合,各适其用,实为创新,堪称一大功绩。
言如泗在职期间非常推崇关羽,乾隆二十七(1762年)年,领导对解州关帝庙进行过多处增修和改制,并在御书楼北正门亲手书写“绝伦逸群”木匾一块,实为全庙匾书之逸冠。同年又于庙南结义园增建三义阁、薰风亭等,还对常平关帝祖庙增建祖堂5楹,大门3楹,并建官厅一座,以便游人有歇脚的地方。言如泗担任解州知州期间,爱护读书人,体恤老百姓,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手段却十分严厉。一时间解州城内秩序井然,民间竟达到了“夜不闭户”,名闻遐迩。
言如泗在运城居官期间,题补解州修州志,统属县及运城于解,命曰全志。他领导人民加固城池,修沟渠,增堤防,开发水利;建坛庙,设衙署,百废俱举;葺学宫,置书院,广兴教务。除夏县外,安邑、平陆、芮城三县及运城镇,都是在他的监督下纂修了志书,并都予以撰写序文。言如泗自以“先贤言子后裔”严责,每到一地,总是注意整修《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庙。尤孜孜以培文教为务,人才兹日盛焉,成绩确实显著,也颇受群众拥护。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提拔言如泗担任湖北省襄阳知府,从此结束了在河东的官场生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言如泗因为下属guan员犯罪,自己有失察之过被朝廷免官。不久皇太后过大寿,朝廷开恩,又给言如泗官复原职。言如泗是位读书君子,官瘾并不大,接到朝廷的诏书后并没有去上任,闲居家乡安心搞自己的文化事业。嘉庆十一年(1806年),言如泗去世,终年91岁。到光绪年间,言如泗被列入“名宦”,受到朝廷的纪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