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4 09:44:09

官运多舛乔应甲_冯建国

乔应甲字汝俊,号儆俄,明代猗氏(今运城临猗)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他自幼刻苦好学,常常向老师发问。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进士,被授予襄阳府(今湖北境内)推官,在任六年,政绩卓著。万历三十年(1602年)提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他在北京期间,看到京师要地骚乱不堪,积弊甚深,于是仿照唐“十渐规”制作“巡城十渐条陈”上疏。万历皇帝看到奏疏非常震惊,下令各部严肃查办,不久京都积弊为之一清。

由于他勤勉廉正,导致一些人心怀忌妒,借其名义作《续忧危竑议》,循万历《忧危竑议》体例,谓郑贵妃害太子事,语涉首揆沈四明,后署四川道监察御史乔应甲刊行,时称为“妖书事件”。有人禀报神宗皇帝,说是乔应甲挑拨离间,有不测之心。神宗听后非常生气,决定治乔应甲之罪。他知道后,当朝辨解道:“自古以来凡是毁谤别人的,没有敢于公开署名的,请万岁明察。”皇帝见他言辞恳切,遂不再问罪。



— 运城故事 —

这个时期,朝廷内朋党之争日渐加剧,首相沈四明参奏楚宗室,而吏部侍郎郭江夏又竭力袒护,两人剑拔弩张,势不两立。沈四明欲加害郭江夏,又诬陷妖书出自其手,唆使门人钱给事上朝参郭。乔应甲不避嫌疑,仗义执言,揭露钱给事媚附首相,嫁祸与人,前后上书万余言,为楚宗室辩明了冤狱。沈四明由此对应甲恨之入骨,将其外放淮阳巡按。在他巡按淮阳期间,目睹总漕淮抚李三才与东林党人上下呼应,“性不能持廉”,在任贪赃枉法,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揭露这个贪官,乔应甲明察暗访,将其“五奸十贪”罪行,写在木板上传示于各衙门。由此他又结下了李三才这个仇人,并为开衅东林党人埋下了伏线。后来《明史》上竟把乔应甲诬为阉党,实在是忠奸不辨,成为千古恶闻。官场的丑恶,奸佞们的狡诈,使乔应甲感到身心交瘁,于是请假回归故里,直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乔应甲才被调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次年,朝廷对官吏进行大考核,主察者尚书孙富平系东林党人,趁机加害于乔应甲。



— 运城故事 —

吏部侍郎蒲宣化坚持正义,力辩其冤,才使乔应甲免除大祸。不久父母亲相继去世,乔应甲借丁忧之名,在家乡一住就是十三年。十多年中,他建议当地官吏调整田赋,消除积弊,又倡捐疏浚涑水河,开挖蓄水池,蓄水池曰“砚凹翠”,既防水患又利灌溉。天启四年(1624年),乔应甲再次被朝廷起用,担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上任不久就十三次上疏,揭露官吏中党派门户偏见,涉及到当时南北众多势要,遂使政敌林立,不久就被外放,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

上任以后,他即严禁官吏以各种名义搜刮民财,惩戒官吏中不法分子,断绝各种贿赂门路,并解助工银十余万两,一时吏治大清,政绩卓然。有个名叫曹应祥的国舅,借势欺压民女,苛扣粮商。乔应甲与府道guan员会审后,当庭将这个恶棍杖死,群众称快。天启六年(1626年),乔应甲提升为南京掌院都御史,东林与淮抚乘机中伤。乔应甲恐难免祸,多次借病请求休息,才得以离任回家。



— 运城故事 —

天启七年(1627年)病逝于家,终年69岁。墓碑为兵部尚书袁可立所题,额曰:“乔阁老墓在县东五里,明天启甲子学士乔行健葬此,山东登莱巡抚袁可立题碑。”他的政治生涯长达35年,享有“乔阁老”美誉。但一生道路诸多不平,几次险遭横祸,其著作多已散佚,流传下来仅有《半九亭集》一种。“半九”者,是言末路之难,难得全终也。他的预言不幸而中,崇祯年间东林党得势,大捕天下阉党,时乔应甲已死,子孙曾受牵连被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运多舛乔应甲_冯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