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4 09:46:15

正色不阿曹于汴(biàn)_冯建国

魏忠贤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奸宦,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不过让这位明代史上最大的阉党头子倒台的人叫曹于汴,是我们运城人。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明代解州安邑(今盐湖区)人。他自小聪颖智慧,入学潜心读书,知识非常渊博,尤其擅长理学,因家世寒微,为生活计曾任西席十年有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第一名。第二年赴北京入春闱,又一举成名。经过奉天殿唱名,承天门(天安门)登榜,钦点“进士及第”,然后骑马戴花,出东华门,参加了皇上为新科进士特摆的“琼林宴”。

他初授江苏淮安府推宫,掌管山阳、阜宁、盐城、清河、安东和桃源等六县的刑狱。曹于汴到任以后夙夜惟寅,案无积牍,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屡受山东按察司嘉奖。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朝廷外察时为优等,被提拔进京任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曹于汴又获京察优等,被提拔为吏部都给事中,专管官吏。他在任职期间,公正廉明,刚正不阿,敢于直面朝中宠臣,连续上疏弹劾西京兵部尚书田乐、邢介和云南巡抚陈用宾等人的不法行为。



— 运城故事 —

当吏部侍郎赵邦清被诬下狱,他又上疏力争,为其平反昭雪,朝野上下都夸他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曹于汴母亲病故,回故里安葬亡母,丁忧时间长达10年之久。守丧期间他深居简出,除读书作文外,还在曹家祠堂(今运城中学)里,创建了“宏运书院”教学授徒,受到乡里官民的敬仰,赠之“大德望曹”牌匾。直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初,他以刑部左给事中返回京城任职,很快升任吏部都给事中。

他虽说已到知天命之年,却秉性不改,依然锋芒不减当年。曾两次以钦差名义担任外察和京察之职,坚持公正无私,去留悉当,先后削除了汤宾伊、刘国缙等贪官污吏。一时间朝野小人敛迹,贤者扬眉,清新之风拂面而来。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神宗朱翊钧死,泰昌帝朱常洛召曹于汴为大理少卿,不久迁左佥都御使。因为辅佐赵南星京察有功,又被擢为副左都御使。天启三年(162年3),魏忠贤等人利用朝廷肃清东林党之机,联名诬告曹于汴是东林党,他无奈又被削职回乡。



— 运城故事 —

崇祯帝朱由检在做太子时,就厌恶太监,尤其是看到魏忠贤党羽满朝堂、走狗遍天下、生祠全中国的逆迹后,对宦官阉党之流更是深恶痛绝。他一上台就给曹于汴平反昭雪,并当即授官为左都御使。曹于汴决心不负崇祯帝的厚望,首先支持嘉兴贡生钱嘉微疏魏忠贤十大罪状,以此下令逮捕魏忠贤。接着他建议朝廷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四条为依据,对魏忠贤之流进行严格审判,并提出七条诉讼,以期达到除恶务尽的目的。

崇祯帝喜出望外,对曹于汴的奏折只字未改,当即作为讨罪檄文发向全国,并任命曹于汴和吏部尚书乔允升为钦差大臣,专搞魏案。魏忠贤听说后,知道罪责难逃,在从安徽凤阳皇陵往京都解押途中畏罪***,被碎尸万段。此后216名罪犯全部落网,其中包括魏忠贤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和“四十孙”,还有依靠魏忠贤起家的大学士5人,尚书以上的32人,朝廷内外的狐群狗党基本扫尽。此时曹于汴已是75岁了,自觉精力不支,力请告老还乡。



— 运城故事 —

曹于汴居家期间,除复兴他的宏运书院继续讲学外,开始整理他的著作。明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十九日凌晨子时,举家人大都酣然入梦,曹于汴把他数次家居期间呕心沥血著作的《共发篇》、《仰节堂集》和《安邑县志》放在几案上,把弟子们所写的《共发续篇》用右手压在自己的大腿上,正襟危坐,与世长辞。曹于汴逝世的噩耗奏闻朝廷以后,崇祯帝深表震悼,除追赠“太子太保”外,还命鸿胪寺遣使致祭,抚恤优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色不阿曹于汴(biàn)_冯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