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避世称诗佛_冯建国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河东蒲州(今临猗)人,祖籍太原祁县。其十七世祖王卓,历任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死后葬于猗氏县,后世子孙分于四县居住,王维、王缙兄弟二人皆为猗氏房所生。王维父亲博览群书,向以诗文见长;母亲博陵崔氏虔诚奉佛,每天须静坐诵经,对王维影响很深。借用“人在红尘,心在世外”一词来描述王维,也许更恰如其分一些。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1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王维生性聪颖,幼年时即通音律,善文章,尤喜作诗,《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诸多名篇,就是他少年时的作品。他15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拥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刻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担任宰相,拔擢王维为右拾遗。次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 运城故事 —
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之乱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至德元载(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一诗,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被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唐肃宗乾元年间,王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此后由于政局变化无常,王维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40多岁的时候,他在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有山有湖,林溪相依,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运城故事 —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因受音乐、绘画的影响,所以他的诗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独具特色。每首诗都好象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仿佛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创造出“诗中有画”的美好意境。苏轼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诰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明代李东阳评介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为大家。”后人多以“王孟”合称。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独树一帜,又兼容别家的优胜,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愧为盛唐时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在唐代,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因其皈依佛教,诗歌中多含禅理佛意,因而被称作“诗佛”。上元二年(761年),王维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 运城故事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