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4 10:59:08

独立使君名裴侠_冯建国

裴侠原名为协,字嵩和,南北朝北周官吏,河东解(今运城市临猗)人,侠为皇帝所赐。裴侠祖父裴思齐曾在北魏时任议郎,父亲裴欣为西河郡守,裴侠13岁时丧父,全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进步很快,青年时任州主簿,举为秀才,以门资得到散官奉朝请,后升义阳郡守,官达公卿之位。永安二年(529年)元颢反魏,叛军攻下洛阳,并派使者赴义阳见裴侠。裴侠烧掉送来的书信,表示不听元颢的命令。事隔不久,尔朱荣率军平叛,孝庄帝回到洛阳嘉奖功臣,以裴侠有忠勇精神授予东郡太守,兼防城别将之职。

永熙二年(533年),高欢击败尔朱兆,收其部众,势力大增。孝武帝为抑制高欢,起用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同时向河南(今山西南部与黄河以南地区)征兵,以加强京城的宿卫。裴侠得到诏令后,遂率自己的部队赶赴洛阳,担负起保卫事宜。次年高欢计杀贺拔岳,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武卫将军王思政私下与裴侠议论时政,寻求应对计策。裴侠认为,如果与高欢对立,则会有眼前的麻烦;若与宇文泰交往,则怕有将来的忧虑。不如跟随孝武帝谨慎从事,从长计议,待机而行事。王思政心服其策,于是向孝武帝推荐,授予裴侠左中郎将的职位。

不久高欢兵进洛阳,孝武帝逃奔长安。裴侠随帝入关,因而赐爵清河县伯,官拜丞相府士曹参军。文帝大统三年(537年),高欢与宇文泰战于沙苑(今陕西大荔县),裴侠率领乡兵部曲随军作战,冲锋陷阵十分勇敢。文帝奖励他的勇决精神,引用孔子“仁者必勇”之语,命他改裴协为裴侠,因战功晋升为侯爵。大统八年(542年),并州刺史王思政奉命镇守玉壁(今稷山县西南),在朝中选择镇守之将,经过反复筛选,决计选用能战的韦孝宽,善谋的裴侠,并任命裴侠为长史。

玉壁城周围八里,四面深谷,地势险要,难以攻克。高欢选用多种战法,却遭到西魏的顽强抵抗,长达数月久攻不下,死伤数万人。于是妄图以高官厚禄招引王思政,希冀瓦解西魏的力量。王思政当即拒绝,遂让裴侠代为复信。裴侠一气呵成,语言犀利洗练,文采气势壮烈,直驳得高欢哑口无言。546年高欢屡攻玉壁不下,得病退兵,玉壁随之解围,裴侠因功被拜为河北郡守。在任内他躬履俭素,爱民如子,将旧例供郡守役使人员悉令免除,其租税全部买了官马,离任之时分文不取,人们流传歌谣道:“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文帝欣赏裴侠清政爱民的风范,在上朝时命裴侠独立一边,然后对众人说道:“裴侠奉公清廉,堪为天下之最。若谁能与他相比,亦可同站一起!”众郡守无人敢应对。文帝赏赐他丰厚的物品,朝野上下都心服口服,被誉为“独立使君”。他的从弟伯岚、世彦,同为丞相府左,讥笑他清苦若此竟欲何为。裴侠道:“清廉是做官本分,节俭是立身基础。我之所以清廉自守,并非猎取美名,意在修身自重,惟恐辱没祖先。”文帝称赞道:“裴侠有如战国时的鲁仲连。”

大统十五年(549年),裴侠调任郢州刺史,加仪同三司。后梁的竟陵太守孙高、瓒城太守张健,以献郡城而降附西魏。在受降时,裴侠认为孙高眼珠乱动,说话没有分寸,不是真心降服,而张健神情镇定,不会有贰心。有人将此话密告宇文泰,宇文泰认为裴侠有鉴别力,于是派大都督符贵镇守竟陵,而对瓒城则不派军队。第二年,梁将柳仲礼率军救安陆,孙高复叛魏,事态发展正如裴侠预言。不久裴侠转任大将军、拓州刺史,又拜雍州别驾。

北周孝闵帝即位(557年)后,裴侠官拜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上任后深入调查,秉公办事,使贪官污吏非常害怕,朝政风气明显好转。裴侠由于劳神过度,整日里神色恍惚。一日忽听到有五鼓的声音,立即惊起,重病由此减轻。许国公宇文贵等到他家问候他,看到他住宅霜露,忍不住向明帝报告。明帝为他修住宅,并赐给良田10顷。裴侠病故后,明帝赠他太子太师、蒲州刺史称号,赐谥“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立使君名裴侠_冯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