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7 12:03:30

张四维诗歌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张四维诗歌中有一些表现国事民情的现实主义诗歌,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同时反映了明中后期的现实状况,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如反映农民苦难生活,揭露官府剥削的诗作《悯农诗》(《条麓堂集》卷一):

北陆曜炎曦,南亩事耘耔。荷笠锄午禾,锄湿汗成水。

金风肃霜节,田家初罢耒。私逋偿舍翁,公租归官理。

日暮空柴庐,无能饱糠秕。宸襟轸稼穑,豳风构崇址。

虞弦协遗歌,省助多方喜。所希玉烛调,击壤咏千祀。

又如《塞上曲•纪癸亥秋宣大事》(《条麓堂集》卷三),这是诗集中为数不多的反映明朝边塞军事生活的诗篇。诗人巧妙地将边塞题材与军事题材融为一体,气势浑雄苍茫,感情激越豪迈。虽以歌颂君主为宗旨,但仍客观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形势,赞颂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战斗激情。

狼烟一夜遍居庸,汉将全收不战功。应念君王勤北顾,捷书飞奏未央宫。

三秋亭堠迥无烟,一夕鸡鸣血满川。风雨凭陵胡骑远,居庸北望草连天。

老上凭秋西射雕,控弦百万过临洮。左贤分取三千骑,十日燕山杀气高。

胡马秋肥塞草长,弯弧直拟犯渔阳。归途却避弓闾水,知是嫖姚旧战场。

铁骑连营扼塞扉,五更刁斗静戎机。蓦闻营外乌啼月,共道单于夜遁归。

写景诗在张四维诗篇中份量最大,记叙了诗人辗转各地的宦游经历及生活随笔。有些诗篇以遣兴娱乐为旨,充满了闲情逸趣,如诗人创作了多篇以月为主题的诗作,情趣颇高。

  “皎皎中秋月,三年此地看。兔毫应可数,桂影倍生寒。”(《中秋对月》《条麓堂集》卷二)

“月桂何方种,清宵云外妍。灵根朔后出,芳树望时全。影静偏宜夜,花开不计年。”(《咏月中桂》《条麓堂集》卷二)

“空堂对烛听寒雨,往事关心心独苦。天上阴晴竟偶然,人间时节生今古。”(《中秋无月志感》《条麓堂集》卷一)

“一时僚佐俨如云,今日清光照秋草。世事阴晴不可寻,等闲圆缺成古今。但愿年年三五夜,扁舟新酿对知音。”(《十五夜对月泛湖》《条麓堂集》卷一)

更多的写景诗则借助自然之景抒写自我感怀,感情真切质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如借写四季之景以抒怀的诗作《春日感怀》(《条麓堂集》卷三):

郊原春半柳垂丝,变后山城碧藓滋。燕子不知当日主,桃花犹着旧年枝。

岭猿踯躅梁王苑,野草芊绵习氏池。眼底韶华今古恨,东风翻助雍门悲。

春日的韶华美景在作者眼里却充满了过去岁月的留恋,诗人巧妙用典借古寓今,抒发了对岁月逝去的无限感慨,并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又如《秋感》:

秋夜一何长,秋思一何苦。思苦不欲眠,夜长不欲曙。

桐影暗窗月,蛩声集四宇。对此凄清时,壮怀纷若缕。

悠悠撩我心,的的不堪数,推枕起夷犹,披衣听晨鼓。                                   

(《条麓堂集》卷一)“悲秋”是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主题,诗人在《秋感》中描述了秋夜无眠的诗歌场景,开头一句“秋夜一何长,秋思一何苦”,点明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漫长凄清的秋夜撩拨着诗人的心弦,往昔的雄心壮志也慢慢消磨殆尽。诗歌风格凄冷悲怆,将秋景与悲情交融,从而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悲苦情怀。

《咏路旁孤松》(《条麓堂集》卷三)中,诗人着意塑造了“路旁孤松”的独特意象,并借其逆境中的孤高桀骜之气,阐发诗人的崇高志向:

羡尔亭亭偃盖姿,孤高宁是路旁枝。不逢柏竹谁为伴,及遇风霜世自知。

樛干盘云龙卧处,乔柯挂月鹤归时。徂徕未必能相胜,立马高吟有所思。

诗人另有直抒胸臆的抒情诗作《耳聋自嘲口号》(《条麓堂集》卷三)组诗,作于诗人晚年归乡之后,虽为自称“口号”的随意之作,但情感真切,意蕴深刻,是诗人晚年思想转变的真实体现,具有研究价值:

六十何缘耳便聋,应嫌声入与心通。道人授我长生诀,却听原来第一功。

諠诨真非野性堪,世途双耳饱曾谙。从今不用临流洗,槔润萤辉任奓谈。

当年进履圯桥公,提耳传书戒用聪。策蹇昨由桥上过,无端野老戏龙钟。

塞兑辞纷老境宜,五湖深处学鸱夷。安眠但觉扁舟稳,风浪掀天总不知。

雅郑无心别派流,潜神虚室是真修。耳根清净浑如许,穴蚁由他书斗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四维诗歌中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