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但丁徊 发表于 2024-10-8 16:02:41

为资本张目,还是为人民呐喊?

  评点札记:华生以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分化为依据,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不仅说贫富分化与私有制无关,还否定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与共产党执政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是为资本站台。这样就将他主流经济学者的面目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

华生:为什么历史上的均贫富总是造成普遍贫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24年08月20日 18:12 北京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的。【评点:吴冷西曾经对此提出过质疑,说这会导致人们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动摇。不过,确如华生所言,在突破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框架之后,以包产到户的实行为标志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没有这一次讨论中在思想领域打开突破口,要想走出这一步还是很困难的。】那么40年的实践检验说明了什么呢?非公的民营经济现已占据中国经济超过半壁江山,中国从一个落后的穷国变为世界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评点:这几句话有失公允。将非公的民营经济已超过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归结为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倒没有什么,这还是符合历史真相的;但是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穷国变为世界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说成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则是与历史真相出现了不合。这是在隔断历史,回避、否定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试想,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百”的条件下进行工业化建设,仅仅利用三十年的时候,在人口增长一倍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搞出了“两弹一星一核艇”为核心的国防建设成就,在西部地区进行了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迅速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成为世界第七个工业国。那个时候,运十大飞机即将试飞,信息工业体系从芯片的设计、制造、制造母机、材料、封装都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根本不怕任何国家的封锁、制裁。而且这些成就是在既无留下内债也无留下外债的情况下取得的。再想想看,后来运十大飞机是如何下马的,信息工业体系又是如何被冲垮的,我们现在苦苦攻关的一些项目又是如何进一步被拉大差距的,今天七十万亿的政府债务又是如何形成的,难道不是发人深省的吗?没有前三十年奠定基础,后四十年又如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呢?这种吃了最后一个包子感到前面几个包子白吃了的想法,难道不是幼稚可笑的吗?是在评说历史,还是在信口开河?再说,第二大经济体是用GDP来计算的,只讲数量而不讲质量即GDP的结构,又有多大意义呢?能够评判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吗?巴西、阿根廷的GDP一度青云之上,结果不是跌落下去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如果单从GDP上进行比较,从形式上看,似是为华生提供了论据。不过,也不尽然,比如毛泽东时代广大农村修建的八万座水库就没有被计入GDP,况且当年进行工业化建设,三线建设(主要是重工业、国防工业),重点是投资重工业。按投资、产出比来说,重工业是投资七元才有一元的产值,而投资轻工业则与之相反。从工业化发展的规律看,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迅速奠定工业化的基础。这是工业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隔断历史,无视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别,进行这样盲目的比较,又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呢?】中国的国家实力空前强大,大多数人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今天普遍的小康生活,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评点:华生将大多数人从吃不饱饭、穿不暖到今天普遍的小康生活,归结为四十改革开放的成绩,这又是在隔断历史。如果将它的起点不是放在一九七八年,而是放在一九四九年,倒是有道理的。试想,到了一九七八年,还是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穿不暖吗?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不是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而是少部分人吃不饱饭、穿不暖了。这有国家统计局的粮棉收成数据为证。再说,不问姓社、姓资,笼统、抽象地以三个有利于来作为判断标准,结果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大面积破产,祸兮福兮,历史会自有公论。】

  所以2018年9月份在关于私有经济的流言四起时,我在提交的智库报告中指出,“如果笼统地说公有制是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那么,公有制越扩大非公有制越缩小乃至消灭,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就越巩固、越雄厚。那改革开放前单一公有制时我们的经济基础最牢固,而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反而空前虚弱了,这当然是很荒谬的。【评点:是真的荒谬,还是华生在断章取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由唯物史观即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所决定的,而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当然,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了,就自然会成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搞不好,没有生机和活力,效率低,不仅难以成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还会对党的执政起到瓦解、破坏的作用。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一回事,承认不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对党执政的决定性作用是另一回事,两者虽然具有密切联系,但是不能混为一谈。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大面积破产改制以后对党的执政能力造成的严重影响,则是有目共睹的嘛!在民营企业里面,党支部书记的工资还是老板给发的,你说是老板说了算,还是党支部书记说了算?就说许家印的那个恒大集团吧,曾经建立了38个党委、27个党总支、1133个党支部,管理着12075名党员,在这个集团内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状况又如何呢?如果真要是起到领导、监督作用的话,恒大还会出现违法乱纪、债台高筑且高达二万亿的窟窿吗?见微知著,还不令人触目惊心吗?再说,恒大集团反映出来的问题难道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只是一个个例吗?】

  实际上,如果我们今天真去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就会根本性地动摇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党的执政基础。【评点:是吗?会吗?站在不同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并不奇怪。其实,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由资本驱动的私有制经济。站在资本立场上,就是华生的这种观点。如果是站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真正共产党人的立场上,就会得出相反的看法。共产党的本领不仅在于能够领导工农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能够领导他们一起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效率要远远高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有没有例证呢?多得是嘛。为了使华生们信服,我们还是举一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苏联解体前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例子吧。苏联解体前一个月,这个时候苏联解体已成定局了,撒切尔夫人讲话也就比较坦率了,她在美国对苏联石油代表团说,不出一个月,你们将出看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其实,西方从军事上并不怕苏联,因为西方也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担心的是经济方面。如果苏联与西方在国际市场上平等竞争,就有可能把西方“挤出”国际市场。你说,撒切尔夫人是在赞扬还是贬低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效率呢?她可是个铁杆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共产党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就好比工人会作工,农民会种地,当兵的会打仗一样,是共产党执政后的重要职能,也是她的历史使命。既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从注重工人运动到拿起枪杆子,学会武装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那么执政后的共产党也一定能够在学习、实践中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当然,在此过程中,走些弯路在所难免,但是不能因为走了些弯路就否定共产党能够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对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考核最保守的估计也是及格。前文我们在评点中用的史实已经对此提供了证据。须知,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是不要共产党的,从唯物史观来分析,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代表他们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不是代表工农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他们现在没有提出这样的口号,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从明哲保身考虑,暂时还不敢而已。阶级属性决定着它们必然要这样做,就好比狼要吃羊一样。】因此,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当强大的国家机器还存在时,如何消灭私有及非公经济,那样只会制造灾难,而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变革创新我们的传统所有制理论。【评点:对于现在庞大的私有制经济,当然要审慎对待,讲究策略。看来华生也意识到国家机器还比较强大,如果方针政策一变,就有可能使资本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才说出了“只会制造灾难”这些危言耸听的话。至于他说的“创新我们的传统所有制理论”,其实就是在鼓吹所有制中性,不要再把所有制(即公有制、私有制)作为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准。这是陈词滥调,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实际上,在有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基础上,今天已经可以从不争论到在理论上旗帜鲜明地说清楚了。【评点:是“说清楚了”,还是更糊涂了?创新只有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公有制、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抛开这一基本原则,无视私有制、公有制的根本不同,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大面积破产,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在迅猛发展中抢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原有的地盘,不仅不为此感到隐忧,还为这种发展洋洋自得,究竟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在唱赞歌呢?不言自明嘛。】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所突破和超越。【评点:这倒是真的。】现在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也必须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必也不需要表现在其比例和数量上,而且要采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现形式。【评点:这话说的不着边际。主体地位难道是空的,不需要必要的比例和数量上的公有制经济作为物质支撑吗?没有必要的比例和数量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如何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华生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是为下一句话开绿灯的。“采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现形式”,说白了就是将现已为数不多的国企特别是央企还要进一步私有化!】

  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市场的通行证。【评点:所谓的竞争中性与所有制中立,就是要混淆两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区别。这才是要害之处。这是华生站在工农立场上还是站在资本立场上看问题的反映。其实,这种观点早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就对薄一波批判过,陈云还从技术角度来论证了这种观点的错误。即如华生所说的中性,又如何能够做得到呢?如果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从经济安全和市场稳定考虑,要求国企不能涨价,国企只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服从政府的指令,私企能做得到吗?在纳税及员工福利待遇方面,国企也远比私企要好得多。根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统计数据,私企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比国企要好得多。这又如何做到中性、中立呢?】一些人在姓社姓资问题上走不出来,其根本问题是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混淆了手段和目的。【评点:当然,默守陈规是不行的,但是姓社、姓资的问题难道不应该问一问吗?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离开两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区别来谈社会主义的本质,岂不是缘木求鱼吗?离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来空谈生产力的发展,割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是在鼓吹唯生产力论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就是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走向破产的。】当然有人会说,私有经济的发展不是正造成贫富差距吗?不错,看看财富榜上首富们的巨额财富,确实令人羡慕嫉妒恨。【评点:“羡慕”,是由于爱慕虚荣的缘故;“嫉妒恨”,则是因为他们的财富取之无道。】他们的一个小目标,也常常令普通人绝望气馁。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富裕,确实并不总是靠努力、天赋或者勤奋,而在一定程度上靠机会和幸运,甚至有时也不排斥阴谋和伎俩。【评点:这倒说了几句实话。】但是,谁又能否认,正是这少数幸运而又不乏自己奋发努力、家庭背景与普通人一样的成功人士,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去创新创业,诱导了亿万资金流入了创新创业创造财富的洪流,从而做大了整个社会的蛋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评点:在这种竞争背景下,只能是最大财富流入少数人的腰包,而绝大多数人即便得到了一些残差剩饭,像华生说的那样“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但主要也是在为这少数人进行买单。至于“千千万万的人去”“创业”,究竟是多少呢?难道他们人人都能当老板吗?蛋糕究竟是老板做大的,还是工人做大的?换句话说,剩余价值究竟是工人创造的,还是资本家创造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论证和说明。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能够得以实现。是依靠精英,还是依靠人民,如何能够调动起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要任务。】要知道,历史上所有付出巨大社会代价的均贫富努力,并没有带来普遍富裕,相反却总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评点:是这样,那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当时之所以没有成功,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出现机器大工业),没有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这种均贫富的努力或者被镇压下去,或者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但是,这种追求与奋斗难道是徒劳的吗?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没有贡献吗?华生在这里谈到以史为鉴,是别有用心的。因为现在提出的共同富裕,并没有触动私有制,断资本家的命根子,不过是让他们不要把工人挖得太苦,给工人留点后路,让出一点利润而已。即便这样,华生也觉得不安,生怕资本家的收入少了,吓跑了资本家,因而才用“均贫富”“以普遍贫困而告终”来发出警告。这样他为资本站台的形象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物竞天择是所有生命体包括动物和人类社会的铁律。【评点:华生在这里搬出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揭示了动物世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近代以来曾有人把进化论引入到人类社会研究,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最后被社会的发展无情地淘汰了。人类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进化成人,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又怎么能套用研究动物世界的进化论来进行解释和说明呢?再者说,这种所谓的竞争造成的惨痛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看一看资本犯下的罪恶——两次世界大战吧。】竞争是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已知生命体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方式。而竞争就有差距,就有胜出者。【评点:泛泛而谈。】试想,如果不论社会上每个人如何努力,都会有或被安排得到同样的结果,都享有同等待遇,那么,无论是社会上的哪个行业或哪个人,还会有人努力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差别就没有竞争和努力的动力。【评点:如果是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还会是这样吗?用这种观点如何解释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他们为了阶级、民族的利益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个人从中又直接获得了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再者说,不必杞人忧天,“同等待遇”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以前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就不必说的,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领域的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存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要对其予以限制而不是取消),又怎么会实行“同等待遇”呢?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的需求并不完全一样,因而也不会实行“同等待遇”。既然如此,华生宣扬“同等待遇”会违背竞争规则,打击竞争者的积极性,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过是为了呼应他在前文中提出的反对“均贫富”的观点罢了。】

  结果的不同和差距是激励努力的必要条件。【评点:只有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才是这样。况且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内,也并非人人都是这样。因为有些人的信念已经从“小我”升华为“大我”,不再为个人的利害患得患失,而是在为阶级、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在他们面前,理想的“经济人”已黯然失色了。】现代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界包括猿人和众多古人类种属中脱颖而出,今天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让地球上更多的生物和自然资源为自己所用,就是因为其为自己创建了竞争的规则,包括市场竞争的规则。【评点:华生在挑战唯物史观。人与猿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的社会性,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正是因为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才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不是什么“为自己创建了竞争的规则”。华生想得太天真了,他用伊甸园中的浪漫想象来谈论竞争,只看到竞争中有利的一面,而无视竞争中不利的一面,没有看到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以及这种竞争的极端行为所造成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国家间的大大小小的战争,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的论调,又如何能够揭示历史的真谛呢?】而市场交换的完全自愿性、价格竞争的信息效率使得市场在人类物质生活的领域内,成为迄今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竞争方式。【评点: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既有公平、效率的一面,也有不公平、失去效率的一面。所谓公平、效率的一面,就是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刺激着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管理。这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所谓不公平、失去效率的一面,就是这种竞争的残酷性,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酿成经济危机,甚至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世界经济中还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向发达国家逆流的现象。即如华生所言,美欧这些国家原先可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鼓吹者,为什么却要抛弃这种“最公平、最有效率的竞争方式”,用行政方式来介入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对中国打贸易战呢?华生只看到市场竞争中有利的一面,而无视乃至掩盖其不利的一面,对市场竞争的认识是片面的。当然,这除了方法论上的因素以外,还是由他所处的立场决定的。】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在于消灭竞争,实现均贫富和人人相同的结果,而在于发展更公平的竞争规则和保护竞争中落败和落后者的基本权利,守住弱者基本人权的底线,以使他们或其后代能够有继续参与竞争的公平机会。【评点:能做到吗?如何才能够做到呢?竞争的残酷性说明,你得便是我失,我失便是你得,二者必居其一。这些竞争的胜利者就是怕竞争的失败者抢了他们的“饭碗”,时刻对这些失败者乃至其中的胜利者保持着高度警惕,不愿意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华生倒是比这些人更超脱一些,看得远一些,才对他们提出了衷心劝告。他的意思是说,那些竞争的胜利者要对竞争的失败者(还包括工农大众这些劳动人民)网开一面,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免得他们啸聚山林,起来进行造反,使得这些胜利者的持续剥削难以为继。当然,这个意思是用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的。真是煞费苦心啊!】

  再进一步看,中国今天的贫富差距是全部或主要由私有经济造成的吗?其实并不然。【评点:华生对从所有制上来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是持否定态度的。其实,不从所有制上去追根溯源,要想从根本上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只能是水中捞月、缘木求鱼。不是说没有成效,而是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国今天贫富差距确实很大,按照官方统计基尼系数也在0.47左右。民间将遗漏的未统计进去的隐性财富估算进去,还要高出不少。而且即使按照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的贫富差距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都是属最大之列,更是远远高于东亚成功现代化的日本的0.32,韩国的0.31等水平。【评点:是这样,华生在这里倒是讲了几句真话。不过,他说的这几句真话不是为工农群众着想,而是为了论证私有制与贫富分化无关。】日本韩国实行的是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大企业、大富豪也不少,人家的贫富差距比我们小得多,从结果上看似乎更“社会主义”。【评点:贫富分化小,就从结果上看似乎更“社会主义”了?作梦去吧。不从所有制上以及由所有制所决定的政权性质和思想文化上来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而从贫富分化上去进行简单的比较,只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他说这话的目的是在为私有制张目,意在说明所有制与贫富分化无关。你看,日、韩搞的是私有制,贫富分化“比我们还小得多”,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人还要反对消灭公有制经济呢?其实,日、韩的贫富差距小,是因为他们在国际分工中,由于地缘关系,在美欧的帮助下,再加上他们的努力,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因而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收益,才有财力实行了完善的福利制度,维持了工人较高的工资。(不过,这种方式要想走下去,也是困难的,看一看他们的负债率吧。)而中国除了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化外,在一九七八年后盲目的开放导致了不少产业甚至高端产业被外资控股,从而利润外流所致。比如,当年运十下马导致中国航空业长期裹足不前,购买外国飞机所花的人民币用百元大钞摞起来已经超过了上海最高的大厦直插云霄了,用八亿件上等毛料服装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信息工业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到被冲得七零八落,致使我们出现了“缺芯少魂”直到现在市场上还受到Wintel和AA两大体系的控制,中国信息工业前100强企业的年利润总和才相当于苹果公司年利润的一半左右;我们开放了二十八个行业,有二十一个被外资控制。为了吸引、留住资本还要人为压低工人的工资,降低他们的消费潜力;发展了四十年,中国仍然有六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以及七十万亿元的政府债务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的大头让外资和内资赚走了,又如何能够建立起较高水平的福利制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难道不是放任市场作用、盲目相信自由竞争造成的吗?】我们有那么大比重的公有经济成份,贫富差距比人家还大这么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评点:确实是值得反思的,不过不是华生说的那样。华生的意思是说,我们有那么大比重的公有经济成份,还造成了比人家还要大的贫富差距,这就说明贫富差距与所有制无关,以便为下一步继续消灭公有制经济制造舆论。这才是他讲话的真实意思。我们现在要反思的是,贫富分化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并非华生这样通过简单比较就得出的相当然的结论。所有制的巨变无疑是其首要原因,因为首次分配具有决定性意义。还有盲目开放导致中国经济的许多行业由于参与国际分工而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以及由于放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其它政策失误及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秩序所致等等因素。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缜密的思考以后,才有可能找出良策来。】这充分说明手段不等于目标的实现。【评点:华生是说公有制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是在这里又强调了一次而已。】

  以中国今天的情况为例,我们用基尼系数衡量的贫富差距大的首要原因,是市民与农民收入水平相差几倍的影响,因为这都涉及到很多亿人,所以权重上就特别大,成为中国基尼系数高的主因。【评点:华生不是从私有制即少数人占有多数财富而多数人占有少数财富上来解释中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主因,却将市民与农民收入水平差距作为中国基尼系数高的主因。这样就将所有制上的问题转移成工农之间收入上的差异问题,似有避重就轻之嫌。其实,市民与农民收入确实差别比较大。这是历史形成的,也有阶段性的因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实现工业化,就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这个时候工农业产品中的剪刀差就是提供积累的主要途径。即便这样,毛泽东还是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把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到工人的水平,就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在农业合作化以后,通过举办人民公社,公社发展工业,以这种方式来逐步缩小工农差别。毛泽东当时就说,别看人民公社的工业产值很小,但是人民公社光辉、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工业)。有没有成效呢?当然是有的。到一九七八年的时候,农村工业产值已经占全国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了,而后又迅速增长了几年,到了百分之五十,与城市工业平分秋色了。这种状况就连邓小平都感到惊奇。他说,不仅他没有想到,任何一个中央领导人也没有想到。其实,毛泽东早在邓小平说这话的二十多年前就讲到了,向全党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令人遗憾的是,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破产,昔日辉煌已成过眼烟云,留下了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嘛。】市民与农民包括农民工之间的落差,首先又是因为户籍制度,这与私有经济并无关系。【评点:华生将市民与农民、农民工之间收入的差距首先归结为户籍制度,而不是他们所从事的产业分工所形成的收入差距,以及资本为谋取暴利致使农民工的实际收入过低而难以在城市安居上。他认为只要解决了户籍制度的限制,就搬开了压在双方收入差距上的这座五行山。这表明他不是把农民、农民工的收入提高到工人的水平,而是要在市民与农民、农民工之间来搞平均主义,也就是放开户籍限制,让农民、农民工进城,来抢城市市民的“饭碗”。由于中国市民、农民、农民工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只要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了,基尼系数也就降下来了。这样在放开户籍限制后,让农民、农民工进城定居,与城市原市民进行竞争,又为资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其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回报。华生就这样采取瞒天过海的方法,将市民与农民、农民工的收入差距从私有经济引向了户籍制度,实现了为资本站台的目的。】其次因为土地制度,市地农地价值差别巨大,分配又极为不公平,造就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富豪,而我们的土地倒是全部单一公有制的。【评点:城市、农村土地价值差别巨大,是由于极差地租决定的,也有经济政策上的原因,又与解散农村人民公社以后,农村工业化惨遭破坏,致使农民一窝蜂地到沿海、城市做工有密切关系。从华生的文章看,他似有攻击土地公有制的影子,当然他说的并不明确,含含糊糊的,我们也就不便对此进行深入评论了。】

  我们体制内外的医疗和福利保障、退休级别待遇制度长期以来也是差别巨大,体制内的腐败更一度很惊人。【评点:是这样。腐败是很严重,不过腐败的本质是什么?坦率地说,是干部与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每一个腐败干部的背后都有资本在起作用,看一看现在腐败干部的案例吧。反对腐败当然是对的,也是好的,但是反腐不反私,即便把干部管住了,也不过是将以前资本家和干部共同瓜分的剩余价值在剔除干部以后由资本家独占了,使得干部以后小心翼翼、全心全意地为资本服务,从而免除资本家的后顾之忧,以实现资本增殖的最大化。不过,他这样说似乎还有另一层含义,他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说体制内外离退休福利待遇差别很大,实际上则是以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差别来唤起民心,为实现干部(公务员)队伍雇佣化鸣锣开道,最终还是为了减轻资本的税务负荷。】18大以来党内腐败受到严重打击和抑制,合法不合理的高待遇也克服重重阻力有所触动和改革,但应当说仍仅仅是起步,要持之以恒还任重道远。【评点:是这样,也确实是任重道远。不过,他这样说还是饱含另一层深意的。】

  显然,以上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基尼系数与贫富差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实际上都与私有经济没有直接关系,反而与我们的公有制和延续下来的国家管理体制安排有关。【评点:基尼系数与贫富差距确实与以上谈的这些因素有关,但都不是本质性的。本质性的就是私有制,华生却说与此无关,而与公有制和国家管理体制有关。我们要问华生的是,你是经济学者,自然知道初次分配在分配中的决定性意义,再怎么说,公有制下的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分配差距也不会比私有制下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分配差距大吧,那又怎么说与私有制无关而与公有制有关呢?这样武断的总结又有什么道理可言呢?至于国家管理体制的问题,如果真是有问题的话,可以改革调整嘛!】所以难怪邓小平当年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还并没有搞得很清楚。【评点:这句话究竟怎样,这里暂且不论。华生这里引用这句话,显然是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的言论进行背书。不知华生是否记得,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不管怎样搞社会主义,这两点是不能变的,改变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邓小平把这两点是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来讲的。从这里来说,社会主义又怎么没有搞清楚,又怎么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富裕无关呢?其实,邓小平这话的真实含义是:对如何搞社会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方式没有搞清楚,而不是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共同富裕这两个社会主义的特征没有搞清楚。否则的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这段论述就是自相矛盾的。华生在这里引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论述的时候,似在割裂、曲解邓小平谈话的原意。】

  现在有些成天喊着社会主义的人,其实并不明白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不明白国有企业并不就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等富裕;【评点:国企就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从邓小平到现在的历届中央都是这么讲的,华生这是在指责谁呢?谁说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了?同等富裕就是平均主义,当然是要反对的。共同富裕是允许有差别的,当然差别要限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不明白社会主义追求的自由人联合体与国家权力的替代关系;【评点:在现阶段,两者之间如何替代?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社会主义阶段,如何使国家权力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手中,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式的修正主义分子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确实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不明白邓小平所说的实事求是和陈云所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评点: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讲的是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这是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既然讲到精髓,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即武装夺权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提出,列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继续革命的理论,探索的是在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巩固这个政权的问题。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夺取政权的问题,而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巩固政权的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新老修正主义分子就是反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改革开放的精髓。【评点: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怎样让社会主义能够实现更大的财富创造、更高的权利平等和更小的贫富差距,还是一个需要从传统概念和本本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评点: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恰恰是突破了这些传统概念和所谓的本本造成的。试想,真正实现了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话,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贫富分化吗?既然这样,还嫌不够,又要进一步从传统概念和本本中解放出来,再结合他前面说的私有制与贫富差距无关来进行分析,华生的意图也就昭然若揭了。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主流经济学者的共同心声。】(本文发表于2018年。)

  来源:长平讲谈

  

  总评

  华生在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主要观点:不要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进行争论,公有制并非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而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就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党的执政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必也不需要表现在比例和数量上,要采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自由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历史上的均贫富都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私有经济与贫富差距没有关系,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因为户籍制度,城乡土地收益的不同,以及体制内外待遇的巨大反差。

  华生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所有制问题。一方面他认为公有制不是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必也不需要表现在比例和数量上,一方面又认为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共同富裕问题。一方面他认为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对历史上均贫富的努力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加以否定,鉴古知今,反映出他对共同富裕的抵制倾向,另一方面又将私有经济与贫富分化撇开,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不论是在所有制还是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他的意图就是,大力发展私有经济,保护自由竞争,实行共同富裕要三思而后行,贫富差距与私有经济无关。

  其实,在改革开放开始后不久,邓小平就把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提出来了。如果公有制经济不在国家 经济中占有必要的比例和数量,又如何保证其主体地位呢?失去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根本区别。只要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不论是资产阶级学者还是马列主义学者对此都是公认的,华生怎么会对此予以否认呢?这是常识问题嘛。

  至于共同富裕,就是一个分配方式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现在出现的问题恰恰是私有制不受制约地发展,失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造成的。人们所熟知的私有经济的“56789”不就是明显的例证吗?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只要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不论是资产阶级学者还是马列主义学者都是对此公认的。华生却说贫富差距与私有经济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不顾国情和国际分工上的差异还拿日、韩来进行比较,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华生连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也不明白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掌控了经济基础以后,就会进一步要求占领上层建筑,在共产党内寻找代理人,直至最终掌握政权。现在党内出现的严重腐败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的塌方式腐败就对此敲响了警钟!不过,这个时候的腐败一般来说还是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即资产阶级用钱财去腐蚀共产党的干部;他们还不敢公开向共产党的政权进行叫板,即发展到政治层面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时候,特别是贫富分化导致国内局势发生变动之时,他们就会裹胁民众向共产党施压转向政治层面,提出夺权要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鉴于此,就要防患于未然,对私有经济在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作用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将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华生以一个自由派学者的身份,为资本家站台,发出了不仅公有制经济的多少与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无关,反而消灭私有制经济倒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贫富差距与私有制经济无关,历史上的均贫富都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还对现在实行的共同富裕提出了质疑的奇谈怪论。这些观点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即便从常识上来说也是幼稚可笑的,暴露了今天中国主流经济学者的本来面目,显示出这些人思想上的贫乏到了何等程度!当然,并非是说他们一无是处,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他们的立场所决定的。

  二○二四年十月六日

郭建波 · 2024-10-07 · 来源:乌有之乡

标题 : 为资本张目,还是为人民呐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资本张目,还是为人民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