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3 天前

垣曲盆地的“世纪曙猿”


运城博物馆珍藏的世纪曙猿左下颌骨化石

王端阳/文

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中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也是我国早第三纪地层和哺乳类研究的发祥地。

(一)

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部顾问、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沿黄河两岸调查矿产资源时,于垣曲县寨里村附近的土桥沟发现了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不少中外学者的兴趣,安特生因此把这一地点命名为“第一地点”。

1921年,瑞典籍奥地利地质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在垣曲盆地进行始新世哺乳类的发掘,并于1930年对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此,垣曲盆地及其所含化石即闻名于世,沿黄河两岸测制的河岸剖面也成为中、晚始新世洲际对比的地质剖面。

此后,经过中外多个单位、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垣曲盆地成为我国始新世地层和哺乳动物的研究基地,不断有中外科学家组成科考队对其进行考察。到了20世纪90年代,鉴于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兴建将淹没垣曲盆地化石主要分布点,科学家们组织了一支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美国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为主的野外考察队在垣曲盆地展开艰苦而细致的抢救性科考工作,其足迹遍布盆地每一个有希望的角落,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曙猿的一些零星材料。

1995年5月,这支考察队终于又在寨里村附近的土桥沟挖掘出一对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相当完整的曙猿下颌骨。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曙猿化石材料。经研究发现,曙猿下颌联合部是陡峭的,这是高级灵长类的重要特征。20世纪末在中国的这次重大发现,又适逢美国卡内基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为纪念自然科学领域的双重盛事,中美科学家们把垣曲发现的这种曙猿取名为“世纪曙猿”。

(二)

199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童永生、黄学诗和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解剖学教授、古生物学家丹尼乐·基博再赴垣曲,找到了世纪曙猿的一些跗骨化石。通过对曙猿足骨的研究发现,化石已反映出猴类、猿类及人类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特征。

这些结构复杂的跗骨化石具有一种“镶嵌进化”的形态,既具有若干高级灵长类的特征,又具有部分原始的低级灵长类的特征。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任何始新世的灵长类动物具有这种独有的特征,世纪曙猿显然是连接低级灵长类和高级灵长类两个家族的“过渡性成员”,是人类及其近亲的共同远祖。

曙猿是一种小型的灵长动物,与现生的眼镜猴大小相近。命名“曙猿”,取义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是迄今人类所知道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它在许多形态结构上比过去所知道的所有其他高等灵长类都要原始,是高等灵长类人猿的根基类型。

垣曲盆地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反响,连同此前于江苏溧阳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一起,颠覆了西方学者关于高等灵长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因为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的化石,都要比非洲埃及的法尤姆地区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化石早出800万年~1000万年。也就是说,高等灵长类是先于非洲起源于亚洲,起源于中国。

(三)

作为高等灵长类人猿的根基类型的曙猿在中国的发现,只能说明中国是现今人类所知人类最早远祖的发源地。它把人类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左右。

同时,曙猿化石的发现,也动摇了过去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高等灵长类起源于始新世兔猴类的假说。因为,曙猿化石无论在时代上还是在解剖特征上都对其提出了疑问,特别是发掘出的世纪曙猿的相当完整的下颌骨化石的种种特征,无不说明曙猿是至今人们发现的最早、最原始的高等灵长类的根基类型。这就是世纪曙猿在人类起源和演化史上起到的正本溯源作用,也是垣曲盆地这方故土为人类历史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中外科学家们在垣曲盆地采集到的数量可观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灵长类除世纪曙猿外,还有斯氏黄河猴、周氏任村猴、黄河眼镜猴、吴氏任村猴等,这在我国4000多万年前的沉积盆地中是很难得到的。可以认为,山西垣曲盆地是回答类人猿起源绝好的地点。

从有关资料可知,4000多万年前,垣曲盆地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山清水秀,有大片阔叶林,山上是针叶阔叶混交林,林下百草丛生,繁花似锦,湖泊辽阔,碧波粼粼。

林下湖旁有石炭兽、两栖犀和寨里犬等大型哺乳动物游弋,草丛中有祖仓鼠、豫鼠和鼬等小动物出没,树上有曙猿、黄河猴、任村猴和原始的眼镜猴等灵长类动物。

随着地壳运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有它们覆没于地层之下的尸骸化石,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4000多万年前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的资料标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垣曲盆地的“世纪曙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