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昨天 11:47

绛县老人成就“天下第一县”


河东成语典故园“绛县老人”雕像

薛丽娟 文图

“绛县老人”,意指高寿之人。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是那么耳熟能详,但提到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绛县,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绛县老人”正是“绛县”二字最早的历史来历。

《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素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遂仕之,使助为政。辞以老。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公元前543年的一天,晋悼公夫人宴请为杞国建造都城归来的役夫,有位绛县老人年纪很大而无子,前往赴宴。古时征收劳役,一般60岁是不应征的。看着老人的年龄特别大,便有人去询问。老人未直言,而是回答:“臣是小人,不知日历纪年。出生那年,是正月甲子日,至今已过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最后一甲子到今天,已过三分之一。”古代历法比较复杂,随行guan员只能上报,请来博学的大夫师旷。按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从甲子、乙丑一路数到癸亥,一周期一共六十之数,叫作一甲子。师旷精准计算,从老人生于那一年开始,445甲子乘以60,是26700天,再加三分之一甲子,除以每年365天,可知老人其实已73岁,当时可算高寿。因为老人的学识和智慧,朝廷免除其徭役,并聘为绛地县师。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善于利用历法计算,知道一年有365天。

之后,人们常用“绛人”“绛老”称呼寿高者,代表智者,大诗人苏轼、秦观也都曾以此咏诗称赞友人。在故事发生地绛县,人们更是尊老爱老,建亭立碑纪念“绛老”,绛县博物馆(绛县文庙)内至今仍存有一“绛县师”线刻石碑,是“天下第一县”的实物佐证。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为春秋时期左丘名所著。由此可知,河东绛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称县。

很多外地人,初到运城,总会分不清绛县和新绛县。而且运城人习惯称新绛为绛州,更是让不熟悉运城的人一脸茫然。其实这两个县渊源颇深,现在让我们来一路溯源。

众所周知,绛县史称故绛,是尧的故乡,也是晋之故都,境内有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遗迹。

公元前669年,也就是晋献公八年,晋献公吸取上两代君王的教训,大举诛杀同宗诸公子,待无人能争夺其位后,选址建都于车厢城。因尧王故里城外的几座土岭山石皆为红色便取名“绛”,从此定都于绛。至今绛县境内仍称呼绛山。

晋国五次迁都,在绛县的时间长达83年。也是这段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的基础。

到了晋景公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85年,又将都城迁到新田,还是命名为绛。于是,晋国人称原来的都城绛为故绛,而把新迁的都城新田称为新绛。

旧城称“故绛”,新都称之“新绛”。这是两个县城最早期的牵扯,在春秋时便注定的缘分。

到了晋平公时,他的母亲晋悼公夫人是杞国人,所以才会有绛地老人修城的故事。后来,晋平公认为“绛”这个地方出长寿之人,非常难得,便取名“绛县”。这是“县”作为区域设置的最早称呼,也算是晋国设置的第一个“县”。

关于“县”,其在做地方行政单位之前,与“悬”是同一字,意为挂、联系。《说文解字》载:“天子畿内,县也”,与天子紧密相连,也就是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域。

从《左传》中“绛县老人”的记载,可知县制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和行县制,开始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便于中央集权。

秦始皇置绛县,治所于故晋都绛,属河东郡。经过三家分晋、战国混战,百年发展演变,绛县在秦统一后依旧保持其名。此后,绛县基本一直是以县的建制延续至今。

相对绛县,新绛县历史上的地域范围则一直在变化,从北魏年间的东雍州到北周的绛州。隋时,州治迁至此,唐时又设绛州总管府,管辖十五州。后历代虽领域有变,多有兴废,但绛州之名一直被人们所认可。直到民国辛亥革命后,废州改县,为了与相邻绛县区分,绛州取“咸与维新”之意,改名“新绛”。

“绛县老人”不仅成就了绛县“天下第一县”的美誉,而且让河东大地尊老敬老蔚然成风。透过这段故事中历法的生动演绎,今人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为研究古代郡县制度及国家治理发展提供了更翔实的线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绛县老人成就“天下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