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比西医高明到哪里?
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现代人一定会比古代人聪明,但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哲学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可真正的哲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苦难,现代人物质条件丰富,哲学思维往往急剧倒退;古代人生活条件艰难,哲学思维往往高度发达。中医就来源于古代哲学,而西医则来源于西方科学,虽然局部研究上西医高过中医,但在整体的把握上,西医却远远不如中医!现代人普遍不了解哲学,经常还会把它看成是空洞的想像,觉得它远不如精密仪器的观察更为客观实在。其实,哲学和科学一样,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物质的统一性,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因此,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哲学就是一门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显然,哲学方法本质上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
就拿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吧,西医是用任何精密仪器都观察不到的,但中国先人却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认识到了这种关系。我们知道,随着自然的变化,万物都有潮汐效应,但唯有水的潮汐效应最强,这说明了水和自然之间有共振,可以更强烈地吸收大自然变化的能量,自然变化主要就是通过作用于地球上的水来影响地球的。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水在地球表面占70%,在人体也占70%,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也类似,类比到人,我们就能够认识到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水来影响人体的。
同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西医也观察不到,中国先人同样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认识到了这种关系。我们知道,地球表面上的能量循环主要是水循环,它通过太阳的照射,海水的蒸腾,风的运输,雨雪的肃降,土地的汇聚,通过河流重回大海。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类比到人,人体的能量循环主要也应该是水循环,中医学中的经络描述的就是以水为基础的整体普遍联系。
可笑的是西医,竟然迷信于精密仪器的观察,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于是,观察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以为疾病和自然变化没关系;观察不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以为疾病的整体的变化没关系。最后只观察到的疾病和局部细胞病变的某些对应性,就想当然地认为细胞病变为病,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了,没有发现细胞病变,那就是没病。
而我们中医呢?则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认识之上的。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简单地说,中医上的疾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变化在先,人体顺应自然变化在后,它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种滞后程度就决定了疾病的程度,相对来说,越是更快地顺应自然变化身体越健康,越是滞后于自然变化身体越糟糕。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看,不平衡为病,而人从一出生体质就是不平衡的,相对来说,偏离平衡程度越大,疾病越重,整体平衡度越高,身体越健康。一句话,人人都有病,细胞发生了病变是疾病,细胞病变之前的量变过程也是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正是有了这种疾病观,中医才能够在疾病质变之前就进行治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治疗的成本也非常低。而西医呢?在疾病质变之前根本就检查不出来,一旦质变了,虽然检查出来了,但治疗的难度高了,治病的成本也大大提高。
至于治病,西医方法标准规范,那就是出现什么样的病变细胞,就用对应的药物来杀死它。可这种方法呢?一旦杀死了局部的细胞,这块组织的功能就彻底废了,人就不再完整了。况且,药物能杀死病变细胞,也会杀死或致残其它正常细胞,副作用不容忽视。
而中医呢?则是百病一法!因为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不管什么部位的细胞病变,只要把整体的管理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恢复原有的功能。中医就是一门通过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管理秩序的学问。这种方法不仅治标,而且治本,让人真正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西医治疗方法机械单一,它无非就是药物,射线,手术。而中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因为中医的本质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而纠偏的方法就多了,如气功法,情志法,食疗法,推拿法,按摩法,针灸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埋线法,放血法,磁疗法,电疗法,中药法等,很多方法不仅可以寓治病于日常生活当中,而且花费极低,甚至几乎不花钱,这也是中医相对于西医简便效廉的原因所在。
至于说科学不科学,西医是建立在旧的西方还原论科学之上的,而中医是建立在新的东方系统论科学之上的。世界马上就会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它将证明中医学中隐藏的科学体系要远远领先于西方科学,尤其它将证伪西医,反过来证明中医,中医那时就会取代西医,成为世界的主导医学。
赵伟民 · 2024-10-17 · 来源:经典国医学堂|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