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18 10:52:23

关于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万历初年,任内阁首辅(即宰相)10年。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其著作见《张文忠公全集》。

  张居正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当时的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官僚大地主疯狂兼并、隐匿大量土地,逃避赋税,造成明王朝入不敷出,“财用大亏”;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同时,外患严重,边防松弛。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指出:阶级斗争“是政治变革的基础,并且最终决定一切政治变革的命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加速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新派,推行了一条“富国强兵”的法家路线,以妄图挽救明王朝的危亡。为了给变革制造舆论,张居正提出“天下之事,极则必变”,适应历史发展,除旧革新,才有前途。他公开批判了孟轲的“法先王”,肯定了荀况的“法后王”的思想,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认为“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周王道之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他批判儒家复古倒退的谬论,痛斥当时颂古非今、主张“挽回先王之道”的王阳明“心学” 派。( 张居正生活的时代,在思想领域里儒家的变种--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

  张居正革新变法是围绕着“强公室,杜私门”的方针进行的,这是历史上法家“摧豪强,抑兼并”路线的继续。

  政治上,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针对大地主顽固派因循苟且、营私舞弊、诽谤变法、名不符实的弊病,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的改革方案。运用“考成法”,罢了一批守旧派官吏,选拔了一批支持变法的guan员,为贯彻法治路线提供了有利条件。

  军事上,针对外患日深,武备废弛,提出“饬武备、谨边防”的主张,强调“当今之事,其可虑者, 莫重于边防”。他坚决驳斥了儒家投降派的种种谬论,并重用爱国将领,驻守边境,对抗击入侵之敌,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经济上,着眼于“固邦本”,提出“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 的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并丈量全国土地,清查官僚大地主隐瞒的庄田;推行“一条鞭法”,把按丁派差中的一部分转为按地派差,把田赋、差役和其他杂役合并一起,改为征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整治黄河、淮河水利,有利于发展生产。

  张居正的改革,遭到了明廷上下儒家顽固派的极力反对,他们攻击张居正坏“祖宗之法”,不行“王道”,以至上书弹劾,要把他赶下台。但是,张居正没有动摇,并以“破家沉族”在所不计的坚决态度,表示了变法的决心,充分表现了法家政治人物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张居正死后仅9个月,大地主顽固势力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不但新法废除,而且家产被抄,其子女和家族十多人,惨遭杀害。历史再一次说明,路线斗争从来就是不可调和的!

  由于张居正的阶级局限性和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弱点,也决定了他的思想里还掺杂着许多儒家思想的糟粕,他的变法甚至还不如北宋王安石那样激烈,也提不出那样一套系统的改革方案。张居正毕竟是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挽救和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的,因此,他的改革不会也根本不可能触及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尽管他强调“古今异势”、“随时制宜”,可是对朱元璋所定的“一代之制”却只许遵守,不许改动,这深刻反映了地主阶级革新派保守的一面和他既想改革又怕变革损害自己既得利益的两重性。他最大的污点是残酷地镇压了当时两广、四川、江西等地的各族农民起义!

工人理论学习组 · 2024-10-17 · 来源:工农兵大道|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张居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