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店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南楼北塔谈到山西古建,立刻想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它是世界知名的山西地标,也是现存最高、最复杂的杰出木构建筑。其实山西古有“南楼北塔”之说,“北塔”是应县木搭,“南楼”也骨骼清奇,它就是山西三大名楼之一、“中华第一木楼”……
晋南解店楼 插在天里头
关于飞云楼大名,有个民间故事:
一个冬天,有三个商人在客栈争抢最热的炕位,掌柜提议“谁家乡的名胜厉害就让给谁”,应县人立刻说“应县有个释迦塔,离天只有丈七八”,固城人不服“固城有个尖山寺,把天磨得咯吱吱”,两人正得意,万荣人淡定开腔“解店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此话一出,万荣人就睡上了热炕头。
飞云楼探出墙外
冲天乐声正从它对面的大广场向四周扩散,难道是当地流行的蒲州梆子?人群围向一座临时舞台,某戏曲节正在热身。道牙处支着个红板子:“欢迎来客将爱车免费停放到前方两百米外的县政府院内”,意外贴心呐!庙边的小空地上,另一组震天音响咆哮出动感舞曲,伴着几对广场舞爱好者活力旋转。山西名胜飞云楼就这样在舞曲重低音和戏曲高音的双面夹击中傲然挺立着。
精美且粗犷 独特而奇巧
晋南五月天,如同小孩脸,朗朗乾坤突转阴霾,恐怕得要雨中凭栏了啊!结果刚挤进东岳庙的闸机就被堵住,“哇哇”赞叹的游客都堆积在此。前院太短,只有“门口蹲”才能拍到“全身照”!抬头瞻仰这迎面而来的美,长途自驾的颈椎疲劳立刻缓解。这楼,是正在起飞吧?
结构的复合更显造型飘逸:
底层基座是正方形,东西为墙、南北通透;楼身“明三暗五”,从外看是3层,实则中间还有2层,整体像是夹心三明治;“三层四滴水”正在小雨中得到演示,水滴从顶层的重檐落到地面要途径四层起落;上两层每一面都设歇山顶“抱厦”(仿佛伸出的阳台飘窗),于是单看上半截,就像3层有十字歇山顶的亭子相叠而起……精美而复杂。
正面和45度角“全身照”
待到脖酸眼花,还会数出它有12面山花,32只翘角,32根辅柱,4根两节连成的“通天柱”;数斗拱的事我就不白日做梦了,据统计共345组,而且大多不承重、仅作装饰罢了!
面中有面、角中出角,即便在乌云小雨中,檐下密集如云的斗拱、四周轻盈上挑的翘角也能冲出阴暗、势若飞天。原来23.19米高也能达到玲珑轻巧的飞天视效,怪不得叫飞云楼!
45度角拍摄正面结构
飞云楼正面结构图, 上层结构 (网图)
一个词:肆意炫技!
近看,独特而意外的细节显现:
底层木柱大小各异,有的还带着树木自然的曲线,如同置身林中,元代风格真够粗犷质朴的!抬头看“飞云”,从斗拱到椽子、飞子好像也没精打细磨的意思。然而形式的追求体现在多变,即使叫不清名字,也能轻易看出每层的斗拱都不相同。
斗拱的昂与耍头多种多样,更是集合了龙头、象首、如意、卷云等形象,绝无“模具感”……顶层转角铺作的巨大朵斗拱看着就很重,工匠们却硬是做出了火箭升天既视感。望及屋顶,黄绿琉璃相间,32只翘角顶端都怒立一位带甲武士、下挂一只铃随风叮当。可谓精美多样,但多而不乱、繁而不杂,极具观赏性!
(仿佛听到设计师对木匠甩出图纸大喊)
一句话:实用我不管,只要美美美!
与众不同 无钉无彩
飞云楼最令人好奇的特点是“木不髹(xiū)漆”,不涂大漆的还有它身后的午门。
不施“粉黛”的木材流露出原木的自然,与缤纷的琉璃瓦冲撞出奇妙的对比。木构是稳定、有“弹性”、易加工,但又易潮腐、招虫害。涂漆既能弥补这些缺点,还能达到粘合、固化之功,再附彩绘岂不更美?
大多数宫庙建筑都是朱红大柱,然而飞云楼偏不如此。甚至一些部件和立柱也并未死板遵循营造法式,而是灵活安排,增强了整楼的支撑力。摸摸通天柱,原木触感,还是自带驱虫性能的柏木。然而看上看下,总觉得柱头、斗拱和天花又好似有涂料残留的痕迹。
一层内部的斗拱和楼板
它到底曾施过漆吗?疑问保留。
“此楼使用我们传统的榫卯技术建成,全楼不施一钉一铆……”身旁又传来熟悉的介绍声。
我们古代工匠对榫卯技术的掌握确实令人膜拜,然而这种模棱两可的夸奖恐怕匠人们不一定爱听——榫卯我熟,用钉我也会啊,《营造法式》第28卷《用钉料例》可不是凑论文字数用的啊!
飞云楼如今不再允许攀登,游人也难剖析细节。然而只要多看几座古建就不难发现,“不用钉铆”的不明觉厉欠缺专业,它通常指主承重梁架结构,至少在窗棂、天花和屋顶都不适用(例如脊兽就是一种美化的瓦钉,博风板上的“梅花纹”就是钉头)。不谨慎的描述很容易造成误导。
嘿!我们都是大钉子帽(网图)
飞云楼底层的木柱子,顶端支棱着许多长铁钉,底端露出胳膊粗的大洞,这怎么说?倒和榫卯、钉铆都无关。长钉是防止后人攀爬的,大洞则是用杠杆原理旋转柱子对位的。整体太过精美、机智,也难怪民间传闻这楼是鲁班造的。如此靓作,公输班可能也很想从战国穿越来挂名,反正山东山西离得不远嘛!
防爬铁钉 和 转柱杠孔
钉是要用的,只是都在隐秘处。
唐时传说 喧宾夺主
多半游客容易忽略深院,毕竟精彩来的太“抢拍”,进门就被飞云楼“填鸭”,方圆百里的建筑都黯然失色。可也别失敬,此乃东岳大帝的主场,楼美也是花添锦上。庙与楼都很有故事,但其实没人知道它们始建于何时。现存建筑是 元代格局、明代制式、清代修缮 的,不过唐代对它已有记载,传说与唐太宗有关:
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万荣周边三地屯兵平叛,胜利后欲修东岳庙以示纪念,便令尉迟敬德监工。可晚上无将军守夜,李世民又睡不安稳,于是侍从们一到夜晚就把将军画像贴在门上,远看就像他真在守门一样。后来,庙建好了,尉迟敬德也逐渐变成民间追捧的辟邪门神。
千年沧桑,当年所修三庙中,唯有万荣解店这座与其飞云楼得后世重建、修缮,保存至今。山西风格必有 戏台,在哪?飞云楼的二层啊,大帝和百姓都看得清!楼前紧挨着七间阔的 午门,显示出帝庙的高规格。粗犷的原木立柱又呼应了元代气质。檐下收藏着石碑若干,刻着修庙捐赠的记录。
最近 献殿 里的“贡品”是临时的学生手工展。殿门的阑额像被截断,柱上方斗拱不对齐,硬把柱头铺作做成了补间铺作,这细节估计能逼疯一大堆强迫症。
明代 香亭 十字歇山顶上的琉璃脊饰与大殿相呼应,四根石柱的材料、颜色与雕刻都不同。原来民间修庙不仅要集资还会“集料”,它们分别是由周边各村社捐献的,怪不得不太配套,现今看着倒蛮个性。
主殿岱嶽殿 重檐庑殿顶,供奉东岳大帝(就是《封神榜》里被纣王惨虐的忠良黄飞虎),他代表泰山,掌管世间与地狱,从汉代受官方推崇、民间敬拜。东岳庙曾广布华夏大地,如今老塑像已不在,与香亭相比,殿前一排盘龙石柱浮雕也破损严重。
(左侧是香亭石柱,挨灯笼的是主殿石柱)
(主殿前挨香亭,从背面可看清结构)
花园那头供着地藏的 阎王殿 后有个“小跟班”,是“地狱”入口。据说有新塑的十八层地狱布置于地下,令我回想起丰都鬼城的趣味。然而不知哪位不想让人下地狱的好心人将它们大门紧锁,转了半天找不到负责人,无缘得见了。
飞云楼的元明遗风,在原木柱林与如云斗拱中飞升。中国四大名楼已作古,如今我们还能亲眼看到的古代木楼还有多少呢?除了应县木塔,山西还有很多“失落的未知”等待被我们再次发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