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张黑女墓志铭》拓本中记载的蒲坂城
北魏 《张黑女墓志铭》拓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者
《张黑女墓志铭》全称为《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名“张玄墓志铭”,因避讳清康熙帝的字“玄烨”而改名,是魏碑中峻宕朴茂、秀逸古雅的代表。“张玄墓志铭”碑文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原石已佚,剪裱本清道光五年被大书法家何绍基发现后,长期临写,后几经辗转存于上海博物馆,为海内外孤本,可谓价值连城,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属于张黑女魏碑体。
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董榕:张玄墓志中三处提到了蒲坂,第一处是“蒲坂令”,张玄本身不是咱蒲州人,是“南阳白水”人,官至南阳太守,他父亲在咱们这里做过蒲坂县令。第二处是“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是指张玄死于太和十七年,死在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第三处是“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是指张玄死后38年,其夫人陈氏于死于普泰元年,“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这时二人合葬正式做墓刻碑,这才有了个这块刻于蒲坂的经典魏碑石刻。
魏碑属于楷书的一种,与唐楷、魏晋小楷的风格有所不同,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碑刻,多为无名氏书家所刻。当时的书法,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北魏历史甚至被有的学者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既使非主流的民间书家的作品水平也很高。
北朝碑刻一般表现为线条粗实浑劲,沉着涩动,起讫与中段的起伏不大,即以按笔为主,按多少提。而《张黑女墓志》用笔轻灵,提笔婉转,疏密相生,空灵隽永,更主要的是该碑布局行密字疏,字形横势舒展,章法疏朗旷远,单字中宫紧结,在众多北碑刻石中卓然鹤立。
《张黑女墓志铭》书风是汉文化传统风格和游牧民族质朴豪放的完美融合,既有北魏之雄风,又蕴南书之温雅,且书刻俱佳,仪态万方,用笔收敛,布局疏朗,气宇轩昂,很有尚意的唯美情趣。由于魏碑风格多样,结体出人意料,率真自然,到清朝受到书家的青睐。《张黑女墓志铭》拓本原为清初奚林和尚的藏物,奚林和尚曾在济南的寺庙修行过,书法家何绍基27岁于济南历下书市购此拓本后,终生矜为枕秘,自称:“余自得此帖后,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清书法家何绍基评之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