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叫,河水涨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传说舜即帝位时,神州还是洪水漫流,众黎民不能安居乐业,舜就命鲧治水。鲧受命后,就带着他的儿子禹一同治水。
在九年的治水中,儿子禹,主张疏,老子鲧,主张堵。父子二人,主见难以统一。
碍于面子,子随其父。鲧治了几年水,没有成效,舜就把他杀死在羽山。鲧在临死的时候,给舜说:“我儿子禹治水有高见。我死了后,请你让他治水。”禹受命后,治水采用疏导法。不几年,洪水归宗,江、河、湖、泊分明。黎民安居乐业,勤劳生产。舜建都蒲坂后,念禹治水之功,计划在沿河靠城给禹建庙,让人们永记大禹治水之功。
可惜因政务繁忙,终未如愿。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在唐铁牛的北近处,座北面南,建一大禹庙,使舜王遗愿得以实现。此庙正殿五大间,两边各十二间廊房;正殿中间塑二米多高一大禹像,两边锁蛟,门前一对大铁狮,一组七星铁柱。整个布设,甚为宏伟。每日来庙中求神、进香、鸣炮、献食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四个铁牛的住处和禹庙是邻居,经常冷冷清清,寂寂寞寞。即使有鉴赏家,也不过赞叹一番:“珍宝呀!珍宝呀!可惜了!可惜了!”怀怨怏怏而去。铁牛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快乐,不免有些牢骚:“夏禹有多大功劳,每日坐在庙中,纹丝不动,享受那么多人的朝拜。咱们拉桥五百年,济渡众生无数,为什么没人向咱们朝拜呢!”
铁牛的这些牢骚话,不知怎么传到大禹耳中。禹是一位开明的神圣,能审时度势,明察律己,他想:“炎帝烈山氏古都也在蒲,他是我们的祖宗,尚是人身牛首。《山海经》中记:‘稷山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我南邻的四个铁牛是皇帝所作,架桥有功。太平了,有福我们应该分享才是。”
一天晚上,禹就把四个铁牛请到庙中,促膝相谈。禹说:“你们拉桥,济度众生有功,我庆贺。”一牛说:“我们的老黄牛精神谁知道,就是不甘逍遥。”
禹说:“咱们是邻居,共守黄河。今后每在涨河之前,你们给民众报个讯儿,以免众生无端葬于鱼腹。”
另一牛说:“我们白天不能随意走动,只有深夜才能出游。怎么给人报讯?”
禹说:“你别着急,每涨大河之前,龙王都是提前报讯给我,我即报给你们,只要你们原地大声连连吼叫,人们就会知道大水降临,以避横祸。”
四尊铁牛一听,笑容满面,频频点头:“好,好,好!危难之中,为民呼叫报讯。”从此以后,只要黄河涨水,铁牛就连连吼叫“哞—哞—哞!”秦晋父老,听见牛叫,便夜以继日地防洪避害。
从此这一带便有了一个谚语:“铁牛叫,水来到,不是淹城池,就是毁禾苗。万众应团结,防洪治灾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