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北京专场
3天时间,54家企事业单位,提供156个优质岗位,拟引进高素质人才441名,登记初步就业意向300余人。10月23日至25日,运城市搭乘“人到山西好风光”的“引才专列”奔赴北京,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5所高校作人才宣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向高校学子发出“英雄帖”、抛出“橄榄枝”。跟进洽谈校地合作、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人才招聘宣介、开展座谈交流……一场场交流互动、一次次签约合作,推动招才引智工作从“纸面”落到“地面”,尽显运城市尊才、爱才、引才、育才的浓厚氛围,不少学子从这里了解运城、选择运城、扎根运城。
实习实训
搭建聚才“黄金台”
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既是让高校学子感知运城文化底蕴、感受运城发展“脉搏”的具体实践,也是高质量做好引才、留才工作必写的“前半篇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围绕校企人才培养、技术需求对接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并与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河津工作站”;吉林大学在市文保中心以及夏县、临猗等地设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既是城市文化的宣传“名片”,也是合作兴“运”的青春实践。
“今年,我们组织学校实践团的同学前往运城调研。活动结束后,大家都说运城的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发展规划也很有前瞻性。我所学的专业是城乡规划,听到大家的反馈,我愈发期待未来的运城之行。”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思颖表示,学校始终强调“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社会实践理念,希望有机会去运城,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百闻不如一见!”提及几个月前的运城调研行,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宋锐印象深刻,“运城的文化、美食特别棒,当地的古建筑设计精巧,令人惊叹,这些都极具吸引力。未来,我会结合自身专业和发展规划,考虑在山西成家立业。”
运城市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要求,主动对接市校合作的65所高校,组织动员各级各单位科学设置实习实训岗位,满足青年学生和实践单位的双向需求,累计发布岗位3707个。同时,面向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点对点推送大学生实习实训信息和政策,广泛组织动员大学生来运实习实训,累计完成实习实训合作4981人,形成调研成果17项,达成合作意向12项,新建高校社会实践基地5个。
此外,运城市高标准做好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工作,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为实习实训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保障。目前,累计为4000余名实习实训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市校合作范围内的65所高校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并发放每月1188元的生活补贴;协调各单位内部食堂,为实习学生提供与本单位职工同等价格的用餐服务,确保实习学生食宿无忧。
政策利好
构筑留才“强磁场”
机制活、政策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政策是人才工作的“生命线”,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近年来,运城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引进人才配偶调动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购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人才激励政策,在引育人才、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强化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交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精心打造“运心办·城心办”人才服务品牌。
——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可分别享受20万元、10万元的安家补贴。
——给予博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2000元的人才津贴,给予“双一流”硕士研究生每月1000元租房补贴。
——探索开展“事业编制企业用”改革,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带编制进企业。
——推行“项目引才、产业集聚、‘星期天工程师’”等10种柔性引才方式,从5个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
一项项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背后,展现的是运城招才引智、留才用才的真挚诚意,传递的是运城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更愿报于斯。了解到家乡的人才政策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吴雅蓓很是激动:“作为运城人,我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情感,运城对博士研究生的人才政策很好,比如可以‘一对一’面谈开发岗位,还有住房、科研等人才补贴,可以感受到家乡诚意满满,向我们敞开怀抱。”
“运城在住房补贴、创业激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很有吸引力,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作为山西人,很希望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锦鑫表示。
在北京师范大学人才招聘宣介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段晓宇和李子菲详细了解家乡的人才政策,当即向康杰中学递交求职简历。“这里的工资待遇可观、发展前景广阔,学校也设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回到家乡从教是很好的就业选择。”她们说。
千里筑巢引凤,智汇英才逐梦。2020年以来,运城市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690人、高素质青年人才4500余人,服务3.8万余名大学生在运就业创业,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校地合作
激活兴才“新动能”
发展靠人才,振兴靠人才。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敢闯敢试的改革氛围、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这些都为深化高校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临猗县是运城市的农业大县。近些年,临猗县在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过程中,在县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干部管理、农产品营销等方面遇到诸多挑战,迫切需要人才智力支撑。
今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团队赴临猗县进行课题调研。
10月25日,临猗县与中国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座谈会举办。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临猗县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面对面交流、零距离“问诊”。
“我就是咱运城人,知道临猗的农业发展基础很好,也惊叹于近些年临猗农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去年,我们组成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调研团到临猗实地考察调研,对临猗县的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入了解。”提起近些年与家乡的交流合作,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感触颇多。
一方是求贤若渴,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活力之城,一方是人才资源集聚,诚需实践教育平台的高等学府。双方一次次的交流对接,一步步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前沿的科学理念、成熟的技术支持,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合作,让更多专利技术在临猗县得到转化应用,推动运城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吕建军说。
当天,双方就县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人才培养等合作事项达成共识,现场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同日,运城市还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进行座谈交流,共商推动智慧教育教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项项合作签约落地,一场场座谈共话发展,一系列交流合作生动展现出运城市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运城市聚焦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需求,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建“华夏(西阴)考古研究院”;举办新时代盐湖资源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揭榜挂帅”项目10个;拥有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科创城、清控科创城、智创城等创新平台145家……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也为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人才力量。
黄土之巅栽下“梧桐树”,九层之土垒起“英雄台”。如今的运城,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求贤若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运城市正以“唯才是举、惜才如金”的引才热情,以“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开放气度,以“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诚邀八方英才共聚河东大地,携手谱写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未来篇章!<br>快报标题 : 运城市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北京专场<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散粉的火把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