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抢救恢复的卫褚村太平木鼓特色文化遗产
黄立会/文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秧歌舞蹈,击打太平鼓是其主要表演手法。与别处的太平鼓大不相同的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的太平鼓全是木板制作,因而叫太平木鼓。
太平木鼓的鼓面呈圆形或方形,鼓框下接有木柄,鼓槌是竹棍做的,头上装有塑料管,击打时不伤鼓面,声音又绵润不燥。伴奏的乐器有板胡、二胡、鼓、锣、唢呐等,同时还有伴唱。伴唱中有一名主唱,伴唱的曲目有《四季歌》《十二月歌》等,也有唱花、唱草、唱古代圣贤,以及唱衣食住行、岁时风俗的。表演套路上,有斗鸡、串花琵琶、大圆鼓、绕八字、两头忙、扎花篱笆、卧娃娃等几十套动作,十分滑稽幽默。鼓点也比较丰富,有《大扇鼓》《小扇鼓》《追鼓》《圆鼓》等。表演时,10多名表演者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在众多演员和乐器的伴奏下十分圆润悦耳,一般是打一遍鼓,唱一遍词,表演一段动作。演员们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舞,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变化,达到鼓和舞的和谐统一,形成圆润多变的音响效果。
卫褚村太平木鼓的来源已无从考证。据村里老人回忆,最早见到表演太平木鼓是在1947年,当时正逢“三打运城”,卫褚村村民一边忙着支前一边排练节目准备欢庆胜利,还编写了风趣幽默的歌词:“运城好比母鸡窝,地主恶霸都往进躲。解放军若把城攻破,消灭他蒋匪十万多……”1948年年初庆祝运城解放时,卫褚村的太平木鼓还进城参加过表演。
近年来,卫褚村年近八旬的老艺人张春生,极力想把这一优秀、独特的传统文化节目恢复。他通过老年人的口口相传,将这一节目的曲谱挖掘出来,进行了整理改编,形成新的曲调。他自己找来木料在家辛苦一个多月,锯、刨、推、粘,制作出16个八角形的太平木鼓,还请人编写了新的鼓词。但是由于这一文化产业耗资过大,缺少文艺人才,人员难以组织,故被搁浅至今。
笔者在此替老人呼吁,希望市区文化部门能够重视这一文化遗产,支持张春生老人将其挖掘整理恢复起来,相信这对发展我市文旅事业、建设文化强市是大有裨益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