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地质队:“地质+地方”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10月1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和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主办的202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之一,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有限公司在打造运城特色地质文化品牌、推进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经验受到与会者好评。“地质+地方”,融合发展大有可为。近年来,二一四地质队坚持“发挥优势、对接需求、支撑政府、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聚焦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修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三大主业,创造性履行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工作职责,为运城高质量发展发挥“地勘力量”、作出“地勘担当”。
立项引资,真金白银
随着供暖季的到来,由二一四地质队承担实施的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回灌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但要做到可持续利用并非易事。难在哪里?就是地热水回灌问题。”二一四地质队地热开发研究所所长柴建宙说,我市地热资源丰富,但普遍矿化度高,同层回灌难度很大。长期以来,我市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就地打井,利用地热水后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及地下“漏斗”产生。“取热不取水”,实现同层回灌,才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
早在2019年,二一四地质队就围绕市委、市政府关切,向省自然资源厅争取项目资金,按照“取热不取水”“采灌同步”的思路,先行在滨湖壹号小区进行地热回灌实验,并取得阶段性成功。2022年,又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了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回灌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建立回灌长期监测平台,为整个运城盆地的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去年项目出库,目前已初步构建起地热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平台,确定选址后即可开工。
“先前试点的成功,为打造地热资源采灌一体化示范区奠定了基础,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市地热资源主要存在于砂岩地层,其热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差,而且随着水温差异变化,地热水矿化度、腐蚀性更高更强,回灌时地源热泵管壁上会出现结晶。这到底是管材选用的物理问题,还是水离子遇到氧气产生的化学问题?我们将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协力攻关。”柴建宙说,“相信随着这一项目的推进实施,地热水供暖替代煤电将成为现实,从而推动全市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
立项引资,真金白银。二一四地质队通过承担实施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的国债项目,用于矿产地质勘查、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用于生态修复的地方政府支持项目,近年来为运城引进项目资金累计上亿元。
2023年,成功申报包括永济市蒲州镇花园村、西厢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在内的4个县的地质灾害治理国债项目,引进资金3000万元;2024年,合同额3000万余元的河津市、稷山县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作为2023年增发国债“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以及山西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预计年内完成;夏县七峪、运城盐湖、绛县紫金山等省地勘局建设与发展专项基金共490万元的科研项目,也在有序实施中。今年10月中旬,一举中标8个山西省2025年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其中,铜矿峪外围深部找矿、多种金属矿产勘查、地热资源勘查、盐湖冲湖积平原综合地质调查等7个项目将在运城市实施,直接引进资金将达4500万元。
灾害“双控”,护航安全
10月29日,上午10时。设置于二一四地质队内、不间断运行的运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中心,突然接收到黄色预警信息。地灾防治研究所工程师李丹立刻全神贯注,在大屏幕上分析隐患点——绛县卫庄镇里册村崩塌一号点的监测预警信息。
“这个隐患点坡高约30米,可能会危及坡体下方7户29人的生命安全。我们沿坡安装了10台监测仪器,包括倾角加速度、声光报警器、无线裂缝计和雨量计。每种监测仪器的功能各有侧重,存在单一异常数据引起非必要预警的可能,这就需要对相关联的实时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二一四地质队地灾防治研究所所长宋俊磊介绍说,“就拿这个监测点来说,我们会一个个排查监测仪器。从传回来的监测信息上看,我们分析了该点视频监控影像、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成因,目前只发现雨量计发出预警,且雨量值数据曲线突然陡升且平稳,这说明是降雨引起的预警。”
“隐患点+风险区”地质灾害双控,就是既要管控好在册的地灾隐患点,又要管控好潜在的地灾风险区,进一步护航安全发展。我市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897处,灾害点大部分分布于南部的中条山区。自2021年以来,二一四地质队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平台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已对10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监测,共布设声光报警、位移监测、裂缝计、雨量计等各类监测仪器876台。目前,正对全市的140处监测点安装普适型监测仪器。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6种类型。根据地质灾害类型,我们安装的监测仪器也有所侧重。”宋俊磊说,“这些平台能自动接收仪器实时监测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不同的阈值设定,将地灾预警分为红、橙、黄、蓝4个等级,并发送给市、县、乡、村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收到预警后,自然资源部门将联合地质灾害支撑单位赴现场调查处置。”
“人防+技防”,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基此,监测员和巡查员在春季融冻期和夏秋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常态化巡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果某处有突发地质灾害问题,二一四地质队会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并编制调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今年以来,已完成调查报告40余份。
“今年4月17日,万荣县万泉乡林山村尉家岭发出崩塌预警。我们在现场勘查后发现崩体的后缘出现裂缝,坡面也有掉土现象,坡脚有少量堆积物。监测平台数据管理人员通过对变形数据的分析,看到在预警数据曲线出现了一个异常峰值,就立刻将监测周期从1小时/次变为10分钟/次的加密监测。”宋俊磊说,“根据数据变化观测结果,预计坡体将会一直处于变形状态,我们就立即联系万荣县自然资源局。随后,该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且立刻组织坡下人员撤离,成功保护了坡下1户居民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文明,一马当先
中条山前沿,凤凰谷西口至西窑村段,曾经因私挖滥采而变得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已然披绿,各类乔灌木似梯田层层叠叠美不胜收。驻足定睛,高72米、宽70米的巨幅“盬”字造型映入眼帘。
这是由二一四地质队承建的中条山(凤凰谷西口至西窑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资2000万余元,治理面积53899平方米,植被种类有白皮松、刺槐、山桃等乔木,有紫穗槐、连翘、紫丁香等灌木和苜蓿、黑麦草等为主的草本植物。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11月中旬竣工。
“修复治理段高118米、宽300米,划分了20级台阶。我们先将山体陡立的破损面处理成缓坡,打入锚杆和锚钉,并进行挂网固定;上面15级台阶的沙石剥离下来,反压反填至下方五级,形成牢固的蓄坡体。之后,分别用8厘米基层土加肥料、2厘米面层土加草籽进行喷播,蓄坡部分覆土后栽植乔木和灌木,实现绿网全覆盖。”二一四地质队生态修复公司经理杜淼介绍说,“为了保证修复效果,避免水土流失,我们在治理范围内修筑了截排水系统,让坡体上的过量雨水顺着截排水系统排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中条山(凤凰谷西口至西窑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一四地质队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汾渭平原露天废弃矿山治理、山西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诸多项目。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运城盐湖的保护利用,作为“公益类科技型”机构的二一四地质队当仁不让、一马当先。2021年以来,由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和二一四地质队共同建设的主题展馆“中条盐池地质馆”,因精致灵秀、专业突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到馆参观。
在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3楼展区,居于C位的中条盐池地质馆,被中条盐池文史馆、中条山抗战资料馆等“众星捧月”。该展馆占地100平方米,由河东地质史、区内矿产资源、区内基本岩石、国内基本盐矿4部分组成。置身馆内,仿若进入一个奇珍异宝的世界:中条山天然岩石材质的巨幅屏风镌刻馆名,底部连绵起伏的群峰凝练了八百里中条的风采神韵;三叶虫化石、螺化石、各类矿石等琳琅满目的岩石及矿石标本,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里,还展示了野外地质工作“三件宝”——罗盘、地质锤、放大镜……
“通过用‘石头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中条山和盐湖的地质演化、自然资源概况以及历史变迁,进而让人们了解盐湖、认识盐湖、热爱盐湖、保护盐湖。”二一四地质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爱武说。
地勘人,运城魂。扎根河东,深耕中条,国企担当。下一步,二一四地质队将更加踔厉奋发、创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快报标题 : —二一四地质队:“地质+地方”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