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作者:朱继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真正弄清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这样才能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真正解决好问题,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要认真解决好以选人用人为核心的领导权问题,大力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教师思想严重西化、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长期存在所导致的领导权、话语权旁落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个时期内,“意识形态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思想蔓延甚至泛滥,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大行其道。致使一些师生迷信西方理论,西化思想严重,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认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内心深处排斥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有人以批评、嘲讽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为“时尚”和噱头,而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亮剑的同志却屡屡遭受围攻打压。这导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还有人片面强调注重教育方式、方法而否定列宁的“灌输”理论,排斥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师。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言行常被一些人污蔑为“极左”“文革余孽”等,甚至一些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难以在一些高校主办的报刊上发表。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众多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并真正运用到实践之中,成为行动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且还特别强调,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高度重视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有过硬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就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工作水平,主要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
随着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科学加强广大高校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成为越来越多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之一。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廓清国内外一些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散布的层层迷雾,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正确道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大力提升意识形态建设能力。
就高校而言,就是要提升高校领导干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捍卫者、建设者。尤其是在选人用人时,要真正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标准,决不能只看业务水平、不看政治素质,从而引导所有高校领导、党员师生都能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广大非党员师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严厉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在国内的代理人、代言人,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近年来,西方国家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以一些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为掩护,借助网络等渠道传播西方社会思潮,加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它们不仅积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利用这些人煽动起青年人对现实的不满,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摧毁中国人的信仰、搞乱中国人的思想,企图通过“颜色革命”等方式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有的人通过在校园内传教、家庭教会传教等宗教渗透手段误导、欺骗大学生;还有人通过和一些高校合作设立研究机构、基地以及帮助出国、共同举办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手段渗透、收买高校师生,培育反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个别高校教师公然在课堂上或互联网上发表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侮辱党的领袖等错误言论,用历史虚无主义等手段夸大、捏造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的失误来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与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甚至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遥相呼应,攻击、施压中国。有的网络“大V”,不仅通过微博或者一些论坛等大肆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被请进高校、机关等举办讲座。高校内外的这些思想西化者相互呼应、配合,以其巨大的影响力给高校师生制造了很多不容忽视的思想混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要直面上述挑战。
我们不仅要高度警惕,而且要坚决打击一切在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言行,决不能让其图谋得逞。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基金会、高校等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交流等项目,要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审查,确保不被利用和渗透。
各级党委要负起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建强班子的责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三、积极扶持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正能量的敢于亮剑者,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学者,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此,大部分人叫好、点赞,但也有个别高校教师和所谓公知“大V”心怀不满。于是,他们就寻找一切机会发泄不满,同时对一切支持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言行进行攻击,诬陷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者是挑起意识形态之争等,给勇于同错误思潮斗争者扣上“极左”“文革余孽”等大帽子,并利用“网络水军”大肆进行攻击、谩骂,甚至制造群体性事件,故意制造虚假民意误导舆论,不断打击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的高校领导、师生。而少数领导干部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结果是在所谓的“一团和气”中助长了错误思想的气焰,伤了坚持正确立场的师生的心。
办好中国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其中大力培养、积极扶持一批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敢于亮剑的意识形态战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
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甚至围攻,我们能坚决抵抗住并取得今天的胜利,一大批自觉行动起来的敢于亮剑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教师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力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因此,我们不仅应鼓励高校的领导、师生通过开通实名微博、撰写文章、举办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鼓励、指导各高校、高校的各部门、院系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面对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通过新媒体阵地旗帜鲜明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那些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判错误思潮、积极弘扬正能量的高校领导和师生要大力表扬、积极扶持,带动更多师生参与进来。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四、要坚决反对、纠偏“洋八股”问题,彻底改革当前高校西化的评价体系和用人标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再加上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大肆宣扬,以“西方文明中心”论、“普世价值”论等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在高校师生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致使一些师生甚至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代表科学和进步、只有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是真理等。“言必称西方”或“言必称美国”成为一些人最显著的话语特征之一。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高校相关评价体系中也出现了以西方理论作为教学、研究的评判标准的现象。一些管理和评价体系甚至只重“洋气”、不问是非,不仅把在国外期刊发表作为衡量一篇论文是否优秀的标志,而且认定在国外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可以等同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几篇,甚至以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期刊档次等作为评定职称、申请资助以及各种奖励的重要依据,“西方承认不承认、西方赞成不赞成”不知不觉中成了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不懂、不信马克思主义,而且“洋八股”思想严重,甚至经常在课堂上宣扬西方错误思潮。
由于“洋八股”思维的长期作祟,不少高校不仅在进人的时候要求海外背景、评判学术成果时迷信在国外期刊发表,甚至要求正高职称参评者、重要学科学术带头人等必须有海外学习经历。如果没有海外经历便很难得到认可、提拔、重用,就连意识形态属性非常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也是如此。多年来,这种做法和立场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屡见不鲜的“怪现状”多年来不仅没有被真正制止,而且在某些高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些现象造成的危害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这种“洋八股”思维,我们应高度警惕。前些年,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科研中几乎一统天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被排挤到了角落里。此外,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也面临类似问题,神话、迷信西方理论的“洋八股”问题可以说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任由“洋八股”横行,我国的学术研究的评判标准将彻底变成“西方承认不承认、西方赞成不赞成”,如果把西方的评判标准简单套用为我国的学术评判标准,我国的学术评判体系就有被西方所操纵的危险。而一国学术评判标准乃至评价体系上的“崇洋媚外”就相当于将话语权拱手让人,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凭借其手中有影响力的期刊轻易将我国很多优秀科研成果收入囊中,更可能让西方的价值观左右我国的社会科学乃至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这不仅会严重危害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甚至会威胁到我国的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和研判这些问题和挑战,不回避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洋八股”,在学术研究中坚决反对评判标准的西方化,坚决不搞所谓“自由主义”“中立主义”的评价。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引导广大专家学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