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9 12:18:24

稷山县化肥厂金墓发掘报告

2009年7月,稷山县化肥厂在进行家属楼基础建设时发现一座仿木构结构砖室墓,墓葬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随即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一、墓室形制和构造

墓呈南北向,为仿木构结构单室砖墓。方向350°,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已遭破坏,残存靠近墓室一侧约140厘米长的一段,底部平坦。

墓门:辟于墓的南面东边,造型简单。

甬道:连接墓门和墓室,宽39、高110厘米,顶部做方形抹角拱顶。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2、东西宽133、高200厘米。甬道向北118厘米,宽度与甬道同,为墓室的地面∶其余部分皆为棺床。棺床床面和墓室地面均不施砖,仅在棺床的边缘铺砖6
块,砖长30、宽14厘米。砖床与地面之间的立面无造型和装饰,呈素面。棺床之上四壁砌须弥座,上枋和下枋分别以仰莲和覆莲形式砌筑,上枭和下枭均砌牙砖,束腰部分雕瑞兽花
草。须弥座之上砌四壁。墓顶部分四面起券,呈穹隆顶。

二、墓葬装饰

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以力士柱相间隔,力士形象可爱,头发为螺髻状,上身赤膊,仅一条绶带自右肩搭至左胯,下身着长裤,在脚踝处扎口,双足为赤脚。力士的脸部形象尤为生动,怒
目圆睁,鼻孔上翻,口齿紧闭,将其用力的神情刻画得传神达意。壶门内分别雕有狮子戏绣球和折枝牡丹。狮子戏绣球的雕砖也非常生动,狮头左倾,深目长耳,阔鼻方唇,前足着
地,后足腾空,狮尾在身后飞舞,脖中带一项圈,项圈上挂一铃铛,口中衔有一条布索带,索带上的绣球拖于狮子腹下。墓室北壁是墓室的正面,当心间砌筑一合红色板门,板门紧
闭,由樽柱、上额、门额、立颊、门砧等组成,每扇板门装饰门钉三排,每排四枚。在板门左右两侧分立一女一男两名侍从,此二人皆部分施彩。女侍面目丰满,脸色红润,发上黑
彩,发丝后拢,上身内着黄色交领衫,外罩灰色对襟窄袖齐膝长衫,双臂微曲,双手拢于袖中,下身穿青色及地长裙,一双红色翘脚鞋微露于裙外男侍红色脸庞,神色安宁,发上黑
彩,头挽发髻,内衬黄衣,外穿圆领长衫,腰间系带,两臂弯曲,抬至胸前,右手握于左手,双脚着黑鞋(图一、图二)。



东西两壁分别砌筑四扇格子门,在格扇处均为三交六碗菱花纹式图案,格子门的裙板上雕出壶门,壶门上均雕出盆栽牡丹,雕刻精细,但多有重复,应为一模所制(图三、图四)。

墓室南壁须弥座之上砌筑四个戏剧人物,四人上方的一排横卧青砖涂抹成红色,用写意的手法表示此为舞台。舞台左起一人为男性,头戴黑色长脚幞头,内穿黄色里衫,外穿圆领窄袖
长衫,衫长及地,腰系带,带上缀有装饰物,足着黑色鞋,两臂抬起,左手握住右手于胸前,应为角色中的末泥。左起第二人也为男性,头戴黑色翘角幞头,内穿黄色里衫,外穿黄长
衫较第一人的略短,腰间所系黑带也较第一人为宽,带上装饰图案为红色,姿势和前者一样,左手握右手于胸前,双足着黑色鞋,应是角色中的副末。第三人也为男性,但身材较小。
头戴黑边平顶帽,身穿白色对襟窄袖至膝长衫,在襟口和袖口处缉黑边,腰间系橙红色围裙,在长衫下露出双腿,腿套橙红色长裤,脚穿黑色尖角鞋,双臂曲抬,两手拢于袖中,似为
一男扮女装的丑角形象。在其双眼和嘴部都有明显人为的圆形黑色描画,使人物形象显得憨态可掬,此形象系作为丑角的脸谱扮相,应是角色中的副净。第四人也为男性。头戴黑色短
脚幞头,内穿黄色里衫,外穿白色圆领窄袖长衫,腰系橙黄色带,足着黑色鞋,身体姿势与第一、第二人相同,唇上描画出黑色的卷曲八字胡,应为角色中的装孤。这四人脸部都涂抹
有红色的类似肤色的颜料,其中在第一人和第四人的下巴正中,涂抹有椭圆形的鹅黄色装饰,第二人和第三人则是在脸部双颊涂抹鹅黄色,第二人在下巴正中涂画一点黑色。另在第一
人和第四人的脸部各有一处墨迹,应为无意之作。这四个戏剧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各不一致,或谦卑,或拘谨,或滑稽,或从容,通过栩栩如生的刻画,呈现出一幅有趣而又精彩的杂剧
表演场景(图五、图六)。



三、人骨架和随葬品

该墓砖床之上放置有人骨架两具,头向皆北。西边的人骨架,紧贴墓室西壁,葬式为仰身直肢,身材较矮小∶东边的人骨架也为仰身直肢葬,此骨架较为粗壮高大,上肢分置于身体两
侧,下肢膝盖部外翻两侧。通过对该两具骨架人类体质特点的分析和判断,西侧骨架应为一女性,东侧骨架为一男性(图七,图八)。

该墓葬的随葬品仅有一黑色瓷釉小碗,口径9.8、底径4.2、高4厘米。放置于墓室北壁下的一块竖放的条砖之上,用途应为灯碗(图九)。


四、结语

稷山县化肥厂仿木构砖室结构墓,与以往在该区域发现的墓葬相比,无论是在墓葬规模、建筑形制,还是在墓葬的砖雕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显得有些简单,且未发现与纪年有关的直
接铭文和题记。但通过对墓葬的形制和内容上的分析,其总的面貌与稷山马村金墓基本一致,时代也无出其左右,应是金代早期的一座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应是当时传统农业经济时代
下较富有的社会普通阶层。



在晋南地区发现的仿木构砖室墓中,发现带戏俑砖雕的墓葬有近20处,稷山县境内发现的就有9座。在以四个戏剧人物为组合的表演形式中,有稷山马村M2、M4、M5和稷山苗圃M1四
座墓葬叫,其戏剧人物的角色行当主要为副净、副末、末泥和装孤四种角色。稷山化肥厂金墓中的戏剧人物,在舞台上的分布与以上几座稷山金墓恰如出一辙。在早期金杂剧里,戏剧
人物在舞台中所处的位置,反映了其在杂剧表演中的主次地位,副净和副末位于舞台的中央,末泥位居侧席;而在以侯马牛村董明墓戏剧人物为代表的金代晚期,末泥已然居中表演"。
这种戏剧角色在舞台位置的分布也是判断该墓时代为金代早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该墓的四个戏剧人物和两名侍从,从发肤和服饰都大面积涂抹了颜色,其色彩组成主要有黑、黄、红、白四色为主,与侯马大李金代纪年墓中施涂的色彩组合一致。在
同时期发现的戏剧人物中唯有稷山马村M1所出之戏俑是彩绘,其为圆雕泥塑,惜该组人物仅存头部。稷山化肥厂金墓所出戏俑可以说是晋南地区仿木构砖室结构墓中已发现最早的带彩
半浮雕戏剧人物砖雕俑。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物形像,更为研究当时的彩绘艺术和服饰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发掘:王全民

绘图:李彦伟  郭明珠

摄影:梁军


杨及耘/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稷山县化肥厂金墓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