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香格里拉墒 发表于 2024-11-9 18:46:19

“司马迁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前言:

  教员评楚汉相争之刘邦胜利、项羽败亡的三个原因,的确是高论。人心之 向背、战略方针正确与否和用人之道,自古以来都是决定创业、治国胜负成败的关键,后人岂可不慎乎?

  1952年10 月29日上午10点,教员用过早饭,让罗瑞卿通知江苏省委负责人江渭清和徐州市领导人到专列上见面。

  工作汇报完后,一行人登上云龙山山顶,极目望去,山脚下的山峦、河道、村庄、城镇、沟壑、林木,就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站在教员身边的地方领导人,用手朝北边指着视线下的黄河故道,侧着头看着教员,请教员看黄河故道。教员眯起了双眼,用力望了望,也用手指了指黄河故道,微笑着说:“啊!那就是黄河故道啦?”江渭清说:“是,主席,那就是黄河故道。” 教员皱皱眉头,说:“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市委市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变灾为利。”华诚一、张光中连连点头称是。

  教员接着议论道:“徐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都与徐州有关。据统计,徐州籍的皇帝有十几人之多,除了远古时期的篯铿,还有刘邦、刘秀、曹丕、刘备、刘裕、萧道成、萧衍、朱全忠、朱元璋等。著名的文臣武将,有西汉的萧何、曹参、周勃、王陵,还有抗金英雄赵立,刚直廉洁的彻里氏,反清复明的阊尔梅,义不仕清的万寿祺,蔑视奸党的李向阳等等。近代则有辛亥志士王少华,以身许国的吴亚鲁,工人领袖姚佐唐,雨花巾帼吕励之,民族英雄李云鹏,我们的炮兵司令朱瑞等。历史上很多名人来过徐州,做过很多有意义的事,如秦始皇为了秦政权的巩固和持久,曾亲临彭城,于泗水求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曾隐居在古邳镇,并在那里的圯桥见到了黄石公,黄石公给他一部兵书,帮助张良成就了大事业。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诗人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文天祥、李渔、苏轼、韩愈、李煜等,都来过徐州。大诗人李白专程去下邳圯桥凭吊张良往事,写下《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这李白也想见黄石公,得到上天指点,干点大事业,可惜,黄石公不在了!大诗人白居易父亲曾任彭城令,他9岁时便来过徐州,以后又多次来徐州。他曾写下著名的《燕子楼诗》,这首诗还引起了一些矛盾。清朝的乾隆皇帝经常出巡,4次来徐州,在这里也研究过治理黄河的事,并留下过诗篇和题词。在徐州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刘项楚汉相争。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吕布等在这块地区群雄逐鹿,导演了多幕历史活剧。《三国演义》中写了许多故事,如曹操血洗徐州,泗水因此断流!吕布在沛县辕门射戟,张辽招降关羽等。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曾是东晋北服军的战将,后掌握军队大权;刘裕发动两次北伐,收复了一些失地,并建立了新的朝代,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徐州;历史记载,他曾大兴土木,扩建了徐州城。总而言之,徐州不愧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很值得学习和研究。”

  教员点燃了一支烟,吸了一口,指着四周对江渭清说:“渭清啊,你说这石头山上没有植被,能不能搞绿化造林呢?”江渭清想了想,回答说:“世上无难事嘛,石山绿化一是可以搞人工植被来解决,二是可以在石头上打眼,再向洞眼石缝中填土,播树种和植小树苗,我看总是有办法的。” 教员说:“那好嘛,就按你说的办吧。这么大的一座山,荒秃秃的多可惜。我问过专家,种一棵树就可以含吸住一吨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又能美化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岂不是一举两得。你们应当治好战争创伤,加快建设步伐。发动群众,上山栽树,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华诚一、张光中等人表示,一定照办。

  眼见日当午时,教员一行便从北坡下了云龙山。

  10 月29日中午,教员一众人等简单吃了饭,稍事休息,便乘车沿中山路向北行驶,前往九里山。

  九里山在徐州市西北郊,东西走向,逶迤9里。西起第一峰名象山,当中是团山。九里山上保存了很多古迹,有樊哙磨旗石、白云洞、刘向墓等。教员坐在车上,非常兴奋,他对身边的人说:“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起4000多年里,在徐州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就有400起。九里山则是一个重要战场,更是军事要塞。你们看过《水浒》吗?那里有一首歌谣: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这说的正是刘项楚汉相争的故事。”有人插话说:“主席,为我们讲讲楚汉相争的故事吧。”

  教员说声“好吧”。他点上烟,抽了几口。说:“秦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沛县人刘邦起义后,被称为沛公。下相人也就是今日宿迁人项梁、项羽,避仇吴中,杀死吴郡太守,也举起义旗。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以及原六国旧人纷纷起来反秦。当时的刘邦官居泗水亭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长吧,他已经48岁了。那位以‘万人敌’为志向的项羽,才28岁,是个年轻小伙子。刘邦起兵后,在山东西南江苏丰沛一带,打了几个小胜仗。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挥师北上,而且力量很快扩大到六七万人,两军合并,力量更大。陈胜、吴广西进起初顺利,当打到离咸阳不远的戏时,被章邯打败。陈胜退到今安徽蒙城一带,被车夫庄贾杀害。陈胜、吴广起义军失败。这时反秦力量主要是项、刘两支。项梁因骄傲,在定陶被章邯打败身亡。刘、项把他们拥立的楚怀王,从盱眙接走,退守徐州。章邯以为杀死项梁,楚军不再构成威胁,便挥师攻赵。赵大败退守巨鹿,向怀王求救。楚怀王命宋义、项羽、范增率一路人马救赵,攻打章邯;另外命刘邦率部西进,攻打河南,而后取咸阳。此前,楚怀王对诸将有言:‘先入关者王之’。秦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又开始争夺天下……”

  教员正说着,车子已经到了九里山。下车后,大家一边走,一边听教员继续讲故事:“刘邦乘项羽攻打齐国之际,迅速东进,数十万大军很快占领了彭城。但刘邦因为产生了骄傲,对项羽反扑估计不够。当项羽得知刘邦攻占了彭城,大为惊慌,急率精兵3万返彭城。这时的刘邦,却在彭城置酒与各路诸侯喝庆功酒呢!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起进攻,先击破汉军驻鲁就是现在曲阜的樊哙部,又穿越胡陵,过九里山,大败驻萧县的汉军,而后直趋彭城。一日之内赶回彭城,可谓神速。刘邦急促开城迎战,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十几万,在东濉水上又被项羽赶上杀死十几万人,史书上说:‘濉水为之不流’,可见死人之多。刘邦只带数十骑逃走,他的父亲和老婆都落到项羽手中,真是惨败啊!刘邦逃到荥阳,收集逃散士卒,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他又把韩信的部队收来,汉军重新振作起来。此后,刘项长期对峙,或拉锯战于荥阳、成皋一带。经几年对峙,项羽疲于奔命,只好提出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刘属,东为项属。刘邦表面同意双方都撤军,其实他听从张良、陈平建议,耍了个鬼把戏,当项羽后退时,他却偷偷从后边杀来。同时,刘邦命令韩信从齐,彭越从梁,英布从淮南,会战项羽,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项羽边战边退,而刘邦步步进逼。民间传说在九里山,韩信曾指挥军队与项羽发生过激战,项羽由此退往垓下。”

  教员一行人来到团山樊哙磨旗石前,当地人解释说:“相传楚汉决战时,汉军大将樊哙在山上竖起一面大旗指挥作战,因为旗能磨倒山石,所以叫磨旗石。” 教员细看这团山之石,果然奇怪:岩石上有一个大洞,长3米,宽1.3米,深1.7米。一行人又来到象山半山腰的白云洞,当地人介绍说:“据说它是项羽命令士兵挖的隧道,出口在汉军阵后,因而摆脱了汉军的包围。” 教员笑着说:“看来项羽还懂得地道战呢,要不是这个洞他早就完了。”顺着白云洞向下,教员又去看了刘向墓。

  在返回途中,教员接着讲楚汉相争:“项羽最后退到垓下,被汉军团团围住,刘邦、张良采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计谋,从军事实力上和心理上瓦解楚军。项羽绝望得慷慨悲歌,别姬南下,到乌江时自刎而死。这场战争最后以刘胜项败而告终。”他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项羽和刘邦几乎同时起兵,以实力而论,项羽比刘邦雄厚。灭秦后,战争由反秦转变为刘项争天下,其间各有胜负,最后刘邦胜利,原因有三:一是刘邦实行的政策比较符合历史潮流,得到人民的拥护。如约法三章,为义帝发丧等。而项羽则烧杀抢掠太甚,分封也不公平,阴谋杀死义帝。二是刘邦有一条正确的作战方针,正面由刘邦与项羽对峙;北面由韩信消灭魏、赵、齐后,南下对项羽施加压力;南边由英布、彭越侵扰项羽后方;总体上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之势。同时,采取离间计,除去项羽大谋士范增,削弱其领导核心力量。而项羽则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以一己之勇横冲直闯。三是刘邦用人政策正确,正如他自己说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见,刘邦是有自知之明的,比较明白自己胜利的原因。而项羽则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正如司马迁批评的那样:项羽‘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5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南暖喂鸽人 · 2024-11-09 · 来源:北山一碗汤 | 微信公众号

标题 : 司马迁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司马迁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