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儆:一场僭越背后的幸运
进入运城博物馆,人们总会被镇馆之宝———大唐驸马薛儆墓石椁所吸引。这座通高1.98米,座宽2.08米,座长3.45米的石椁,由34块青石雕刻组合而成,通体石刻艺术非常高超,或鸟兽、或花草、或人物,线条流畅,气韵生动。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到如今仍向后人静静诉说着盛唐的繁华和静美,诉说着河东汾阴薛氏家族呼风唤雨的实力,诉说着大唐驸马都尉薛儆非同寻常的人生。薛儆,别名缜,唐睿宗李旦的女婿。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出生于河东汾阴(今万荣县)薛氏家族,706年,28岁的薛儆初入仕途, 便入仕安国相王府点签、法曹,710年睿宗
继位前后,将第七女荆山县主(开元初年封鄎国公主)下嫁薛儆,随后,其事业迎来转折,历任秘书郎、太常丞、殿中少监、太仆少卿。开元初,薛儆频繁外出,任岐州、泽州、邓
州、郓州刺史,死前先后任绛州、汾州别驾。开元八年(720)薛儆去世,赠兖州都督(正三品)。根据史籍中的零星记载,薛儆死后,鄎国公主又改嫁郑孝义,未于薛儆合葬于一墓之
中。
薛儆的家族汾阴薛氏,是隋唐时期河东三大名门望族之一,人才辈出,枝叶硕茂。在唐代,薛氏家族以皇亲国戚著称。薛儆的叔叔薛瓘娶太宗之女长阳公主,堂哥薛绍娶高宗与武后之
女太平公主,薛儆娶睿宗之女鄎国公主,其子薛绣娶玄宗之女唐昌公主,可见其家族实力非同一般。
唐玄宗开皇八年(720),年仅42岁的唐朝驸马薛儆离世,其家人悲痛万分,决定举办一场高规格的葬礼。凭借汾阴薛氏家族在唐朝的显赫地位和薛儆的驸马身份,薛家曾一度幻想这场
葬礼,会得到玄宗特批的石椁“别敕葬”。然而,刚继位不久的玄宗,在平息了韦后和太平公主叛乱后,加强了对宗室诸王和外戚的严格管控,加之薛儆的官品远远低于“别敕葬”的标准,
出于维护皇权的考虑,玄宗并没有批准薛儆用石椁下葬的请求。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薛儆家人,为了避免违礼僭越的罪名,只能打碎准备好的石墓表、石武士,连同石椁一同埋入地
下,匆匆封闭墓室,一场在想象中本该奢华的葬礼却草草收场,雕琢精美的石椁线刻仕女们伴随墓主人一同沉睡底下。
1994年5月31日的深夜,一群盗墓贼流窜到万荣县皇甫村,企图盗掘一座六天井、六过洞的唐代斜坡砖室墓,所幸被当地群众及时发现,并上报到公安机关,经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
万荣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抢救性挖掘,这座庑殿顶形制的唐代青石椁,沉睡千年后重现于世,被保存在万荣县博物馆。据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庆捷介绍,目前已发掘的数千
座唐代墓葬中,出土石椁的仅有三十余座,薛儆墓石椁是 山西地区出土的唯一一座唐代石椁,而且是陕西之外所见到的唯一一座,已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因其体量巨大和线刻人物的
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6年,这件一千多岁高龄的国宝级文物入驻运城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正式向观众开放展出。
薛儆墓石椁材质为青石,整体呈现庑殿顶的房屋形状,有屋顶、底座和中间三部分,一共三十四块青石组成。顶部用青石做出屋顶形状,雕有脊瓦、勾头、滴水等。中间由石板、石倚
柱相接而成,内外皆雕刻有供侍人物、门、直棂窗图案,以及各种花草鸟兽等纹饰,底座的东南北三个立面上,分别雕有花草怪鸟异兽等装饰图案。
庑殿顶是唐代石椁的基本形制,其余多为歇山顶和普通石椁。石椁的结构,源于早期木质棺椁和地面祠堂建筑。唐代实行功臣国戚陪葬皇陵制度,石椁墓大多为帝陵陪葬墓,由此形成
固有的形制。作为一种特殊礼遇,没有皇帝允准,任何人不得在墓葬中使用石椁,所以已知唐代石椁墓主身份大多为正二品以上的高官或皇族。
鄎国公主嫁给薛儆,夫妻恩爱,九族敦睦。薛儆死后第二年下葬,鄎国公主为她挚爱的夫君打造了一座华丽的艺术宫殿,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石椁是墓主生前寝宫的象征,上面自
然要刻绘生活中的近身人物,即各种侍女的形象。这些端庄典雅聪慧美丽的线刻仕女,既是所有线刻图案中的点睛之笔,也为黑暗的空间增添了活力。这些仕女图雕刻在石椁的内外两
面,高在一米左右,有拱手侍立,有持团扇、捧碗、捧包袱、捧盒、持莲花等各种姿态。她们的形象,从服饰上可分为两类,一类穿着唐代宫廷妇女的常服,形象大多为带梳高髻或带
回鹘发饰或饰以花簪,身上披帛,半臂襦裙,脚穿高头重台履,形体丰腴,姿态婀娜,面容娇美,柳叶弯眉,高挺的鼻梁,朱红小口,挺胸直视,神态悠闲自信,表现出了唐之前几乎
不可能出现的女性正面直视和挺胸舒展的形象。
另一类侍女为典型的男性形象,穿戴胡人服饰。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衫,外穿翻领窄袖上衣,腰系蹀躞带,下穿条纹裤,脚穿尖头软锦靴,衣上多饰锦绣花边,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
很多人好奇,侍女为什么会装扮成身穿胡服的男性形象,其实这是唐朝的一种流行风尚。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武则天执政后,女性地位得到进一步提
高,胡人服饰受到了女性的狂热追捧,成为流行时尚。《花蕊宫词》有诗云:“明朝腊日宫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唐朝好男
装的社会风尚。
在这些仕女图中,一位侧身而立的拈花仕女,头挽螺髻,露出一串珠饰,身着束胸长裙,肩披长帔,右手在腹前插入长帔之中,左手上抬胸前,捏一朵开放着的莲花,吸引着一只花蝴
蝶在莲花上飞舞。侍女身体前倾,弯眉细目,丹唇欲启,目光如水,温柔地注视着手中的莲花和被香气吸引而来的蝴蝶,仿佛在和蝶儿嬉戏。而另一位持扇侍女也很高雅,头梳高髻,
面庞腴润,弯眉凤目,鼻直口小,身着低领袒胸宽袖长衫,双手轻握一把绘有精致花样的椭圆形团扇,衣袂翩翩,透着一股清新脱俗之气。这些唐朝美人,她们以其丰腴健美的身姿,
华美飘逸的服饰,俊朗挺拔的男性形象,浓艳独特的面妆,富丽高雅的饰物,生动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大唐盛世的辉煌和美的至高境界。
此外,这些唐朝仕女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低胸露乳形象。在以往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及雕刻中,侍女基本为平胸形象,然而在唐代艺术中,女性出现了露胸现象,这种现象尤以唐
时期最为明显。
这些仕女图反映了以墓主人为代表的唐代官僚贵族阶层,奴婢成群,侍者环绕的生活场面,是他们生前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寄托了薛儆的后人,希望他去世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生
活。这些线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艺术价值甚至超过了唐代传世的一些名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些石椁上线刻侍女图的制作程序应该有两类作者。一类负责样稿创作,一类负责按照样稿勒石。他们的素质与经验,决定着石椁的艺术品质。有学者认为薛儆墓石椁人物线刻具有典
型的“吴家样”风格,即吴道子所创风格。其线型特征为“莼菜条”。所谓“莼菜条”式线型,是在铁线描的基础上,将匀速行笔变为变速行笔,使线型的宽窄有所变化,这种线型打破了中锋
用笔的平行线型规范,同时加入了更多的书法用笔意识。
进而学者推断,薛儆墓石椁人物线稿的作者有可能是吴道子,其依据是开元八年,薛儆死的那一年,以及开元九年薛儆下葬之前,吴道子曾在河北曲阳县为北岳庙绘制壁画《天宫
图》,期间多次往来于长安、河北之间,很有机会经过山西。此外,开元五年(717)正月,唐玄宗曾经去东都洛阳,作为“待诏”的吴道子,也有可能随驾,那么途经汾阴时,作为皇亲
的薛儆必然会侍驾,从而有机会与吴道子接触,所以吴道子参与石椁线刻样本的创作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学者推论扣中了历史的迷底,那么薛儆墓石椁的勒石作者显然会是**别匠
工即朝廷领俸刻工。
退一步来讲,即使仕女刻画不是吴道子所作,也必然是吴道子的一脉传承。从侍女男性化的形象来看,人物的胡须和鬓角在靠近皮肤的地方,是尖而薄的绘画笔法。当它们向两侧展开
时逐渐变得越来越轻。从远处看,云鬓好像是从人物皮肤上长出来的,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绘画手法,从云鬓虬须“毛根出肉”绘画手法来看,薛儆墓线刻人物继承发扬了吴道子的大唐风
格。
由于唐代服饰所见实物不多,薛儆墓石椁线刻人物仕女图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它不仅展现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服装款式变化提供了帮助,而且还为我们还原了一
个真实、开放、自信、包容的东方大国形象,同时也印证了自魏晋以后,盛唐艺术作品最大容纳者是皇室贵族,以及寺观和墓葬。
距离万荣并不遥远的芮城永乐宫壁画,在用笔风格,单幅图形构图模式上,与薛儆墓石椁线刻人物几乎同出一门,都具有“吴带当风”的典型大唐风韵,只不过永乐宫壁画属元代所为,
在整体画风上已趋于成熟大气。
永乐宫壁画是拥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一组大型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中,也属较为罕见的巨制,从传承关系上看,早于永乐宫壁画的薛儆墓石椁线刻人物
图当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作者:张晓辉 万荣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万荣县诗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