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10 17:07:33

朱迹:稷山兴化寺壁画(七佛图)百年颠沛史

稷山县兴化寺,原位于县城西南小宁村,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唐乾封年间曾经修葺。元大德七年(1303)农历八月初六,山西洪洞发生八级大地震,寺院破损严重,后被重建,重建的兴化寺占地30亩,前后三进院,殿宇丛峙,回廊环绕,是当地一座宏阔大寺。具后世考证,寺内除前殿无壁画外,中殿和后殿四壁布满壁画。壁画的内容为七佛图、弥勒变、佛传故事等。据现有资料推断,其壁画成画于元延祐七年(1320),为元代著名襄陵画师朱好古、张伯渊等人所作。朱好古为元代大德地震后游走于晋南各大寺观内的壁画创作班子首领,著名的永乐宫朝元图即出自该团队之手,本文主题“朱迹”,即为寻觅元代晋南壁画创作者朱好古之意。

兴化寺已于抗战时期毁于战火,但《过去七佛图》、《弥勒佛佛会图》等壁画,经百年风雨,有幸留存于世。几铺壁画颠沛百年,今日,我借各位学者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一、《过去七佛图》颠沛史
 
七佛图全图
1、1923年,由于晋绥军与北洋军对峙(北洋军压境),作为唯一寺产的壁画被分块剥离藏匿,但可能由于时间匆忙,剥离工作准备并不充分,壁画剥离并不完整。后由于饥荒,僧众将壁画变卖于境外古董商。
2、1926年,被分割为59块的《过去七佛图》分装57箱,被秘密发往北京。时任北大考古学室主任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马衡得知后,出面议价,以四千元大洋买下。并告知山西当局注意兴化寺保护。七佛图便被北大所藏。
3、1952年,郑振铎主持统筹文物工作后,《过去七佛图》被调拨至故宫博物院,藏于保和殿西庑殿南段,据说十年前仍可透过门缝略窥一二。
4、《过去七佛图》壁画长18.1米、高3.2米,完整画面约58平方米。全图采用了对称式构图,画上有体量相等的7尊坐佛,体量巨大,可能为兴化寺中殿南壁壁画(殿门朝北,倒坐形式)。同时,李济先生在1926年考察兴化寺时时曾提到,兴化寺建筑仍有唐构的影子,中殿南壁还存留一小铺壁画,题材为缺失头部的菩萨像,而1959年壁画修复时,此菩萨头部被发现藏于57个木箱之中,现被单独保存,因此,可以基本确认七佛图为中殿南墙壁画。
 
壁画切割后仅剩头部的菩萨像,菩萨身体已同兴化寺一起,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过去七佛图局部
 
过去七佛图局部,朱好古画派惯用柚子脸型清晰可见
二、《弥勒佛佛会图》颠沛史
1、《弥勒佛佛会图》壁画被剥离墙面的时间应与《过去七佛佛会图》壁画为同一时间。
2、《弥勒佛佛会图》壁画落入古董商手中后,被转移到太原匿藏起来。
3、1928年11月,经河南传教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远东部主任、英国人怀履光斡旋,由北京宝珍斋文物商出面,以五千块银元代买,其背后老板可能即为20世纪初的著名文物商人卢芹斋。被分割为63块的《弥勒佛佛会图》壁画分装63箱,由火车自太原转往天津口岸。1929年1月,兴化寺壁画启运出国,交美国捷运公司运往波士顿港,再由火车运达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933年,壁画修复完成,至此,兴化寺壁画《弥勒佛佛会图》得以重见天日。
4、《弥勒佛佛会图》壁画长11.11米、高5.22米,应为后殿山墙处壁画。整体采用对称式构图,画面中央画弥勒佛和圣众,为一佛二弟子四菩萨的配置,两旁各配有一组男女剃度群像图。
 
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弥勒佛佛会图》
  
《弥勒佛佛会图》局部

《弥勒佛佛会图》局部
三、散落于世的残存壁画
      1972年9月中日建交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从日本购回4块稷山兴化寺壁画,分别为《太子降生图》、《阿难近像图》、《四海水帝巡游图》、《仙人朝拜图》,1979年,稷山县博物馆派人从北京取回,入藏稷山县博物馆。4块壁画大小不一,大约每块高40cm、宽50cm。
      《太子降生图》壁画描绘了释迦牟尼出生后沐浴时的情景,壁画构图形象逼真、人物丰满、衣纹稠密、线条挺拔、色彩华丽,人物表情、动态传神。
 
藏于稷山县博物馆的《太子降生图》
      根据学者研究与整理现存兴化寺壁画可知,兴化寺未剥离壁画已同寺院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可能仍有部分壁画留存于世,如1926年至1938年之间,兴化寺也曾遗失一铺壁画,现已不知去向。上世纪,美国《生活》杂志也公布了一张文物巨贾卢芹斋的照片,卢芹斋公司纽约店入口处有一块镶在画框里的壁画残块,其坐姿、风格和尺度与兴化寺后殿的《弥勒佛佛会图》壁画极为接近。有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兴化寺后殿另一山墙上的局部壁画。

卢芹斋晚年照片
背景壁画疑似为兴化寺遗失壁画(可能位置为《弥勒佛佛会图》对面山墙),现藏位置已不得而知
四、专家考察之行
1、1926年,清华大学李济先生(主持西阴遗址挖掘,中国第一次自己主持的田野考过活动,具有跨时代意义)与地址学家袁复礼在山西考察,适逢七佛图被北大购入,遂协助实地调查了稷山兴化寺,并在其撰写的《中国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考古调查》中提及此事,彼时的兴化寺,仍存有相当体量的壁画,李济分别于中殿、后殿三面墙上发现了残存壁画,后殿墙上题记“元朝戊戌年”依然可见。同时,李济先生在寺中挖出一块唐代造像碑,虽兴化寺后毁于战火,但此碑于1979年在寺院遗址处被重新挖出。

1926年李济先生发现唐造像碑,1979年于兴化寺废墟处被文保人员重新挖出
2、1928年,北大专家将壁画进行了短暂的复原,并将拍摄照片发表于《艺林旬刊》杂志,但两块飞天童子拼接位置被错放,由于保存条件问题,后又放入木箱之中。

《艺林旬刊》杂志封面
3、1938年,怀履光主任委派两名学生到兴化寺勘察,根据他们的报告,怀履光在1940年发表了研究成果《中国寺观壁画——十三世纪的三铺壁画之研究》,在考察中,他们记录下了珍贵的壁画题记,保存下来了珍贵的大殿影像资料。

怀履光学生抄录壁画题记
“绘画特诏 朱好古 门徒张伯渊”题记可知,兴化寺壁画可能为朱好古亲笔
 
 
怀履光学生留下的珍贵影像
4、1959年,中央美院陆鸿年等老师讲59块壁画进行了拆装复原,由于复原工作参考30年照片,两处飞天童子仍然错放,时至今日仍“将错就错”,我们见证了文物工作者的艰辛,也见证了历史的遗憾。

七佛图局部
上图为错放的飞天童子,下图为电脑复原后正确摆放的飞天童子,衣襟飘带完全吻合
5、1964年和1972年,柴泽俊先生曾两度至兴化寺实地考察,在农田旁的寺址上还可见到“残碑瓦砾”,他认为兴化寺在抗日战争期间即已毁塌。
6、2011年春节,壁下观节目古村、瞿侠老师等一行四人至兴化寺原址调查,发现了柱础等石构件。不知十几年后的今天,兴化寺遗址是否仍存,有朝一日,希望可以实地考察,虽然已化为尘埃,但至少可以缅怀一下。
结语:归于尘埃的兴化寺
元大德7年(1303年),平阳府洪洞县发生大地震,具现代专家推测,震级达到八级以上,“辛卯,夜地震,平阳、太原尤甚,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大德之震,是中国有史之记以来最大破坏性地震。坐落于稷山的兴化寺,同样遭到严重破坏。震后六年间,余震不断。平阳府、太原府内寺观也开始的漫长的重建工作,大量壁画“订单”也随之而来,朱好古花班团队也在此时,兴起于山西南部地区。兴化寺壁画,必然是朱好古及其门人的一项重要工程,1320年左右,工程完工,内容之精美、画作之宏伟,无不打动着信徒的心灵,也许,同样饱受地震止痛的朱好古,也希望借壁画来慰藉灾民。
1938年至1949年之间,兴化寺毁于战火之中,这座承载了千年信仰、寄托了震后重建之殇的晋南大寺,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之留下壁画踪迹让后人寻觅。
----------------------
参考文献:
《元代晋南寺观壁画群研究》孟嗣徽
《兴化寺壁画与晋南元代壁画群的几个问题》孟嗣徽
《稷山兴化寺壁画的百年沧桑》山西省政协官方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迹:稷山兴化寺壁画(七佛图)百年颠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