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12 15:48:08

在铺头村能随意穿越到唐宋元明_村名故事


铺头村位于稷山县西社镇东北端,北连乡宁,东至新绛县境,西至沙沟村,南至范家庄,河东最大峪口----马壁峪穿村而过,与云丘山景区隔河相望,环境优美,位置独要。

铺头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处马首山马壁峪最南头,隋唐时期在此设铺(驿站),故名。当时马壁峪向南可通往绛州、稷山,向北可通吉州、甘肃,在此设驿站逐成一村,得名铺头。村名还有一说:古时,入峪驮碳商贾及百姓川流不息,此处为必经之路,人困马乏,村里店铺林立,以供道人休息,到达此地即为走出绵延百里马壁峪的尽头,因此得名“铺头”。其实,地方志中记述该村为古驿站。2022年10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会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组织专家对铺头村进行了古村落申报评审,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走在村里起起落落的石板路上,三面环山,一颗颗古树遮天蔽日,叶随风舞,碧草连天,鸟声啁啾,仿佛行走在世外桃源。村里的石砌房饱经沧桑,古老的门楼上挂着红灯笼和“驿站”幡旗。村内较大规模的宗族有两家:闫氏家族、贾氏家族。其中绵支派闫隆,字傑,因治理乡里有功,受皇恩之赐;贾氏家族商号“兴川号”,从甘肃省到铺头村,沿途都有生意铺子,沿路到家铺头村都不住店。所有银两,由镖夫用骡马运回“兴川号”。


明隆庆年间,知县孙倌在三界庄设里,辖铺头、后涧头等五村;清代仍为铺头,沿用至今,辖小河村;民国37年(1948)属五区范家庄行政村管辖;1954年为范家庄乡辖;1958年为西社公社范家庄管理区,后又为铺头生产大队;1984年即为西社镇铺头村。

马壁峪为汾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吕梁山南麓乡宁县和乐村附近,河流总长75公里,峪口就位于铺头村。峪口以下经2道分水口、4条行洪河道流入汾河。其中稷山境内为西涧和大众涧2条,新绛2条,共涉及两县5个乡镇的25个村庄。稷山境内干流大众涧长16.5公里,由北向南经西社镇和稷峰镇部分村庄后,在下费桥西汇入汾河。西涧长16公里,流经铺头、范家庄、张家庄等村庄在东渠村南汇入汾河。



从空中俯瞰铺头,悠长的河流穿村而过,两岸一栋栋故居,铺着绿油油的麦地,依着金灿灿的玉米,山间林木森森,远接蓝天白云,村里的小巷,干净又雅致。在这里还能看到耧耱犁耙骡马黄牛,在田间还能观看古老的农耕方式,在不少农家的墙头上还能看到一溜溜锄头铁耙䦆头。这里是一幅斑斓多姿的乡村诗意栖居图画,就因为这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滨水而居的铺头人,沐浴在一片曙光中,别样温暖祥和。对于久居城市的人,铺头是俗世间最亲切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能随意穿越到唐宋元明清。

历史有远有近,铺头有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那是抗战时期1938年3月16日发生的日寇暴行惨案。这天早上,天还没有亮,盘踞在稷山县城的日寇即向距县城以北20华里的马壁峪进犯,因为那里驻守着抗日军队。日寇先用大炮向马壁峪的山坡上轰击,接着用机枪扫射,继而便是进村烧杀。铺头村当时只有60户人家,一共340多口人。日寇进攻马壁峪时,铺头村老百姓听得炮声早就慌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四处逃散。

没有来得及逃避的一位村民被烧死在家里;少年姚闷子、阎玉成逃跑过程中被日军击杀;村民阎安延、阎徐宝被日寇用刺刀挑死在大路旁。已逃到村东山坡柏树林中墓地里的阎小静、阎来万、阎妮狗、杨三杰、阎美顺、阎应和、阎金海、阎亭碧、任伯水、阎天才、阎银住等11人被日军发现后带走。他们被剥光衣服后捆在树上,除了阎天才被刀砍伤后挣脱绳索滚下山坡逃出外,其余10人全部被日军用刺刀和指挥刀刺死。日寇把能找得到的人几乎全部杀害,村中的房屋全被烧毁,一共烧毁266间民房,还烧毁了气势宏伟的古庙五龙宫。

铺头的天有云卷云舒,这些难以忘却的记忆,激励着一代代铺头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解放之后,古老的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风淳朴,文化提升,除继续保存原有村落风貌,随着各项经济惠农政策的落实,村里搞了护村坝修建、两委办公场所修建、吃水管道入户、通村路整铺等重点工程,依托五A级旅游风景区云丘山旅游区优势,村里在第三产业上做文章,立足实际,大力倡导“稷山四宝(饼子麻花鸡蛋枣)”发展,开发稷山系列美食,做强古村落旅游,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村民民收入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抗战时期铺头惨案资料来自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铺头村能随意穿越到唐宋元明_村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