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12 16:08:14

翟店镇南梁村的“齐白石”——画家杨金魁

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流霞颂枣乡。

挥毫泼墨养性怡情;观者无不赏心悦目。

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懈追求,为后稷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向南梁村优秀画家杨金魁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翟店镇南梁村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杨金魁家中

自题牌匾与自刻的木质对联联



影壁

院落:西墙上瓷砖剪纸作品也是杨金魁老人创作

杨金魁在调制国画颜料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杨金魁老人为来访客人赠送画册题签

运城电视台记者陆杰潘晶前来采访杨金魁与运城电视台记者潘晶交谈
         
喜欢一门艺术,如果有人教当然好,如果没人教,怎么办呢?杨金魁是一名书画爱好者,从小喜欢绘画,没有老师就自学,多年来坚持绘画,从最初的画梅兰竹菊到画枣树枣花,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家乡的发展变化。杨金魁家住稷山县翟店镇南梁村,寥寥几笔下去,一朵朵红梅跃然纸上。受邻居影响,他从小就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那个时候跟着杨老先生,农村的习惯每年谷雨门上要贴个鸡,五月端午要贴老虎,春分的时候是牛,那个叫春牛。杨老先生人家画好以后,我就把纸覆盖上临
摹,从那时候就慢慢喜欢上画画了。

      就这样,杨金魁自学绘画,并且坚持了下来。工作以后,见识广了,目标也更明确了,在学习绘画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平时上班时间要是工作不太忙的话,我也是抓紧时间看一些绘画的理论,包括一些唐诗宋词,文学素养的提高对绘画有很大的帮助。下班以后,临摹古今名
画。那个时候画画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常常是到了半夜12点都放不下笔,常常是后半夜瞌睡了,几个凳子并在一起睡一觉,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杨金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1960年的时候,太原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业余职工美术培训班,那个时候我就参加这个培训班了,每个星期日去那里学习半天,这个学习了有两年。

      两年不间断的学习,为杨金魁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更坚定了他绘画的决心。他退休回到老家后,便开始专心钻研绘画。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从单位退休回来以后,就画些牡丹,梅兰竹菊,后来在画画的摸索中,有时候画着就琢磨着想着,这个花鸟画的题材老是这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板枣是咱稷
山的一大产业,并且有上千年的栽植历史,枣大家也爱吃,枣花也香,所以我就想着为什么不能把枣花和枣通过绘画把它变成一种艺术。

     有了想法之后,杨金魁就开始行动,每年春天枣花盛开、中秋时节红枣挂满枝头时,他都会到枣树地里观察、写生。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一开始画也不行,怎么也把枣树的艺术性表现不出来,也是经过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才慢慢把枣树,枣花表现出来,才有了一大进步。

      经过几年的反复探索和琢磨,杨金魁将无人触及的枣花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宣纸上。2015年,他画出的《花香蜜甜》参加山西省第五届花鸟作品展,荣获二等奖。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当时展览期间,我看到就包括有些画家也好或者一般普通群众也好,对我这幅画的喜爱,让我心里头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

      在之后的几年,杨金魁又相继创作了《盛世粮丰图》、《枣花香里话丰年》等画作,把对家乡的热爱融进绘画作品里。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不光画枣花,还要画板枣,把枣的艺术好好地表现在宣纸上。每年稷山搞这个板枣节,推销这个红枣,我想通过绘画,助稷山板枣的一臂之力。

      杨金魁说,练习绘画这么多年,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今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稷山的同行人家有好几个都办了个人画展,所以我自己也想办一个个人画展。心里头已经计划有这想法已经好几年了,一直在筹备和琢磨。现在作品基本准备
的也差不多了。为了办这个画展,我去年专门出版了一份个人画册,这个就是为了办个人画展做准备,现在还有几幅作品基本上构思接近成熟,就是等着落笔画。

       为了这个画展,杨金魁构思了很久,准备将作品分成几个版块,通过画作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思念。

       南梁村村民  杨金魁:一个就是想画汾河,汾河经过稷山,题目我想叫汾水西流贯稷山,起码汾河在稷山这段我想把它表现出来。想画两幅人物画,把对我父亲的印象,对我母亲的印象我要通过书画表现出来,在展览上展示出来。所以还想构思一个乡土或者叫叶落归根也好,乡土思乡也好。也是在个人展览上要把它画出来。
绘画可以说是杨金魁老人的一生挚爱,在77岁高龄时,他的心愿竟然是举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我们也祝愿老人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运城电视台记者陆杰潘晶前来采访杨金魁

与运城电视台记者潘晶交谈

1962年的作品


1962年的画作

2018年创作的最后一副画作

2018年创作的最后一副画作


元代杨维桢讲:“书与画耳,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书与画实本同源,线条流转中,笔墨浓淡间,便优雅、豪放、多情地记录了画家心目中的情感与美。


入选山西省美展获奖作品

入选山西省美展获奖作品


小小画桌简陋场地,蔚蔚作品清秀画风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欲变画家格,别开生面目。
策杖一行人,明告此意独。


画中之理吾不解,画外之意吾颔之。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欲变画家格,别开生面目。
策杖一行人,明告此意独。


在乡邻帮忙写对联
与翟店镇书画协会会长杨玉杰(中)一起为乡邻帮忙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翟店镇南梁村的“齐白石”——画家杨金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