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池
泊池,又名涝池,挖在路边、村头的一种蓄水塘。永济方言“波池”“池塘”或“池波”,童年最为诱人的碧湖,白日碧波荡漾、深夜蛙鸣声声的地方。
“泊池”一词,意象又具象,可谓形神兼备。涝池,其功效奥妙便在那个“涝”字上——下大雨暴雨连阴雨出现水涝时,家家户户的积水,村庄里的积水,便会顺着地势流淌到那个偌大的涝池里。同时有蓄水、抗旱、饮牲口、女人洗衣、男人洗澡游泳、淤泥积肥等诸多价值,对改善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天会多次往返于涝池与饲养室之间,他们是在挑水拌草喂牲口;每日里中午和傍晚,各村饲养室的饲养员则会赶了成群的牲口去涝池里饮水。人们习惯上说是“饮牲口”。
涝池和碾麦场是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也是夏季天热之时人们空闲时间、劳作间隙在此歇息纳凉、谝闲传、孩子玩耍嬉戏的最佳之地。夏日里,大涝池则成了几个村男人们与臭小子们大扑腾的乐园。大伏天的中午与傍晚,涝池里人头攒动,那多是成天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利用中午“夏晌”(午休避暑)和一天劳作过后的时间在涝池里游泳,享受那份凉快的惬意。而当夏日里碾场(碾打麦子)时,中午翻场罢和下午收场后,男人们都会去涝池里降温和清洗浑身沾满的麦芒、麦衣、麦草。孩子们在学校放暑假后,则会从中午到傍晚一直泡在涝池里凫水、钻冒眼。他们凫水都是那种狗刨水式,两只手臂在前面划水,两条腿在后面有规律地在水面上“扑腾扑腾”地击水,大概是增加浮力吧。
只要天气晴好,每一天,村里的女性,不论是上了年纪的婆婆,或是中年的婶婶、年轻的嫂子,还是姑娘们,都会围在涝池周围洗衣服,捶打衣服的棒槌声、高声低语的说笑声、相互唧唧咕咕拉家常的慢声细语,不绝于耳,汇成一曲绝妙的“乡村原生态女声协奏曲”,这也是所谓的“万户捣衣声”吧。晚上,池里呱呱、呱呱的蛙鸣声、吱吱、吱吱的蛐蛐声响成一片,给夏天的夜晚凑响了美妙的催眠曲,只要有人拾一块土疙瘩投进池内,马上寂静无声,稍后又哇哇响起。
旱季里,涝池也有干涸见底的时候,于是生产队便会组织男女社员们,将涝池底积聚的厚厚的黑沉沉的淤泥挖起来,担挑车载,运到田地里做肥料,是很有肥力的。用涝池里的淤泥施过肥的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