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4 天前

平田整地_那活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业学大寨”热潮在全国兴起,我们村于1973年麦收后开展了以平田整地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和黄随舟、梁桃学、张天成等人被抽调到大队“农建兵团”,进行“郑费式”平田整地。
“郑费式”平田整地的精髓是“深挖回填、阳土上翻”。“深挖”,就是将高处地块表层的阳土先铲到一边,把下面的阴土挖出来,用小平车运到低处;“回填”,就是在挖去阴土的地方再填上阳土。“阳土上翻”,就是将低洼处的阳土翻上来,覆盖到运来的阴土上面。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证了土地平坦,又不耽误当年种庄稼。这种模式是车盘公社郑费村首创出来的,因其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故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
我们村的“农建兵团”由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黄河带领,我们一人一辆小平车,一人占一畦地往后挖。麦收之后,土地普遍缺墒,除了表层的阳土而外,底下的阴土全是硬梆梆的,用铁锨挖一天,脚心踏得生疼,走路都成了跛子;用小平车把挖出来的阴土往低洼处运,车轱辘下面是回填后的阳土,运到低洼处是刚倒下的虚土,车轮深陷其中,推拉都很费力,把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衣襟。
为了鼓励大家的劳动热情,各个生产队都为“农建兵团”设立了“汤菜灶”,馍馍自己从家里带,早、午管两顿汤菜,时不时还炖个肉菜给我们改善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我觉得又能多挣工分还能吃肉改善生活,比在家里吃得还好,心里反倒觉得美滋滋的。第五生产队那时比较富裕,队长还给我们每人买了个蓝背心,上面印着“赤锋”两个字,称赞我们是“赤社村的农建先锋”。有个捣怂看见这两个字后,耍笑说“倒不是痴怂”,不知怎么传到了黄河同志的耳朵里,黄河不但把他叫到工地向我们承认错误赔情道歉,还在大队广播里点名批判了他一顿,吓得他以后再也不敢“胡言乱语”。
就这样,我们从六队大滩地开始干起,接着是三队西南崖、五队东崖头、一队鳖盖地……从麦收后到种麦前,整整平了80天地。那一年,我一个人挣了5000多工分,是我们队当年挣工分最多的人。
大规模的平田整地劳动,为我们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土地平坦水流快,省水节劳保丰收。直到现在,一看到田间一片片平平整整的土地,村民们还会情不自禁地赞道:“那都是当年平田整地打下的底子!”

黄立会/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田整地_那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