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3 天前

闫义定回乡旧梦重拾“灌改乔”赢得“皂角王”


2007年从市电业局劳服公司总经理退下来的闫义定回到故乡后,又旧梦重拾,想把漫山遍野的野皂角灌木丛变成乔木皂角树,并获得成功,于是他赢得了“皂角王”的美誉。

2007年,运城市供电局退休职工闫定义从“劳服公司”总经理岗位上退下来回到故乡西姚后,他旧梦重拾,第二天就到中条山上进行调查研究。

怎么才能把野皂角灌木丛变成乔木皂角树呢?

他想到了嫁接,也开始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的同时,还辗转近400公里,找到山西林科院教授郝向春,没想到他们的思路不谋而合。

经过春夏两季的普查,他发现盐湖区中条山上的野生皂荚占到自然植被的60%,酸枣占到30%,其他灌草占到10%。

随后,他又车载有关人员,行程3万多公里,调查了解到全省野生皂荚面积达500多万亩,这就更增加了他对开发野生皂角市场的信心。

接下来,他承包了西姚、义同两个村子中条山北麓的荒山3000亩,组建了以生态绿化和野生皂荚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灌改乔”成功与否,关键是要攻克嫁接技术大关。因为全面攻克技术难关是野生皂荚嫁接与良种选育成功的关键。他除全面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外,还跑遍了许多有野生皂荚的沟壑和自己承包的每片荒山。他还时不时地进出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山西各地到陕西、河南、重庆等省市,不断考察、观摩、取经、探讨、嫁接,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灌木改乔木,荒山变园林”的措施:

(一)改环境。根据山坡地形,在野生皂荚单株树下面挖个鱼鳞坑,在水平带集中的几株树下挖一条带,用以保持水土,提高成活率。

(二)搞嫁接。先把一大丛呈灌木状的野生皂荚平茬,然后在其中选二三株最壮的作为嫁接对象;采集接穗时间选择在树木停止生长之后,然后蜡封保存,等到来年清明节前后再嫁接,每亩嫁接600棵左右。

(三)精管理。从嫁接成功开始,每隔20天就要剥一次砧木上的萌芽,随时随地掌握发育情况;为了提高产量,他们又在成品树上试着搞层次型管理,即一树三层。

(四)选优种。在整个改良过程中,闫义定特别注意研究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经济特点,为大面积嫁接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在众多的皂荚品种中,他与山西省林科院合作,选育出一种既结刺又结荚,产量高、效益好的果、刺两用型优良品种,命名为“帅丁”。

“帅丁”被审定后,他又继续优中选优,相继选育出帅荚1号、2号、3号、4号、河东1号、2号、3号、4号、8号、9号、10号等十多个皂荚新品种,并建立了100亩繁育基地、50亩采穗园,每年向周边山区乡镇免费提供良种接穗25万多个。还向晋城、大同、吕梁、河南、安徽、贵州等地区免费赠送上千棵优种苗木,让他们帮助试种,看能否适应当地的土质和气候。

 “灌改乔”成功后,省林业厅在盐湖区召开了“全省皂角产业发展管理与技术培训会议”,从而走出了一条灌木改乔木、荒山变园林的新路子,为攻克石灰岩山区荒山造林提供了全新的绿化模式和治理样板,为皂荚适生区提供了一种前景可观的新型经济林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闫义定公司助力全省“灌改乔”8万亩,全国“灌改乔”15万亩,为山区脱贫致富、实现金山银山做出了巨大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闫义定回乡旧梦重拾“灌改乔”赢得“皂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