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前天 15:48

孙定国旅长在稷山往事回忆


孙定国(1910-1964)

孙定国是山东人,1938年刚到晋南时,任晋绥教导三总队总队长,后改番号为政卫一支队,任支队长,再后改番号为212旅,他任旅长。当时212旅辖三个团(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和第一、第二两个支队,大约四、五千人。我在五十五团任宣传干事。这个部队属山西新军,名义上是阎锡山领导,实际是由与阎锡山对立的牺盟会领导的。那时候,212旅没有固定驻地,一般以团为单位分散活动。不过,相对说来,驻稷王山麓之属于稷山的庄利村、徐家庄、望嘱等以至东王村的时间较长,次数也多,那里可说是我们212旅的根据地。孙定国于文化革命初期被迫害而死,后予以平反。兹就孙定国旅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几件事回忆记述如下,以作纪念。

其一,他很注意搞好军民关系。1939年晋西“十二月政变”后,翌年2月,212旅开赴晋东南合并于八路军。我们军队走后,曾驻过的庄利、望嘱等几个村子,联合给孙定国赠送去了锦旗。他收到锦旗后,在复信中说:“定国不才,辱蒙厚赐。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两难之下,谨此拜领”。据说在当地一些教员中至今还传诵着,认为回信写的简洁、得体。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当时支队拘留所里看到了两个熟人,一个是我们村的赤贫单身汉贾成合,一个是翟店镇某粮店的邓姓商人。经我向支队长孙定国说明他们都不是坏人以后,很快就被释放了。人们议论说:“支队长不冤枉一个好人。”

其二,他很注意以身作则。1938年秋,教导三总队建立不久,就在稷山汾南之上王尹、下王尹一带,由他指挥,初试锋芒,同日寇打了一仗。敌受重创,狼狈逃窜。按照他的说法,那叫做“血祭‘九·一八’”。1939年冬天,他指挥部队在公路附近与过路日寇交火时,身先士卒。我曾看到他和他的警卫员穿的棉大衣上,都有鬼子**打的洞,露出了棉絮。见者无不为他们捏一把汗,更被他们的勇敢精神所激励、所鼓舞。同年冬的一天,日寇动员了几个县的兵力,分兵九路围攻稷王山,妄图一举歼灭212旅。在孙定国的指挥下,驻地军民通力协作,机智勇敢地突出重围,粉碎了日寇的阴谋。当时部队流动性大,驻地常常转移。每到一个村子,都是吃的摊派饭,有好一些的,有差一些的。每当吃饭时,他总要看看这家的饭,又看看那家的饭,他和他的警卫员总是吃差一点的饭。他的警卫员背着他,向别人发牢骚说:“跟旅长不好,总吃不上好一点的饭。”

其三,他很注意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他参加过我同战士在一块儿的学习讨论会,到我所在的团,由我主持的政治战士训练班了解过情况。我还亲眼看到他在傍晚用手电照明,看我们团的墙报比赛专栏。不仅如此,连我们团哪个连队军政关系不融洽他都知道。

其四,他很注意宣传群众。当然,他讲话的口才好、声音洪亮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能抓住群众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讲话。凡是听过他讲话的人,都说讲得好、喜欢听。他宣传群众的方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我目睹过他一身二任地,一会儿当日寇的军官,一会儿当日寇士兵的讲话表演。

作者系稷山县太郝村人,在东北工作多年,现(1994年)离休住沈阳市。

——选自《稷山文史资料》(第八、九合辑 1994年9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定国旅长在稷山往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