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莲自传体小说《上辈子 这辈子》读后_高晓江
这确实是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文本里既有民间文学通俗的套路,又有专业作家独具的大气;既有天真,又有老辣;既有放纵恣肆,又有简单荒疏……无疑,这不是一位圆熟温润、讲技巧的职业写者,但肯定是一位胆气充沛、不吐不快又情感丰富、阅历深沉的写者。她真诚勇毅、心手合一,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气,书写出了这本《上辈子 这辈子》。一
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想起了黄河,有水不清,有波不平,鱼虾不昌,舟帆影支,既原始鲁莽又饱含文化。一句话,面貌素朴,神气逼人!而作者是我知道的,73岁的孙秀莲老人。
和大多数晋南乡村妇女一样,她没念过几天书,年少时放羊、割草、拾柴、做饭,成家后伺左奉右、拉儿扯女备受艰辛。改革开放后,她才走出土地,试水商海,遂意气风发,家门日昌,产业益繁,北上南下,一派兴盛!后来偶尔闲聊,听说她身体不是太好,天年颐养,不料竟写出了这皇皇巨著。
展卷浏览,鲜见小桥流水花前月下,反而多是长枪大戟于长坂坡、奋刃扬蹄于金沙滩般的大场面,不由得想起了百岁挂帅的佘太君、击鼓金山的梁红玉。
书中主要写的是赵家三姐妹及其家庭、儿女两辈人近百年的坎坷命运。他们一个个挣扎在泥土血泪中,挣扎在烈日寒风的交割撕扯中。想到了“千红一窟 万艳同悲”的《红楼梦》,我甚至想把它定位成晋南农村版的《红楼梦》。正是有底层生活的原因,文本中回荡着女儿们凄苦无助的旋律,却绝无哀婉悱恻。它是健壮的生命交响,是钢浇铁铸的脊梁骨,历百劫而不倒。
也许是我知道作者的身体、年龄、情况吧,阅读中不时会停下来感慨和惊讶老人的笔力和气力。这里当然指的是描写的大胆干练,文气的跌宕饱满,同时也指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在这里,人物就是作者本身,而不是刻意塑造的客观对象。淋漓笔墨不是作者对人物的投射,而是作者对命运的理解。历史跨度近百年,其间流离困苦,惨烈而壮观,支撑她们活下去的多是传统的文化信念、勤劳为善的根本价值和爱的本能。她们在时代浪潮中漂浮,老一代如此,年轻一代如此,好人坏人皆如此。光辉的人性是居于舞台中心的女人们活下去的力量,也是感动和温暖人心的文学力量!
山西河东文化有着这样的精神特质。这里土地古老,文明深厚,人民多崇古尚义尊礼卫道,人稠地少素来竞争激烈,守土重迁赖道德血缘维系。其间的人遭逢困苦不平,多内责而少外求。秀莲老人也是如此,她的目光盯着亲人,心心念念亲人的幸福和悲苦,没有深究造成这悲剧的原因,没有批判世间冷漠。这就是善良人的视角和认知,动人而无助,哭诉不追究!一如黄河,在荒漠和山谷间浑浊地埋头前行。
二
圣人说礼失求诸野。秀莲老人的自传体小说,对于当下的写作也有着在“野”之“礼”的端正!这个断语是我阅读的真实感受。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总能感觉到作者的努力、犹豫、讨好或不自信,似乎还能感觉到他的痛苦或纠结,而这些在秀莲老人这里没有。说书戏曲、传说文学,只要是能用的拿来就用,不躲不闪,光明磊落;性爱情爱、粗言糙语、街头炕头该写就写,阔步而出,堂堂正正。
比如,文中多次描写新人的装束、彩礼的式样规制,那一定是亲眼见过,且羡慕不已、深入骨髓的渴望,不然不会如数家珍。比如,银玲的“打鬼”声色俱厉、指天抢地、气势磅礴,让人不由想起蒲剧舞台上的六月雪、救裴生、打神告庙!那不都是不甘的青年女子勇武奋力的抗争吗?
汪洋恣肆、跌宕起伏,一出出大戏、好戏、骨头戏。仙儿一章是传奇,银玲“打鬼”是传奇,玉玲的人生是传奇,四凤、巧云、改枝的爱情是传奇,甚至恶婆婆马氏、无赖赵七的人生都是传奇。钱先生和金玲则像两根绳,拉扯了周遭的一家又一家,串起了故事一个又一个。这里有作者的匠心,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生活的实录。相信百年来,晋南大地上的男人女人就是这幅场景,就是这样和命运冲冲撞撞、浑身伤疤、一腔倔气(不拐弯一根筋)、满怀希望地活着过着!
我尤其感动于作者笔下的场景,雪地、场院、集市……气息生动浓郁,恍然置身其中,似乎一把把我们拉到了那个时空里,鼻子里满是浑杂到无可名状的亲切味儿!儿时冬天,上学天黑地冻常需约伴,站在窗下叫喊后,大人怕冻着孩子,多是披衣开门。进门后,我们则多是站在炕沿下等同伴穿衣。炕头是一排脑袋,炕上是一筒筒被窝,炕下是一地烂鞋……豆灯明灭里,那气味儿就是赵家被抢时的气味儿。戏子们住的坑洼土炕、巷尾的叫骂声,都是我熟悉的……阅读时,心里有泪划过,我的祖先、父母也都生活在那个时空里,那个味道里!
真诚的个人写作就是如此!真诚、真实面对自我心灵和生命历程的记录书写是珍贵无比的存在。我不敢说这本小说的文学地位,但我敢说其有着弥足珍贵的文化地位。我们的传统、文明、根本的价值将依此而被感受和传承!这确实是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文本里既有民间文学通俗的套路,又有专业作家独具的大气;既有天真,又有老辣;既有放纵恣肆,又有简单荒疏……无疑,这不是一位圆熟温润、讲技巧的职业写者,但肯定是一位胆气充沛、不吐不快又情感丰富、阅历深沉的写者。她真诚勇毅、心手合一,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气,书写出了这本《上辈子 这辈子》。
一
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想起了黄河,有水不清,有波不平,鱼虾不昌,舟帆影支,既原始鲁莽又饱含文化。一句话,面貌素朴,神气逼人!而作者是我知道的,73岁的孙秀莲老人。
和大多数晋南乡村妇女一样,她没念过几天书,年少时放羊、割草、拾柴、做饭,成家后伺左奉右、拉儿扯女备受艰辛。改革开放后,她才走出土地,试水商海,遂意气风发,家门日昌,产业益繁,北上南下,一派兴盛!后来偶尔闲聊,听说她身体不是太好,天年颐养,不料竟写出了这皇皇巨著。
展卷浏览,鲜见小桥流水花前月下,反而多是长枪大戟于长坂坡、奋刃扬蹄于金沙滩般的大场面,不由得想起了百岁挂帅的佘太君、击鼓金山的梁红玉。
书中主要写的是赵家三姐妹及其家庭、儿女两辈人近百年的坎坷命运。他们一个个挣扎在泥土血泪中,挣扎在烈日寒风的交割撕扯中。想到了“千红一窟 万艳同悲”的《红楼梦》,我甚至想把它定位成晋南农村版的《红楼梦》。正是有底层生活的原因,文本中回荡着女儿们凄苦无助的旋律,却绝无哀婉悱恻。它是健壮的生命交响,是钢浇铁铸的脊梁骨,历百劫而不倒。
也许是我知道作者的身体、年龄、情况吧,阅读中不时会停下来感慨和惊讶老人的笔力和气力。这里当然指的是描写的大胆干练,文气的跌宕饱满,同时也指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在这里,人物就是作者本身,而不是刻意塑造的客观对象。淋漓笔墨不是作者对人物的投射,而是作者对命运的理解。历史跨度近百年,其间流离困苦,惨烈而壮观,支撑她们活下去的多是传统的文化信念、勤劳为善的根本价值和爱的本能。她们在时代浪潮中漂浮,老一代如此,年轻一代如此,好人坏人皆如此。光辉的人性是居于舞台中心的女人们活下去的力量,也是感动和温暖人心的文学力量!
山西河东文化有着这样的精神特质。这里土地古老,文明深厚,人民多崇古尚义尊礼卫道,人稠地少素来竞争激烈,守土重迁赖道德血缘维系。其间的人遭逢困苦不平,多内责而少外求。秀莲老人也是如此,她的目光盯着亲人,心心念念亲人的幸福和悲苦,没有深究造成这悲剧的原因,没有批判世间冷漠。这就是善良人的视角和认知,动人而无助,哭诉不追究!一如黄河,在荒漠和山谷间浑浊地埋头前行。
二
圣人说礼失求诸野。秀莲老人的自传体小说,对于当下的写作也有着在“野”之“礼”的端正!这个断语是我阅读的真实感受。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总能感觉到作者的努力、犹豫、讨好或不自信,似乎还能感觉到他的痛苦或纠结,而这些在秀莲老人这里没有。说书戏曲、传说文学,只要是能用的拿来就用,不躲不闪,光明磊落;性爱情爱、粗言糙语、街头炕头该写就写,阔步而出,堂堂正正。
比如,文中多次描写新人的装束、彩礼的式样规制,那一定是亲眼见过,且羡慕不已、深入骨髓的渴望,不然不会如数家珍。比如,银玲的“打鬼”声色俱厉、指天抢地、气势磅礴,让人不由想起蒲剧舞台上的六月雪、救裴生、打神告庙!那不都是不甘的青年女子勇武奋力的抗争吗?
汪洋恣肆、跌宕起伏,一出出大戏、好戏、骨头戏。仙儿一章是传奇,银玲“打鬼”是传奇,玉玲的人生是传奇,四凤、巧云、改枝的爱情是传奇,甚至恶婆婆马氏、无赖赵七的人生都是传奇。钱先生和金玲则像两根绳,拉扯了周遭的一家又一家,串起了故事一个又一个。这里有作者的匠心,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生活的实录。相信百年来,晋南大地上的男人女人就是这幅场景,就是这样和命运冲冲撞撞、浑身伤疤、一腔倔气(不拐弯一根筋)、满怀希望地活着过着!
我尤其感动于作者笔下的场景,雪地、场院、集市……气息生动浓郁,恍然置身其中,似乎一把把我们拉到了那个时空里,鼻子里满是浑杂到无可名状的亲切味儿!儿时冬天,上学天黑地冻常需约伴,站在窗下叫喊后,大人怕冻着孩子,多是披衣开门。进门后,我们则多是站在炕沿下等同伴穿衣。炕头是一排脑袋,炕上是一筒筒被窝,炕下是一地烂鞋……豆灯明灭里,那气味儿就是赵家被抢时的气味儿。戏子们住的坑洼土炕、巷尾的叫骂声,都是我熟悉的……阅读时,心里有泪划过,我的祖先、父母也都生活在那个时空里,那个味道里!
真诚的个人写作就是如此!真诚、真实面对自我心灵和生命历程的记录书写是珍贵无比的存在。我不敢说这本小说的文学地位,但我敢说其有着弥足珍贵的文化地位。我们的传统、文明、根本的价值将依此而被感受和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