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2-17 11:13:35

紫砂蟾蜍水盂: 紫砂墨韵 文房雅趣


文物名片:紫砂蟾蜍水盂

出生时间: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

尺寸:通高15.5厘米、长26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悠悠华夏的文明长河中,文房雅器作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与创作伴侣,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其中,紫砂蟾蜍水盂以其别具一格的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眼前这只萌萌的“小怪兽”来自百年前的民国,是除“文房四宝”之外,一种古人常用的文具——水盂。虽然整体看起来有些迷你,但体型十分丰满,圆鼓鼓的身体、结实的四肢,还有高昂的头,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灵动与美好。作为文房“第五宝”,墨香四溢的书桌是它小憩的最佳场所,而它也是文人雅士的最佳“桌宠”。

河东大地文脉厚重、人才辈出,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紫砂蟾蜍水盂,正是百年前河东文人雅趣的生动见证。细细观察这件小小的“萌物”,只见它作昂首状,双目圆瞪,小嘴微张;微微隆起的背脊正中有一不规则孔,可盛水于体内。浑圆有力的四肢微曲,整体呈蹲坐状,满布身体的乳钉也极富装饰效果。整件水盂看起来十分精致,当时人们品位之高雅在这里可见一斑。

盂,原是用于盛放饮品的圆口贮存器,《说文解字》载:“盂,饮器也。”在我国,制作水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已有专门用于研磨的石臼,并配有专门盛水的铜壶。汉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用于盛放洗笔余水的铜笔洗。魏晋时期,水盂逐渐演变为瓷质,并且出现了各种形状。唐宋时期,由于瓷器的普及,水盂多为瓷质,形状也逐渐丰富。明代时,水盂的材质和形状都更加多样化,出现了铜胎画珐琅水盂、玉水盂、玛瑙水盂、玻璃水盂等。清代的水盂更加精美绝伦,以景泰蓝、铜胎画珐琅等工艺制成的水盂成为宫廷文房用器。而到了现代,水盂已经不仅仅是文房用品,更成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

对于很多文人雅士来说,书房既是他们读书、写作、绘画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精神休憩之地。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里,每一件器物都有独特的意义。曾几何时,这件紫砂蟾蜍水盂被静静地放置在案头,与笔墨纸砚为伴,为书房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氛围。轻轻拿起水盂,将水滴入砚台,那清脆的水滴声连在一起仿佛一首美妙的音乐,为他们的创作注入灵动的音符。水盂已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他们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让他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心灵栖息地。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蟾蜍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寓意。在古代传说中,蟾蜍为月中之物,被视为月的象征,月宫也被人们称为“蟾宫”。自唐代科举制度盛行后,“蟾宫折桂”便成了科举高中、金榜题名的象征。《淮南子·精神训》载“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李白也为其作诗“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文人墨客们将蟾蜍造型的水盂置于案头,是希望自己的科举之路顺遂如意,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紫砂蟾蜍水盂正是承载着这种美好的寓意,成了文人雅士们书房中的“第五宝”。它既满足了人们对远大前程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一件小小的水盂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人的品位和喜好,更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古人在书房付出的诸多心力,以及独属于我们的中国式浪漫。

杨颖琦/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紫砂蟾蜍水盂: 紫砂墨韵 文房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