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文庙文光耀世
今年春节假期,笔者有幸前往绛州文庙。节日的喜庆氛围与庄严的古建、厚重的历史相互交织,更显文庙之灵韵。
绛州文庙,位于新绛县绛州古城东北部,占地7354平方米,是华北地区唯一按曲阜孔庙规制而建的州级庙宇。其始建年代不详,据宋人集刻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记》记载,推断绛州文庙最迟为宋代所建,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远近闻名,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
另据民国版的《新绛县志》记载:绛州文庙以大成殿为核心,东西有庑55楹,上3楹,高大宏伟。阁前设置一亭,东西各有碑亭。再前有棂星门、左右有坊。门前建有泮池,系绛守居园池池水引入。水深丈余,池中有五色金鱼,水莲婷婷,金鱼在浮萍间穿越,很是逍遥。池上筑有栏杆,雕工精美,池心砌有石舫,上刻“鱼跃龙门”。
庙内松柏参天,古碑林立,广植花草,景色宜人。原庙布局规整,建筑齐全,中轴对称布局,原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戟门、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和敬一亭、东西两侧建有廊庑。
而现今之文庙仅剩大成殿、棂星门、泮池3处古建,其余皆为新绛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集资重新修建。现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20间东西廊房等,是绛州古城一处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大成殿按形制判断为明代建筑遗构。面阔七间见方,四周有回廊,重檐歇山顶,琉璃脊瓦饰,檐下施七踩单翅双下昂斗拱,占地面积1678平方米。
棂星门据州志记载为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文洁改建。易木为石,左有石坊。
现绛州文庙门楼高、宽各4米左右,深度两米多。
全国不少州府的文庙南门一般设3个门,中间正门和两侧偏门。正门是状元门,是为状元进庙朝拜孔夫子而设的。唯独堂堂的绛州文庙没有南门,为此,传说纷纭。
有一说是建设者认为:孔子出身寒微,一生艰难,从未大富大贵,却给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思想瑰宝。建设狭小低矮的门楼,可以告诉人们,这样才足以表明孔子的身份、地位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高尚品质。
(二)
进入大门就是照壁,照壁正面书写着孔子之生平,照壁两边侧壁篆书“文光耀世,天下归仁”。照壁背后便是泮池。
泮池,是绛州文庙保存最完好的古迹,形状如月牙,池深4.3米,半径10.1米,可容纳600立方米水,始建于明代。上有石栏,下有4个石雕龙头,用以注水。
泮池前面是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蔺涛大师所捐赠的硕大精美石雕砚台——“鲤鱼跳龙门”。它寓意着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跃跳龙门,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棂星门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文洁改建,易木为石,四柱三门,仿木构三椽悬山顶,椽、飞俱全,三门石坊上皆有斗拱,中门五攒,侧门四攒,皆斗口跳形制。倚门柱抱鼓石甚是优美,中门屋脊两端吻兽为蹲狮造型,新颖别致,秀丽大方,甚为精美。
大成门因通往后面大成殿而得名。门前有三门三台,取连升三级之意。大成门东侧为金声门,西侧为玉振门,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鼓开始,以击磬告终,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之意。
大成门外内两边各挂一副“道似江河满地皆成洙泗;德如日月四时应是春秋”“杏坛几树花至今犹觉新艳;夫子一番话随后便成正经”的对联。
门西面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写“文武guan员庶民人等至此下马”,谓之“下马石”。过去文臣到此落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更要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的尊敬及孔庙的庄严。
中间靠北矗立着一块卧状大石碑,系清康熙年间镌刻,是文庙现存石刻最有价值的一块。它记载着历代帝王名人对孔子的赞美和歌颂,有孙楚、陆机、米芾等。石碑背面刻“至圣先师”4个大字,正是被历代帝王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等经典之写照。大成门东西两侧建有碑亭,竖有历代修复文庙等碑刻。
(三)
正北面,雄伟壮观、磅礴大气、肃穆威严的文庙核心建筑,就是至迟建于宋代、闻名天下的绛州文庙大成殿。
殿门两侧是范胜利先生所撰的“祖迹尧舜宪章文武惠施华夏;德参天地道冠古今气壮山河”对联,是对孔子儒家思想地位的简要总结。
大成殿的前面是石栏杆围拢的献台,献台正中间横放着一个特大的古老铸铁香炉。献台的正中间是“御路石”,俗称“龙坡”,意喻是仅供皇上行走的石坡。石坡两边是守护的石狮,坡上是精雕细刻的青石雕龙,很是庄严。上了“龙坡”,就是献坛,是举办祭祀盛典的场所。
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七间;雕梁画栋,两层结构,现存为明代遗构,四周有回廊,双层飞檐,凌空高挑。绿色琉璃瓦房顶间装白色图案,图案有3块,中间为菱形,菱形内图案模糊,像“二龙五老”,又像孔子师徒驾车而行;两边图案形如孔子被困野外时用过的大伞。一字型房脊横卧大殿顶端,如长龙横空;殿前有宽大的月台。
远而观之,整个大殿,在阳光的沐浴下,殿宇巍峨,气势宏伟,不愧素有“三晋文庙同类建筑之首”和故宫“太和殿”之美誉。
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以及“十二哲人”塑像。中间为孔子,西边是孟子、曾子,东边是颜子、思子;十二哲人东西各6位,分别是子贡、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弟子,及宋代创宋明理学的朱熹。
大成殿两边是东西廊房,原是供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场所。现在东廊房为旅游纪念品展览馆,内有各种仿古青铜器、汉陶、彩陶、剪纸、刺绣、漆器等。
(四)
西廊房内,墙壁上有花岗岩镌刻的中国四大名帖之一的《绛帖》,为宋朝驸马潘师旦在其故乡绛州所刻。此帖所收历代佳帖极多,内容极为丰富,有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长史张旭、翰林学士李白等书作。
绛州文庙内存的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记》,为宋人集刻,现存于龙兴寺。文庙碑亭至今还保存有明正统十二年(1447)、明成化十三年(1477)、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修儒学碑”,清康熙年间“孔子赞碑”,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修庙学碑”“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各一通。
绛州文庙历史悠久,规格极高,规模宏大,凡曲阜有者,则绛州亦有之,故殿宇齐全,规模宏大、占地宽广,是绛州古城悠久历史文化之文脉,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灵蕴。
置身巍峨雄伟、文化气息浓郁的绛州文庙,笔者不自觉地感到自己的思想不断净化、升华。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华历史文化博物馆,又是一座神圣的古建艺术殿堂,一定会为新绛绛州古城的文旅发展,迸发出磅礴的时代力量。
李福云/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