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尾声话填仓
图1:运城博物馆绿釉三足陶囷
图2:河东池盐博物馆红釉三足陶仓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填仓节,意味着正月进入尾声了。在这天,天津地区特别是农户有寓意吉祥的旧俗。
在这天,农户到了寅时要在自家院内以草木灰画成一个个圆形仓囤,还有上仓囤的梯子,名曰“打囤”。同时,在住宅屋里的地当中,也照样画上一个圆形仓囤,圈内放上铜钱(有的要包在剪纸吊钱儿里),用砖头压上,称作“钱囤”,然后再放上一包米,名曰“填仓”。在翌日晨,将压在囤处的米包和钱压放在自家炕席角下,直到夜晚取出。打钱囤时,包铜钱所用的剪纸吊钱儿要用春节时贴过的吊钱儿,多采用写有“大发财源”“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等吉利语的吊钱儿,其意在于祈望秋后能囤满仓流,获得好收成,家有余粮。
如今,每逢填仓节,农村很多家仍有这些民俗习惯,但已不那么“规范”。乡镇居民中的一些家庭大多只用春节挂过的吊钱儿包一些硬币或零钱,置于炕或床被下。意在预示新的一年中,物阜年丰,财源不断。
虽然正月到了尾声,但各家还是有浓郁的年味儿。在天津农村,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吃米饭,熬鱼汤。”在这一天要吃用新鲜鲫鱼熬的汤,配以米饭,取其鱼米满仓、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民以食为天。填仓节,其实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过了“填仓”,出了正月,就要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所以要吃饱喝足。力气足了,精神好了,心气儿也高了。(《今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