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2-25 11:40:50

《红楼梦》葫芦庙之原型新绛三官庙


图1:正殿元代彩塑

图2:新绛三官庙

图3:塑像传神

图4:庙宇精巧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多对书中“葫芦庙”印象深刻,而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亦有一座“葫芦庙”。

葫芦庙位于绛州古城最繁华地段、韩家巷和仁义路的交会处,是规制较高的道教庙宇。只因过去庙前有一大石葫芦,所以俗称“葫芦庙”,其官方名为三官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庙面积不大,却精美独特,占地113平方米。其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此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咸丰九年(1859)、同治十三年(1874)等均有重修。2022年,其被新绛县委、县政府确立为“名城建设”重点推进项目,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葫芦庙现存献殿与正殿,两殿紧密相连。献殿面阔一间,进深两间,单檐十字歇山顶,斗拱精巧,下层周施十六朵,上层周施七朵,均为四铺作形制。上层梁架为抹口梁,蚂蚱形耍头,其上承平梁,中间设垂莲柱。平面呈方形,正面设六扇板门,是典型的临街门店式大门。

正殿面阔两间,进深三间,四铺作单下昂斗拱,五花山墙,悬山式筒瓦顶。殿内供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及诸将,并有侍女三尊、长者两尊、兽面人身守护神两尊。其塑艺精湛,塑型优美,栩栩如生,为元代艺术之杰作,实为珍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进入大门,就直接进入了献殿。献殿南北墙壁上镶嵌有历代修葺三官庙之碑刻及捐修功德之名录。献殿北墙靠里栅栏内,有两尊斑驳沧桑的塑像,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为最早的天猷、真武原始塑像。从献殿步入大殿,需下三级台阶,也许是时代变迁,街面逐年抬高所致。

正殿光线比较昏暗,细细看去,可看到后墙及南北山墙,依墙砌着神坛。神坛高不到一米,上有彩塑14尊,两山墙角落有两尊高约70厘米的小型彩塑,上部为兽首,下部似兽爪,形状奇特。

神坛中为元始天尊,北为是太上道君,南为太上老君,三位太祖均倚坐于须弥宝座,足下须弥脚踏。元始天尊头戴天冠,面色黝黑,胡须飘逸,神情凝重,锦袍亮丽,双手合辑,一副心怀人间沧桑之神态。元始天尊双手合辑的心胸中部泥身破损,露出体内木龙骨,上留墨迹“维大元国至正元年”题记,说明三官庙至迟创建于元至正元年。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同样金红色锦袍加身,双手紧抱圣牌,庄严肃穆。整个座背墙面花团锦簇,牡丹盛放,高浮雕式的座椅顶部似绣有黑色莲花状头枕,两边有双龙相对。南北两边上方各有一条小龙,很是威武,在悬浮雕花的衬托下显得华贵庄严。

正殿南北山墙的神坛上共有彩塑八尊。除了三尊侍女和朝臣之外,还有四尊护法神将排列两旁,分别是天官紫微大帝麾下之天蓬、天猷、黑煞、真武四元帅。

南山墙东尊天蓬元帅为四帅之首,呈三头六臂之伟容,怒发冲冠,三眼炯炯,身穿铠甲,六只手各持法器,气势犹存;黑煞将军身披兽形铠甲,右手执银色宝剑,红脸黑须,赤脚怒目,威风凛凛;而侍女和朝臣像保存较为完整,侍女身形矮小,穿广袖袍服,内衣领外翻,双手捧印;朝臣头戴梁冠,左手护右手于胸前。

北山墙西尊天猷元帅一头四臂,面目狰狞,怒发直立中藏一人形,双手高举,右拿引魂铃,左握斩魔剑;真武将军圆脸披发,手执银色长剑,赤脚而立,神态逍遥;而朝臣和侍女像损毁严重,只能依墙而立。朝臣可看出大致造型,头戴梁冠,怀抱书册;侍女身着高脖领上衣,披云肩,捧红巾,很是坦然。

碑记探古 传说寄民思

据新绛县人民政府1987年重修葫芦庙碑记:葫芦庙原系三官庙,庙前竖一精雕细琢之大石葫芦,俗称葫芦庙。庙对面有一戏台,1978年扩街时被拆除,石葫芦在1968年时遭破坏,如今不知去向。

庙内清咸丰九年碑文,以及清同治十三年《重修葫芦庙碑记》都有记载,葫芦庙位于绛城之正中心,不知其创建何时,因殿前有六尺许的石葫芦而得名。过去的三官庙规模宏大,殿宇众多,最少有六个大殿,另设有市房,规制极高。

世之三官庙大都供奉“三官大帝”,乃天官、地官、水官也!天官赐福,上元紫微大帝—尧帝;地官赦罪,中元清虚大帝—舜帝;水官解厄,下元洞阴大帝—禹帝。

相传远古时,混沌初开,神州大地洪水滔天,河东大地更是金蛤蟆、银老鼠祸害庄稼。元始天尊心系百姓,苦思多日,孕成了三个灵胎圣体,也就是尧、舜、禹三官大帝,让他们下凡人间,济世救人,教民生息。一天,三帝结伴来到绛州,见城内外汪洋一片,更为可恨的是蛤蟆和老鼠抢夺粮食,祸害百姓,百姓生活凄惨。看到此景,三官气愤之极,立即出手。天官降妖治水,地官运土播谷,水官用剑雕刻石葫芦堵泉眼,洪水渐退。从此,绛州大地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为感恩,人们在石葫芦后建了一座三官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都聚集在此祈福,纪念三官的丰功伟绩,亲切地称其为葫芦庙。

也许这就是现今看到大殿里供奉的是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而不是尧、舜、禹三官大帝的缘由吧。因为他们是三官之祖,更说明新绛葫芦庙规格之高、之独特。

另从碑刻可知,原三官庙规格极高,可惜因年代久远,大部分殿宇已不复存在,或许曾有一座供奉着尧、舜、禹三官大帝的大殿。

红楼索迹 史事究真源

葫芦庙在全国实为罕见,很多人若没有来过绛州的葫芦庙,第一次听说大概率是在名著《红楼梦》中。《红楼梦》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情节,其中的葫芦庙与绛州葫芦庙,是否存在着某种渊源,是否为《红楼梦》之原型?

新绛红学专家赵存义先生用了约20年的时间,遍览全国除西藏之外的各地人文景观,最后得出考证结果:“葫芦庙”唯古绛州所独有。

并从当地曹家人传言“曹雪芹在新绛避难时,居住生活了七八年”,研究猜测曹雪芹在绛州居住过。

再从小说中对葫芦庙地理位置的描述和曹雪芹对石头的钟爱,以及贾宝玉“绛洞花主”的雅号、林黛玉“绛珠仙子”的化身,加之《红楼梦》里人物间对话、语言存在着诸多和绛州方言相近的地方,推断曹雪芹有久居绛州的生活经历,且这段经历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深远。

其实《红楼梦》一开篇就和“葫芦庙”扯上了关系,贾雨村曾居住于此,何况《红楼梦》故事就从石头说起,贾雨村、曹雪芹和书中主人公贾宝玉三人是何种关系,是否同为一人,令人遐想。经多方考量,《红楼梦》和绛州“葫芦庙”真有不解之渊源,难断之情缘。

而新绛葫芦庙正殿南山墙外侧镶嵌的重修碑刻为乾隆二十二年,距曹雪芹离世不过五年到七年,这次重修是否与当时《红楼梦》传播及曹雪芹有关,值得深入探究。

总之,现今的新绛三官庙,是过去绛州古城里高规制大型道教圣地“葫芦庙”的一部分,是我国元代典型彩塑艺术的宝库。其塑像年代准确、艺术精湛、文化特色鲜明,且保存完好,故事动人,尤其是天蓬元帅等北极四圣的组合在全国存量极少,实为独特罕见。这些珍贵的资料对元代建筑和彩塑艺术之研究确实价值无量。加之《红楼梦》文化之润色,新绛三官庙必将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新征途上焕发光彩!

李福云/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葫芦庙之原型新绛三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