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会客厅•运城》虞仁荣董事长荣登《商界》第三期封面人物
虞仁荣系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31位企业家之一,《商界》第3期封面人物,以《假如没有虞仁荣》为题,专访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历史有非常有趣的曲面。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文韬武略的人物就会登台力挽狂澜。犹如长江浩荡东流过三峡,若想高峡出个平湖什么的,无非两个方式,要么有人抽刀断水,要么等待三峡再次通过地质运动自我推动。
自我推动是历史漫长流动的主画面。没有哥伦布,美洲迟早会被更大的世界发现,但他的帆船重新定义了历史画面的时间线。假如没有虞仁荣,中国半导体产业还是会在时间中熬起来。但我们知道这段时间会有多么艰苦和漫长。虞仁荣出现了。他松散的坐姿没有英雄感,随意的着装也不像胜利者的铠甲,中年男人普遍的面相难以激发崇拜的激素。所以呢?所以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再审视一遍。1957 年北京电子管厂(现京东方前身)研制出中国首颗锗晶体管,比美国晚 9 年。虞仁荣恰好在 9 年后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的农村。而到了20 世纪 70 年代初,他 4 岁,中国与全球半导体技术差距从 5 年拉大至15 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生长的时间像 1957 年的一个影子,越拉越长。“531 战 略(1986 年 )”“908 工 程(1990 年 )”“909 工 程(1995 年 )”策马扬鞭,整体产业却像奔跑在马达越拧越快的跑步机上。到 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不足20%,高 端 芯 片 100% 依 赖 进 口。
1998 年,32 岁的虞仁荣创立华清兴昌科贸—北京最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年利润达 1 000 万美元—是头飒爽的马。2007 年,41 岁厉兵秣马的虞仁荣在上海成立韦尔股份,开启半导体自主研发的征途。3 年后,中国半导体消费占全球 45%,但自给率还是不足 20%。怎么办?又隐忍不发 7 年,虞仁荣启动对豪威科技的收购,2019 年完成“蛇吞象”,韦尔股份成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厂商。这一年,虞仁荣 53 岁,知天命之年。他让从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研究的中国图像传感器半导体,猛追世界 50 年(以 1969 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电荷耦合器件算起)。2023 年,韦尔股份车载 CIS 出货量达 1.03 亿颗,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第一。
鲜花次第开。2025 年,韩国科学技术规划评价院对其国内 39 位专家调研显示,韩国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基础能力在所有关键领域均全面落后于中国。假如没有虞仁荣,历史的故事很容易泼墨重写。不过,关于中国半导体的未来拼图,就缺了一块有力的想象和决断。想象力和决断力,是历史赋予人类最珍贵的东西。<br><br>联系人:董仰峰<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322/wx67de1e2702c30.jpg
<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322/wx67de1e2ad840f.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