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马列的工具——机械唯物主义
来源:红歌会网作者:synbada列宁时代以前,否定马列的主要是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到了当今时代,否定马列的基本是机械唯物主义,仔细看他们后面,屁股上还有历史唯心主义的尾巴。这些唯物主义思想家们,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借口,说伟人们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翻翻中国35年来的历史,攻击毛伟人的借口:脱离实际,骄傲,自以为是。凡是唯心主义有的特征,这些王八蛋都会涂抹在伟人身上,他们以唯物主义者自居。
马列毛等人的哲学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运用规律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这与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形成了对立,威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伦理和他们的思想体系。西方攻击东方曾实现过的社会主义,其中最有威胁的理论文章是哈耶克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他认为计划经济的设想,来源于能够把人们的需求和欲望都能计算出来。他反驳说:需求和欲望有赖于环境,环境是人们改造的结果,是不断变换的,人们无法把无穷大随机变量计算出来。因而计划经济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大意如此)
西方的狼在咆哮,东方的狗们也在随声附和。哈耶克用他的唯物主义攻击了计划经济,同时也在证实了西方市场经济假设‘看不见的手’是多么正确。
笔者认为:
第一 证伪:计划是人类的必须。美国从1933年开始,已经进入计划年代,寻求限制‘看不见的手‘的途经。西方在凯恩斯理论出台和罗斯福新政后,也在进行国家计划管控,这种计划方式是采取价格,利率,许可证制度等进行强制性销毁过剩的生产能力和物品。看看我国的煤炭,钢铁,电力控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简称创造性破坏或破坏性创造。
这种方式野蛮,毁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属于形成结果后的倒逼形式。比较而言,还是事前计划利于人类的发展。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影响了半个地球,支撑美国霸主地位达半个世纪。现在回顾,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高明的计划。
第二 计划经济的缺陷。需求和欲望有赖于环境,环境是人们改造的结果,是不断变换的,人们无法把无穷大随机变量计算出来。哈耶克的理论就黑体字部分有道理,哪怕有了计算机现代化,也无法算出人脑的变化。只能用比较,模糊数学概念。
人类发展过程中,工具的改进及相应的知识积累和传承,我们管它叫做技术分工,把规定这种技术分工的秩序叫做社会分工,也可成为社会伦理。社会分工是以技术分工做中介的,即社会分工以技术分工作为基础的。
计划经济缺陷是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存在矛盾,名义上的权利没有落实到生产流通分配中,造成了虚幻的民权。这就造成了参与计划的人少,没有反映广大劳动者的意愿,随着发展计划经济变成了少数人的头脑产物。这让哈耶克击中要害,因而使东方内部自我怀疑社会主义道路。50年代只顾反驳哈耶克的方法论,没有反思深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劳动者权益问题,计划经济实行过程中的社会分工缺陷也是造成东方沦陷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如果没有落实劳动者在生产,流通,分配的权益,就会被少数人窃取。东方近40年历史,把这个过程以各种方式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东方,已经创造了一种技术分工与社会分工的最佳结合形式:鞍钢宪法组织。如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经济单位都采取相应的形式,计划反映出来的一定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意愿和需求。这种计划一定会强于市场经济的倒逼计划。
篇后感言:对于国企改制中员工持股,本人不看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职工遭遇股份被老板蔡成功侵吞,后又被更强权人物侵吞,这就是下场。为了让人们看到光明,最终返回了职工的股权。你仔细琢磨一下被侵吞的过程,不就是市场机制吗?俄罗斯实行过全民持股,后来保住权益了吗?南斯拉夫搞得更早,有60多年的历史,人民的遭遇如何?他们的股权回来没有?实在理解不了,你就看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大鱼吃小鱼,草根成韭菜,你把钱都亏了,还有什么权?这一切肥了寡头又显得合情合理。
东方自1840年开始到1953年,中国,俄罗斯以及以后的苏联死伤近亿人,才换来劳动者有权利的社会秩序,而今归于乌有,令人感叹。人类前进的路程不是直线,是螺旋方式。波浪有高潮必定有低谷,落潮时我们看到裸游的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建立东方秩序先锋队演变成摧毁这个秩序的带头人,他们攻击鼻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与西方共济会思想家们一个鼻孔出气,成为一丘之貉。
备注:
1.性善与性恶都是人类的部分遗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人有不同的表现。人是社会感性存在物,他不是社会规定物。性善与性恶是人的假设,人为的规定,他不能客观的说明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对于他的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随社会环境而变化,随他人行为方式而变化,行为的模仿性是人的属性之一。
把人的生存必须物质条件与超出必须的占有混为一谈的,即人性恶,也叫利益驱动理论,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属于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看不见的手的假设,中国古代的法家都属于该理论体系。他们把人格进行分裂,只承认动物本能部分——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需求和占有。这种唯物主义也可称为丛林法则-强权主义,畜生主义。
2.劳动分工受两方面限制:一是自然二是社会
从自然方面说,人改造自然受限于对于自然的规律认识和利用,能否正确应对是关键。在历史上人的行为往往给人的未来造成灾难。对于自然需要正确的认识,人的力量必须合理的改变自然,人类的能力受着这种客观制约。比如对于矿藏的利用,河流和空气的利用,他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环境。这方面存在强制性,不加限制导致人的环境恶化。
从人的社会性而言,由于自然方面的强制性,人的劳动关系存在着制约性。即分工的约束性,使劳动创造性受限。人的社会性存在使人的劳动创造发生扭曲,一方面是压抑,一方面是放弃。勤劳和懒惰都是这种社会存在的反应。恰当的劳动关系使人勤劳和富有创造性,反之体现人的懒惰和对于劳动的逃避和厌恶。
3.劳动分工论中,把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也叫生产关系学。在研究中把自然与社会的限制性混为一谈的即唯生产力论。再进一步的是对劳动者进行强制,即劳动必须分出管理,把劳动与管理截然分开。该理论的核心是人必须得受压迫和剥削,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市场经济是最适合于这种强制性的实现方式,实际上推行的是丛林法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