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4-13 16:04:36

运城李家大院之李氏家族发家秘诀(二)



商道酬善 实业惠民
  经商是为了取利,这是众人皆知的,但是,经商各有各的门道。李家人经商“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坚守以善为本,坚守“不忘天良,不可要利”的经商信条,其经商的秘决非同一般:

水牌记账 “糊涂”还账  民国初期,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鸭儿沟,柳家院 ;转过弯儿万泉县 ;万泉县,稀巴烂,三家生意,两家店 ;一家卖饭不留客,一家留客不卖饭。这是夸大其词,意思是说,万泉县生意萧条。
  其实,万泉县城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行各业都有,仅在商店方面京货、杂货都有。街中心的石坡上西边一家就是李道行创办的“敬久兴”京货铺。门面三大间,铺内经营绫罗绸缎、花色面布、各色斜纹洋布,应有尽有,妇女用的包头头巾,男人用的袜子鞋帽,细小碎货,样样不缺。当时,这个“敬久兴”京货铺在万泉县城内不仅生意十分兴隆,而且在民间声誉特别高。究其原因,是铺内有个“水牌”记帐的规矩。
  俗话说“:不怕生意小,就怕顾客少。和气能生财,蛮横客不来。”“敬久兴”京货铺把顾客当亲人,不论生、熟、老、少、贫、富、官、民,皆一视同仁,凡顾客上门,站柜台的相公立即出柜迎接,招呼坐下,递烟送茶,十分殷勤。顾客要货,百拿不厌,总是千方百计达至成交,不肯轻易放过每一个顾客。李道行要求在铺内设立一个专门的“水牌”(黑板),凡上门购买货物的生活拮据的人,暂时无钱付给的,可以先将货物拿去,店员则逐一将顾客的名字和购货款记在“水牌”上,待顾客将货物款送来时再擦去,年终进行核查结算。每年年终,有钱的付钱,无钱的可用棉花、粮食等物资折价顶替。对无钱无物无力偿还的顾客,李道行便令掌柜把欠账的货款记在自己名下,年终从自己的股份分红中扣除,“水牌”上的欠账人名和货款一并擦去,不再催要。当时,铺内掌柜、店员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东家是不明不白的送人情,是糊涂“水牌”。李道行对他们解释说 :“这些人无力还帐,一定是家中生活困难或暂时手头不便。人之难,我应救之 ;人之困,我应济之。何况人无常贫,人无久富。‘敬久兴’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李道行不仅自己掏腰包替“水牌”上的欠款人还上钱,每年年终,还要从自己的分红中拿出一笔钱,买上油、面等慰问品送给这些欠款户。

  有句话说,生意人不会做赔本甚至不赚钱的买卖。李道行的行为,似乎不在这句话的解释之内。他甚至还会自掏腰包,买一些慰问品,送给这些不还账的人。常常看到,生意做大的商人,做慈善事业。那么是等事业做大后有足够的资本才回报社会?还是有心奉献别人,热心扶贫济困,生意才会从小到大?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李家大院之李氏家族发家秘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