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4-17 10:26:15

“阶级固化”论调不成立?

  亲爱的人民日报:我们一向很尊敬您。昨天您发表了一篇文章《“阶级固化”论调不成立 》,我们特提出几点意见与贵报商榷,请您海涵。
  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应该明白,阶级是认识、分析、理解社会的钥匙,阶级在政治学中的地位,就像商品之于经济学,矛盾之于辩证法,力之于物理学。用列宁的说法就是,阶级是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看起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
  在当今社会上,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明显的阶级分裂,官二代、富二代、资本大鳄、乔帮主、李天一是一批人,农民工、蚁族、IT民工、码农、房奴、屌丝是另一批人,前者不劳而获却吃着火锅唱着歌,后者要么累死累活,要么属于没活干的失业大军。那么,二者之间能不能实现有效流动呢?

  您在文章中提出观点:
  “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流动性还是很强的,父母的职业和收入对后代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多。普通人只要肯吃苦,有头脑,不敢说一定发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温饱无虞。”
  亲爱的人民日报,这就是您对“阶级”的理解吗——“ 不敢说一定发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温饱无虞”就算是实现了阶级流动?在马克思看来,您对阶级的理解实在是很不到位。
  列宁曾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也就是说,阶级的划分不是指财产的多寡,也不是收入、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差别。我们所处的阶级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来划分的,我们看重的是收入的来源而不是收入。亦即,您通过劳动致富是光荣的,但是您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血汗工厂、资本炒作,那么你就属于剥削阶级。中国有太多人“致富”是靠着“封建资本主义”的裙带关系(比如,很多私营矿山来自低价非法获取国家资源)和“野蛮资本主义”的资本增值(比如血汗工厂、房地产商囤地待涨)而大发横财。

  现在的大多数农民工通过出卖劳动力确实可以温饱无虞,甚至还能回家盖新房,开上轿车。但这就是人民日报所说的实现了阶级跨越?写到这里,真是为人民日报感到难过。这份报纸1948年创立的时候,是党中央机关报。毛泽东还曾经给他们题字。现在,居然连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都忘记了,连阶级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居然说出“如此几代以后,所谓大地主就自动消失了”这样可笑的话,仿佛国民党是因为分家分太多次,就自己跑到台湾去了一样。
  还有《“阶级固化”论调不成立 》一文中您引用的几个词语我觉得很不妥当,诸如: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只能说明历史的局限性。体现了封建社会农民的帝王心态,这种心态不好,有这种心态的人,平时被欺压惯了,一旦自己做了皇帝,又会象以前的皇帝那样欺压老百姓,这完全是一种专制思维。与这句话一样具有专制压迫含义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一种互相尊重,我不欺人,人不欺我的人。

  近平同志常说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直至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想是创造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那么我们怎么能做“人上人”呢?封建社会的农民能有帝王思想,可以理解,人民日报怎么能宣扬帝王梦呢?从根本上说,阶级跨越并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工人变成了总经理,或者变成了资本家,马克思主义把这个叫做“背叛无产阶级”,而不叫实现了阶级流动。李大钊从一个北大教授的身份,去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也不叫阶级流动,而是背叛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出身,走向工人队伍。
  至于您举例:
  “最能说明中国社会流动性的例子是演员王宝强。要论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资源,王宝强算是最差那一档的,但他照样成功了。”
  我想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承认有个例能实现阶级跨越,但是想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实现整体的跨越是不可能的。毛岸英同志在给其舅舅三立的信中就说过:“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亲爱人民日报,您怎么不举例有人买彩票发了呢?照样也算是您所说的成功啊。很明显,人民日报是用个例掩盖整体阶级固化的事实。难道看不到成千上万的跑龙套者和挣扎在娱乐界边缘的路人甲么?您能说他们不努力么?问题就在与他们努力了也没有出彩的机会。

  最搞笑的是,您竟然举例“刘邦、朱元璋这种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人都能做皇帝”来说明我国从来不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人民日报为了否定“阶级固化”,相当卖力气啊!这两位那可是带头造反,率领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的“成功案例”哟。
  您想说明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嘿嘿,你懂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阶级固化”论调不成立?